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湿地开发现状与保护展望

2020-12-14张永鑫岳龙张志

防护林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泥炭吉林省资源

张永鑫,岳龙 ,张志

(1.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2.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包括水位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还可以为鸟类提供保护地、栖息地;在美化环境、降解污染、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1-3]。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4]。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包括水资源、泥炭资源、动植物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生态环境的优劣与湿地能否发挥作用息息相关,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1 吉林省湿地概况与特点

吉林省湿地面积在我国名列前茅,在第2次湿地普查时,确定吉林省湿地(172.8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9.2%,占全国总湿地面积的3.23%[4-5]。吉林省湿地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类,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库塘、水田、洪泛平原湿地等。经调查,吉林省湿地共有植物112科253属613种,动物30目59科297种,其中濒危重点保护物种70种[4]。

湿地的主要特点是类型多、范围广、物种丰富等。我省地形复杂、河流交错,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受到地貌、水文、气候条件的影响,湿地在吉林省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4]。东部地区多为山地,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多,河谷交错,形成了以长白山林区为主的森林沼泽湿地和泥炭沼泽湿地,特点是面积小、分布零散,具有较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地区多为平原农业,地势平坦,土质优良,地下水位高,虽降雨量相对于东部山区而言有所减少,但松花江流经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了以湖泊为主的湖泊湿地,湿地生态系统稍逊于东部山区;西部湿地为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流经区域,在水资源短缺时,形成草原,因而形成了以内陆河流及平原沼泽湿地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大、分布集中,是吉林省主要湿地分布区。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均在此休憩、繁殖[3,6]。根据吉林省湿地资源状况、类型、区域分布特征及利用状况,将其分为东部水源保护与涵养区、中部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区、西部生物多样性保育3个区域[5,7]。

2 吉林省湿地资源优势

对湿地不仅要进行保护,也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只有调整好当地居民的经济结构,才可以真正从源头保护湿地。

2.1 泥炭资源

吉林省东部山区是吉林省泥炭资源的主要产地,泥炭资源是在沼泽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最深可达10 m以上[1]。主要由泥炭藓、枯死的沼泽地动植物尸体在潮湿与偏酸性的环境中未完全分解形成,每年形成不到1 mm。东部山区泥炭资源的形成时间,至今已有上万年,可以追溯到上一次冰河时期结束。泥炭资源不仅是燃料、调制花卉及农作物种植的营养土,也拥有净化空气、治理环境的功效,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为森林的6倍[1]。

2.2 作物资源

吉林省中部湿地以库塘和水田为主,是吉林省主要的水稻产区,水稻的种植大部分采用了有机和无公害技术养殖,在稻田里适当放养鱼、蟹。利用鱼、蟹吃昆虫,粪便为稻田施肥的原理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产品绿色有机,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同时,鱼、蟹、稻共生实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循环[1]。

2.3 动物资源

吉林省西部是吉林省湿地重点分布地区,主要以芦苇蒲草湿地为主。在湿地利用方面,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实现了苇-蟹、苇-鱼的养殖模式,在通榆向海建立了养殖场,成功对大雁进行了人工繁育,并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以上动物的养殖,不仅合理利用湿地资源,还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为西部湿地经济开辟了广阔前景[7-9]。

2.4 开展湿地旅游

湿地物种丰富多样、景色秀丽怡人,利用现在的湿地资源极其当地特色,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立具有较高资源价值的湿地公园。为湿地旅游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湿地中的大多数物种是其他生态系统不可见到的,湿地公园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也可以使人与湿地资源和谐共存,尤其是人与湿地中植物、动物的和谐共存,也是湿地旅游的独特之处。湿地旅游可以转变经济结构,促使当地经济从第一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结构转变[10,11]。

3 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近几年,吉林省整体湿地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其根本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保护意识淡薄、缺乏资金、围湖造田、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污染严重、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12]。随着吉林省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虽在个人范畴内降低,但是总体数据仍在加大。我省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保护和开发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缺口依旧很大,且大部分湿地存在的地区都是欠发达地区,资金不足也严重阻碍着保护工作与开发工作的进行。

4 吉林省湿地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脆弱,容易遭到破坏。第2次湿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子主要是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建[3]。结合这些原因和当地的经济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项治理。

4.1 扩大宣传力度

人们对湿地的破坏,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不足。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为平台[4],以书画、板报、纪录片、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3],向人们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4.2 制定法律法规

吉林省于2009年起先后制定了《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吉林省湿地保护规划》、《湿地保护恢复工程规划》等限制性条例[3,4,8],国家林业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湿地保护补助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等文件[13,14]。针对湿地现状,划定了明确的法律范围,针对吉林省的显示问题,以法律为基础,杜绝对湿地资源的滥采、滥捕、滥用等行为。

4.3 加强监管力度

增加湿地的监管人员,调整监管机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杜绝破坏湿地的行为。设立吉林省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宏观调控湿地生态系统,落实保护计划与保护机制[3,9]。对湿地进行分区,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符合当地的保护方案,形成共管共治共保共赢机制。

4.4 投放保护资金

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目前,吉林省针对湿地问题已经投放了近4亿元[4],包括建设湿地保护工程和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于东部、中部、西部湿地所处的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各地区所面对的湿地问题也是不同的,针对这些问题,吉林省先后实施了西部湿地生态补水工程、东部山区泥炭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西部江河滩涂湿地的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采取退耕还湿、引水保湿、生态移民、污染防治、生物能源发展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恢复了自然湿地面积。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可以调动湿地保护的积极性,以“谁受损、谁贡献、补偿谁”为原则,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补偿机制[13-15]。

4.5 坚守“红线”原则

以国家林业局给出的湿地红线为底线,结合吉林省的当地资源,制定符合吉林省省情的湿地红线。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结合一线湿地技术人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统筹规划、降低资源浪费,坚持优先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科学地对湿地进行保护管理[3,6,16]。

4.6 把握现有资源

湿地的保护工作不仅仅需要依靠治理,更需要严格把握现有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文资源。(1)地面留储过境水。过境水虽然有可能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但是也不可否认过境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2)开发地下水。近年来,由于人为干扰,年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水总含量减少,科学合理的开发,才可以使地下水能永续利用。地上收集空中云水资源,即利用人工方式影响天气,使其在指定区域降雨,这种方式投资小、见效快、覆盖面积广,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补水措施[4,17]。

5 关于湿地保护的几点建议

5.1 大力宣传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飞速发展,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益增大。人们从以往的电视、报纸中获得新闻逐渐转变成从手机上获得;获取新消息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新闻中逐渐向微博、微信上的公众号、首推上获得,尤其是年轻人,在此中占有更大的比重。针对此种现象,湿地的保护开发的宣传工作也不应该止步于传统的媒体,在新媒体中也应该进行此方面的报道。报道内容也应该从以往只播报湿地的重要性,增加播报现有湿地的破坏程度,使人们从旁人的角度了解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的压力,从而自发地去宣传湿地保护开发,避免身边的破坏行为,进而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压力,起到对其保护开发作用。

5.2 筹集资金

我省湿地数量多、类型广,保护和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的湿地资金90%是靠政府拨款,虽数额巨大,但是一分摊便也所剩无几。因而,如果想保护和开发湿地,就必须从社会中筹集资金,进行招商引资。例如东部山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虽绿色无污染,但是由于没有人大规模、批量化的进行深加工,只有少数几种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再如西部平原的芦苇,是生产纸张等的原料,数量巨大,但是由于没有深加工、转化、增值,大批量的芦苇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造成了经济、社会、生态的三重浪费。

5.3 人才引进

湿地保护和开发工作需要优良技术,更需要优秀人才,这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管理工作,林业技术人才不足,造成我省湿地保护和开发的许多工作都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造成资金与湿地资源的浪费。高精技术人才的引进不仅可以有效实施保护开发措施,更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监测,面对湿地存在的问题可以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解决”,以最小的投入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4 构建一体化机构

许多市、县政府,为了降低当地居民对湿地的破坏,采取产业转移的方式,给居民免费发放某些动物的幼崽,使当地的居民从农业向养殖业过渡,但是由于没有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致使居民在养大禽畜后,发现远的地方无法送达,近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有,无销售途径,不仅没有产生经济价值,并且还在禽畜生长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饲料,造成更低的经济生活。因此,政府在下发某些动植物时,应当找好销售途径,合理解决当地的经济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起到保护湿地、开发湿地的作用。

6 总结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需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特有问题特定分析,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合理地选择发展项目,坚决防止和克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盲目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创新思维、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把湿地生态系统问题作为首要问题,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和开发湿地生态系统,才会真正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泥炭吉林省资源
登泰山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3观碱改性泥炭改良盐碱地新方向
泥炭地:神奇的“大地海绵”
预处理对泥炭孔结构的影响*
我给资源分分类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泥炭地的碳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