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2020-12-14张晓莹谢琼

医药前沿 2020年23期
关键词:泛酸上腹嗳气

张晓莹 谢琼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广东 广州 510010)

小儿消化不良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症状主要集中于泛酸、食欲不振、嗳气、上腹饱胀、早饱以及呕吐等方面。如果表现出消化不良症状较长,则患者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较为显著[1]。西医治疗期间,以促胃动力药物的运用较为普遍,但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并且患者表现出不良反应概率较为显著,在此种情形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中医疗法获得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将针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探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法运用可行性,以实现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8 月—2020 年2 月中医门诊就诊124 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62 例):女20 例,男42 例;年龄区间为3 岁~12 岁,平均为(7.39±1.42)岁;病程区间为16d~3个月,平均为(1.22±0.22)个月;对照组(62例):女21例,男41例;年龄区间为4岁~13岁,平均为(7.42±1.43)岁;病程区间为17d ~4 个月,平均为(1.29±0.23)个月;纳入标准:①患者表现出泛酸、食欲不振、嗳气、上腹饱胀、早饱以及呕吐等系列症状;②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属于寒热错杂型。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未获得完整收集;②表现出较差消化不良疾病诊疗配合性;③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就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展开消化不良治疗,用药频率为3 次/d,用药剂量为1.5mg/kg/d,用药时间为饭前15 ~30min,共进行为期2w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展开消化不良治疗,用药处方为半夏9g;黄芩9g;黄连3g;蒲公英15g;党参、大枣、甘草以及干姜6g;枳壳10g;针对呈现出严重呕吐、嗳气症状患儿,添加陈皮以及代赭石进行治疗;针对呈现出腹泻便溏患儿,添加布渣叶进行治疗;剂量为1 剂/d,方式为水煎服,共进行为期2w 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数据、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嗳气症状消失时间、消化不良症状积分 (根据泛酸、食欲不振、嗳气、上腹饱胀、早饱以及呕吐程度进行评分)以及用药副反应(头晕、腹泻以及恶心)发生率。

1.4 判断标准

显效:患儿泛酸、食欲不振、嗳气、上腹饱胀、早饱以及呕吐等系列症状均基本转为正常;有效:泛酸、食欲不振、嗳气、上腹饱胀、早饱以及呕吐等系列症状均得以缓解;无效:泛酸、食欲不振、嗳气、上腹饱胀、早饱以及呕吐等系列症状均无缓解[3]。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用药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 展开处理,计数资料(消化不良疗效数据)行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嗳气症状消失时间、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消化不良疗效数据对比

治疗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疗效数据(96.77%)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疗效数据临床对比 [n(%)]

2.2 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嗳气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治疗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嗳气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嗳气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对比(±s,d)

表2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嗳气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对比(±s,d)

嗳气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 62 5.26±1.42 6.12±1.12 7.59±0.25对照组 62 9.49±2.26 8.43±2.05 11.46±1.52 t 12.4788 7.7863 19.7818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n 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

2.3 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临床对比(±s,分)

表3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临床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2 3.15±1.03 0.52±0.12对照组 62 3.16±1.03 1.25±0.23 t 0.0540 22.1570 P 0.9570 0.0000

2.4 用药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不良反应集中于头晕、腹泻以及恶心三方面,最终发现治疗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用药总不良反应率(3.23%)低于对照组(16.13%)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不良反应临床对比 [n(%)]

3.讨论

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患者而言,未明确具体发病诱因,诸多因为呈现出胃肠动力障碍导致呈现出消化不良的现象。西医治疗期间,以莫沙必利药物的应用较为常见,但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4]。于中医角度分析,脘痞以及胃痛为小儿消化不良疾病归属范畴,分析其病机主要体现为外邪入侵以及饮食不节方面。于中医方面提倡对患者实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以及散结消痞等方面治疗[5]。

半夏泻心汤药物的有效应用,可使得小儿消化不良系列病症表现获得确切改善,其中半夏能够获得除痞止呕、和胃降逆的效果;黄芩以及黄连能够获得清湿热以及泻肝胆的效果;干姜可获得温中散寒的效果[6-7];蒲公英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党参能够获得健脾益肺的效果;大枣可获得补中益气的效果;枳壳可行滞消胀、理气宽中;甘草能够对诸多药物进行调节,可获得补脾益气的效果。将上述系列中药进行联合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调和肝脾以及散结消痞效果[8-10]。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疗效数据(96.77%)高于对照组(77.42%);治疗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5.26±1.42)d、泛酸症状消失时间(6.12±1.12)d 以及嗳气症状消失时间(7.59±0.25)d 均短于对照组(9.49±2.26)d、(8.43±2.05)以及(11.46±1.52)d;治疗后,治疗组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积分(0.52±0.12)分低于对照组(1.25±0.23)分;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不良反应集中于头晕、腹泻以及恶心三方面,最终发现治疗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用药总不良反应率(3.23%)低于对照组(16.13%),充分证明半夏泻心汤应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疾病治疗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使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获得显著提升,上腹饱胀症状消失时间、泛酸症状消失时间、嗳气症状消失时间获得有效缩短,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获得有效降低,并提升用药安全性,最终实现小儿消化不良患者有效预后。

猜你喜欢

泛酸上腹嗳气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喝粥泛酸 配点菜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酿酒酵母产泛酸工程菌株的构建与诱变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
绝非泛泛而为
——水溶性维生素泛酸篇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右胸上腹两切口中段食管癌根治术60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