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12-14俞靓姚巍康华

防护林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防护林黄河流域树种

俞靓,姚巍,康华

(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陕西 西安 710082)

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主要集中分布于陕西省三北地区,区域范围106°28′—111°14′ E,34°14′—39°33′ N,北接内蒙古,东邻山西,西与甘肃、宁夏接壤,南以秦岭北坡为界。流域面积13.92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67.7%,约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7.5%。在行政区域上,包括榆林、延安、铜川、咸阳、杨凌、渭南、宝鸡、西安8市(区)。

1 陕西省黄河流域退化林情况

1.1 退化林分布

陕西黄河流域现有退化林分637 862.5 hm2,重度退化246 413.3 hm2,中度退化167 072.3 hm2,轻度退化224 377.0 hm2。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地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区、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以及渭北旱塬水土保持防护林区[1]。

1.2 退化林形成原因

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主要以防护林为主,多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工营造,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过熟期,老化衰败现象日益严重。同时,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条件等因素所限,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不合理、林分生长不良等情况。加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护功能下降[2]。

1.3 主要退化树种

防风固沙林区主要退化树种是15年以上的沙柳、花棒、踏榔等灌木林为主;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区、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以及渭北旱塬水土保持防护林区主要退化树种是三北工程第一阶段营造的刺槐、杨树、山桃、山杏纯林以及白于山区沙棘灌木林。

2 修复改造情况

按照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修复开始于2015年,依托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森林抚育项目,在吴起、志丹、宜川、千阳、麟游、长武、泾阳、彬县、合阳、大荔、澄城、宜君、子长、永寿、榆阳、靖边等24个县(区)开展了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修复,项目建设按照《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结合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实际,以补植补造、抚育修复为主,共完成退化林修复改造任务2.12万hm2。

3 主要做法

3.1 提高对实施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修复项目的认识

一是国家林业局退化林改造现场会之后,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项目建设市、县,领会精神;二是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陕西实际,对《国家退化林分改造管理办法(试行)》《退化林分改造技术指南(试行)》开展学习讨论,吃透技术要点;三是对陕西黄河流域有关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现地观摩,强化对修复关键技术的理性认识。

3.2 慎重稳妥选择改造类型和改造模式

本着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以提质增效、抚育改造两种类型为主,在《三北工程退化林分改造技术指南(试行)》推荐的19种改造模式中,明确阔叶树混交针叶树模式、沙棘混交乔木模式、柠条混交乔木树模式、刺槐(杨树)抚育修复模式等10个模式为退化林分修复选择模式,形成乔灌结合、针阔混交,使项目建设区防护林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3.3 确保退化林分改造作业设计编制科学合理

按照国家局关于《关于做好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林防造字〔2015〕23号)精神以及《三北工程退化林分改造技术规程》,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立足实际有效,树立发展近自然林业理念,坚持越改越多、越改越好的原则。一是重视发展适生乡土树种,优先安排补植补造针叶树油松或侧柏,扩大常绿树种面积,改变秋冬季有林不见绿的生态面貌;二是大力发展混交林,调整树种结构,通过改造修复,真正达到增加森林资源、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标,确保作业设计编制科学合理。

3.4 稳步推进,扩大试点范围

陕西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差,林分质量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相对不高,在开展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分改造试点时,慎重选择试点县,项目实施主要依托国有林场为实施对象。到目前,试点县由2015年的6个县增加到24个县,试点规模由2015年的每年0.27万hm2增加到2019年的0.67万hm2,稳步扩大试点范围。

3.5 强化项目管理,按作业设计实施

为了确保陕西黄河流域退化林分修复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退化林分改造效果,项目建设县严格把关,针对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这一新生事物,对参与退化林分改造试点项目的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退化林分改造、抚育技术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强化对项目的管理、施工的管理、现场的监督,确保按作业设计组织施工,保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4 存在问题

陕西黄河流域防护林建设经过几十年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新时期生态建设对防护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问题:一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林分树种结构单一,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物多样性较少;二是退化林修复分类施策不够,退化林分改造项目试点以来,在修复对象选择、修复措施确定上还不尽合理;三是退化林面积大,中度、重度退化林比重高,缺乏经营措施,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5 建议与思考

按照陕西省森林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分区施策,统筹做好沙区、山区、原区退化防护林提质增效工作,为我省生态空间高颜值做出贡献。

5.1 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区

该区域沙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贫乏,森林植被覆盖度低,植被群落稳定性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修复提升以退化老化乔木林、灌木林实行以平茬复壮为主的抚育管理,形成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的复层异龄防风固沙林(网),提升质量、增加总量,增强防风固沙功效。

5.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该区域气候干旱,降雨量较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造林保存率不高,生态环境脆弱。修复提升以退化、质量不高的乔木林渐进修复、灌木林平茬、补植适生乡土乔木树种,形成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复层异龄林,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森林质量。

5.3 黄龙山桥山林区

该区域水分条件较好,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森林火灾隐患较多。修复提升以对现有林采取抚育修复措施,利用水分条件比较好的优势,辅助补植补造目的树种,促进保留树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5.4 渭北高原黄土区

该区域气候持续干旱,天然植被稀少,人工造林保存率低,水力重力侵蚀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占90%以上。修复提升以对现有林通过补植补造、抚育和更新改造,改善林分结构和品种,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5.5 关中平原区

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立地条件好,水资源比较丰富,灌溉条件较好。修复提升以对退化老化防护林,发挥交通方便、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的优势,通过强化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采取更新修复,提升防护和绿化美化效果。

猜你喜欢

防护林黄河流域树种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