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的思考

2020-12-14吴昀辰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吴昀辰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力,然而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企业教师工作站”的建立提供了政策支撑。基于“校企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建立的“企业教师工作站”,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发挥工作站研发和共享、培养和培训、辐射和示范、服务和转化等方面的功能及完善运行与保障机制,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协同培养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切实有效路径。

[关键词]企业教师工作站;“双师型”教师;校企共同体

[作者简介]吴昀辰(1978-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b/2018/03/03)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1-0076-04

一、问题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力。2018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超过70%的高职院校仅有39所,“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仍显不足。201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这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方案》同步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要求,这为建设“企业教师工作站”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应按照《方案》的要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平台和机制,积极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以提高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安排教师赴企业实践,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然而,在教师赴企业实践中,由于缺乏平台的支撑和机制的保障,仍存在诸多问题。冯旭芳基于浙江省15所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教师赴企业实践存在“教师企业实践累计时间普遍不足、高职院校在教师企业实践中存在管理缺陷、企业参与和支持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教师企业实践科研能力提升不够理想四个方面的问题”①。许黎英认为,“教师企业实践认识不到位、企业支持政策法规不健全、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政策不落实、相关政策不配套等因素导致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实效性差。”②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赴企业实践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平台和机制,影响着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这为“企业教师工作站”的建立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

二、“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的路径

高职院校要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促进教师队伍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全面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进校企的深度融合。

1.“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的逻辑起点。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③吴全全认为:“职教师资培养的最终目的, 应该在积累相关的职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使职教教师既具备相关专业科学和职业工作过程知识,又具有相关教育科学、职业教育教学法方面的知识。”④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动力来源,其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教师赴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培训和实践,是教师入职后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不但可以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还可使专业实践技能与时俱进,并将其运用到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促使其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第二,校企共同体。“共同体”这一概念来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他认为:“‘共同体主要是用来表示一种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一种具有共同归属感的社会团体,一种特别的、理想的‘社会关系类型,一种有别于‘人为状态的、‘天然状态的社群组织形态。”⑤基于此,校企共同体则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寻求双方合作诉求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共同利益追求并达到“共赢”最终目标而建立的实体合作平台。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基石,是确保“企业教师工作站”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的定位和功能。第一,定位。“企业教师工作站”是基于校企共同体建设和教师职业发展理念而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目的是促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院校和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进校企合作的组织化、制度化和长效化,实现企业、院校、教师等多方的共同发展。

第二,功能。利益的双赢是校企持续有效合作的重要基础。企业的利益诉求是多样的,主要包括“经济利益、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本四种利益类型” ⑥。基于校企共同体的理念,“企业教师工作站”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多元化利益诉求,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围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实现“四种利益”的提升。其功能包括:一是研发和共享,促进技术资本的提升。教师具备科研能力的优势,通过理论研究、趋势分析和产品研发,形成具有原创性和技术性的研究成果——专利和著作权等研究成果,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研发成本,企业能迅速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革新,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培养和培训,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教师将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融入日常教学,大大缩短学业到职业、学生到员工的距离,降低企业新员工培训的成本,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条件。同时,发挥教师理论研究和设计研究的优势,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为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提供平台。三是辐射和示范,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整合校企的资源和平台,开展文化设计和环境改造活动,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拓展企业的品牌效应,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企业文化同步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形成文化认同,更容易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和留住人才。四是服务和转化,促进经济利益的倍增。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设计服务被企业采纳,可以转化、生产并推向市场,为企业、院校和教师带来共同的利益。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倍增,院校的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得到凸显,教师的研究和設计成果得到更大程度的价值体现。

3.“企业教师工作站”的运行及机制保障。第一,制定原则,遴选建设“企业教师工作站”。《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这为“企业教师工作站”的遴选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在选定“企业教师工作站”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与行业企业中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企业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具有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和明确的产品研发方向,对院校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也较为看重,与院校的合作也较为渴望。二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区域产业优势,与自身的优势专业紧密联系,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和研发动能,在增强校企合作黏合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的建设水平,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三是紧密结合院校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行遴选。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针对“瓶颈”和“短板”,设计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通过教师赴企业实习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二,建立机构,明确管理功能和职责。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和企业要联合成立工作站管理委员会和工作站管理办公室,负责工作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委员会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四方联合组成,负责决策与协调重大事宜,促使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参与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协调校企项目共建、教师进修与培训等政策指导,协调行业企业资源助力院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政策、项目、资金、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企业和院校的工作站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进行调研,制定建设规划、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编制效益评估报告等。但企业和院校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各有侧重,企业侧重于工作站项目的设立、实施、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管理,而院校则侧重于驻企教师及对教师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评估等方面的管理。双方协同运作,各有侧重,共同推进“企业教师工作站”日常的管理和运行。

第三,健全制度,強化工作站过程管理。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共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工作站管理体系,规范工作站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进出站管理、过程管理、安全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等,以保障工作站良性、有序地运行。高职院校结合专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对应度,选拔教师进驻工作站。教师进站前,企业、院校和教师共同制订工作计划,明确进站要求、工作任务及考核办法等,并签订进站协议。企业负责对刚进站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企业定位、项目任务、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等,让进站教师能迅速融入企业,推进工作站的各项工作。教师驻站参与企业实习期间,通过校企双方建立的联系和反馈机制,实现线上沟通协调和线下进站走访相结合,了解教师实习进展情况。校企双方建立教师出站考核办法,对教师企业实习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制度的完善,实现工作站的全过程协同管理,为其有效的运行和教师企业实习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搭建平台,提升工作站管理质量。基于“互联网+”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信息化管理平台,分析从教师进站到出站的每个管理环节,设置过程管理的内容,并根据管理内容梳理信息采集点和采集方式,实现“企业教师工作站”全面和动态的管理。管理平台的建设要体现过程性(进站到出站)、协同性(校企互动)和系统性(信息集成)的特点,满足校企对教师队伍管理信息化、规范化、个性化的要求。通过平台,及时了解“企业教师工作站”的最新动态,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掌握教师在“企业教师工作站”工作过程的所有资料和成果,为进站教师考核提供详细的数据和资料支撑。信息化平台可使院校教师管理摆脱单一的、低效率的手工操作方式,实现管理、统计、评定等工作的完整性、系统性,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既可满足信息化背景下对师资队伍管理的要求,又可促进工作站的高效运行。

第五,多方参与,共同实施考核评价。教师企业实习绩效评价将对教师本人实习成果的认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成效、工作站的长久运行和校企的持续深度合作产生深刻的影响。这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成立由行业专家、院校、企业等多方共同组成的评价小组,共同制定考核办法,对企业工作站进站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小组从常规考核(出勤、日常表现等)、过程考核(工作进度、阶段性实习报告等)和业绩考核(项目研发、培养培训、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三大方面对进站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关于考核结果的运用,院校可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根据业绩情况给予奖励,同时考核结果也可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依据;企业可将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诉求是否达成的依据,为校企的持续和深度合作提供方向与参考。校企双方都要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企业实习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企业的创新发展。

基于校企共同体建设目标而建立的“企业教师工作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企业教师工作站”的持续有效运行,离不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驱动。双方达成共识之后,共同建立的良好合作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是工作站良性运作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要更加积极主动,建立导向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站,将自身的资源与企业的需求对接,提高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企业的注意力并使其参与校企合作,赢得重视及投入。这种服务型教育体系符合校企双方的需求,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注释]

①冯旭芳.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研究——基于浙江省15所高职院校的问卷数据与访谈资料[J].职教论坛,2018(3):97-98.

②许黎英.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4):55.

③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553.

④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32.

⑤(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53.

⑥张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构建——基于利益需求与利益协调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77.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