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炎性肠病及益生菌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0-12-14左可轩肖秋萍李颖萌郑龙金刘文君
左可轩,肖秋萍,李颖萌,郑龙金,刘文君*
(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抗生素滥用、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人们饮食环境的变化,炎性肠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由于该病并发症较多、病程较长,因此经常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临床上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与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相关,因此在治疗上须要对肠道微生态进行重点考虑,并可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
1 正常生理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以及肠道菌群的特点
人类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肠道中包含的细菌能够达到300~500种,这些细菌在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已经能够适应人类肠道的生存环境,但其中很多都是潜在的病原菌,若人体肠道黏膜屏障受损,那这些病原菌就有可能成为脓毒症和感染的源头[1]。截至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证据能够证明细菌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在人体肠道中,专性厌氧菌是需氧菌的100~1000倍之多,厌氧菌属主要包括真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等,肠道菌群主要作用在于营养和能量聚集、促进肠道成熟、肠上皮营养效应、维持肠道完整性、抵御病原菌、维稳肠道免疫等等,在不同的肠道位置,其生理环境也各不相同,相应的微生物构成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但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往往比较稳定,微生态治疗恢复性和生物多样性良好,相比之下,炎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经常出现紊乱问题,与健康人群在细菌组成方面也会存在较大差异[2]。
2 探究分析肠道微生物和炎性肠病的关联性
炎性肠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肠道中的致病菌和有益菌之间的平衡被打乱,从而产生顽固性致病菌,降低了肠道菌群多样化和稳定性,使肠道菌群中的乳酸杆菌、拟杆菌、后壁菌等比例发生改变,同时也使真菌和致病菌的数量不断增加,并长时间附着在肠粘膜上皮,免疫组织和肠道细菌之间的关系出现紊乱,最终产生细菌移位[3]。
当下研究证明,由于遗传易感个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和对共生菌体的过度反应而出现了炎性肠病症状。TH17与Tregs能否保持平衡,在对炎性肠病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其中在活化处理了Treg细胞内的STAT3后,这样就会向炎症位点迁移Treg细胞,并且对TH17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幼稚的CD4+T细胞被XIVa和梭菌属IV的簇抗原刺激以后,就会分裂成效应T细胞或者Treg细胞。在IL-10中,STAT3在其中遭到体信号传统影响和激活后,这样就会表达出TH17以及IL-10等抑制分子,进而对肠道中的免疫状态进行调节,Atarashi等通过动物身体的实验得知,在肠道中XIVa和梭菌属IV的簇进行定值反应后,可以将转化生长因子-b1水平显著提升。并且,能够使实验动物的调节T细胞达到正常个体的水平。Liopis等也进行了相关领域内知识内容的研究,他们研究中发现,多糖a这种共生因子在脆弱的拟杆菌中共生,并且其介导方式为TLR2,通过转化CD4+T细胞后,就会有IL-10的Foxp3+的调节T细胞出现在其中,进而对IL-17的产生进行有效的抑制和控制,并且能够避免产生更多的损伤[4]。同时,TGF与IL-6并诱了CD4+TH17后,会使炎症性的细胞因子出现在其中,在肠道局部慢性炎症的参与过程中,Shaw认为,觉得肠道微生物群体利用衔接子进行激活,从而达到发育Th17细胞的目的。总的来讲,在炎性肠病患者中,肠道微生物同时具备促炎与抗炎的作用,这对后续的研究都将带来帮助。
3 益生菌治疗炎性肠病的综合效果
益生菌对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如对肠道微生物平衡进行改善、增强乳糖消化、对肠道免疫系统抗感染功能进行强化、预防癌症等等,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益生菌确实对炎性肠病的治疗有效,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3.1 益生菌能够对患者肠道微生态进行调节
目前,针对于炎性肠病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但由于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常会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影响生长发育减缓、身体免疫力下降等等,且整体效果并不显著,这就使得手术和药物无法成为炎性肠病预防和长期治疗的理想方法。鉴于上述情况,营养治疗逐渐开始在炎性肠病治疗工作中推广,如益生菌治疗、肠内营养治疗等等,特别是益生菌,它能够对人体肠道微环境进行调节,作为一种药物补充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益生菌的应用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其作用机制分析如下:第一,病原微生物和益生菌共同对营养物质进行竞争会形成易菌素,实现对病原微生物进一步繁殖和入侵的有效阻止;第二,通过对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能够为人体结肠黏膜提供能量,具体如丙酸盐、乙酸盐、丁酸盐等,从而大幅度增强结肠粘膜抵抗力;第三,能对人体体液免疫和机体细胞免疫进行调节;第四,通过益生菌能够对人体肠壁细胞分化和基因表达进行调节,且对于已经受损的肠壁粘膜上皮组织也能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第五,能平衡肠道pH值,阻碍致病菌的进一步繁殖和生长;第六,能够加快益生菌生长,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等,更好的维持肠内菌群多样化;第七,能够阻碍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的附着,保护肠粘膜上皮屏障,避免细菌移位;第八,能够对患者的肠道炎性反应进行缓解和预防;第九,加快营养物质吸收和消化;第十,通过益生菌能够形成很多其他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它能够对人体肠道运动进行调节[5]。
3.2 益生菌对于克罗恩病的治疗效果
对于缓释期的克罗恩病患者而言,在对5_氨基水杨酸进行口服的同时配合酵母菌治疗6个月发现,相比于单纯的5_氨基水杨酸口服治疗,患者的复发率降低30%左右,由此也凸显了益生菌对于可罗恩病的治疗效果。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对肠道微生态与炎性肠病以及益生菌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益生菌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性肠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截至目前,仍没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炎性肠病与特异性细菌有关,但对炎性肠病患者而言,其排泄物的粘膜和菌群与正常人群体存在差异,由此也可以认为,在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肠道细菌占据重要地位,深入分析肠道菌群,对于炎性肠病的诊断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却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基于上述情况,益生菌逐渐成为一种可靠安全的炎性肠病治疗方法,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