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研究
2020-12-14侯怀银
特约主持人 侯怀银
社会教育研究
特约主持人 侯怀银
(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主持人语:
作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的教育形态,社会教育对个体的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它贯穿于人生命的整个历程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社会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教育的理想境界。然而,长期以来,受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教育被视为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处于边缘位置,这既影响了社会教育理论的研究,又影响了社会教育实践的开展。
在教育史上,社会教育有着良好的研究和实践传统。从词源学角度看,“社会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教育学者狄斯特威格在1835年出版的《德国教师陶冶的引路者》一书中。在中国,东京游学译编社编辑、长沙矿物总局发行的《游学译编》1903年10月5日第11册目录中,最早出现“社会教育”一词。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翼。1912年,蔡元培和蒋维乔主持制定教育部官制,将社会教育与普通教育、专门教育三司并立,在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上确立了社会教育的独立地位,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教育规划意识。自此以后,作为管理全国社会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社会教育司的设置在民国时期基本延续下来。社会教育同其他教育形式的分立、互动与融合,构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学研究者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探索,不仅出版了社会教育方面的专著,而且进行了社会教育实验。社会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研究的中心和重点领域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原因,社会教育越来越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教育虽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地位不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新时代下,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和全社会共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做出了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决定,这就要求社会教育必须从边缘走向中心,强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当然,对社会教育的重视,不仅要提高其地位,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研究。
目前社会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要解决:第一,全面认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范围,确定好社会教育的边界;第二,社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第三,社会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政策研究,以及社会教育改革的规划;第四,如何引进、借鉴、吸收国外的社会教育,特别是日本社会教育的理念、经验和研究成果;第五,全面认识社会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推进社会教育法的制定。第六,推进社会教育的具体实施及开展,通过社会教育的公平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第七,在高等学校设置社会教育学院、系或者专业,使社会教育进入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形成社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第八,从社会发展、个体生命发展、社会教育力发挥的角度对社会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把社会教育发展成一个真正扎实的教育学科体系,形成新时代中国社会教育学。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社会教育”专栏的增设,对我国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祝愿这一专栏能够为“新社会教育”与“新社会教育学”研究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我们应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