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下肺支气管柱状细胞乳头状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0-12-13刘佩玲陈刚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凝柱状鳞状

刘佩玲,陈刚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病例介绍

女,78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4个月入院。患者4月前感冒后间断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偶有痰中带血,病程中无发热,无喘憋、胸痛、胸闷等症状,于社区及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给予“氯雷他定、复方甘草片、咳喘宁”治疗,上述症状未见好转,遂来我科进一步诊治。既往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病史,对青霉素过敏,无家族史,无吸烟饮酒史。查体:神情语利,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未见阳性体征。胸部CT示:双肺透亮度不均,右肺中叶磨玻璃样影,右肺下叶支气管管腔内高密度影。超声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血常规:WBC 5.88×109/L,N 64.8%;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3.49 ng/mL;余相关检查未见异常。2018年6月27日支气管镜下见:右肺下叶背段开口处菜花样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表面凹凸不平,质脆,触之易出血,于此处咬检组织送病理。

2 讨论

在万方、维普等网站检索“乳头状瘤”,按照病理诊断,具备完善临床资料,限于肺实质及支气管管腔的乳头状瘤为纳入标准筛选病例,并结合我院1例病例对支气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支气管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占呼吸道肿瘤的0.38%,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发生于整个呼吸道内;其中以右主支气管多见,可能与解剖关系有关,部分病理类型有恶变趋势[1]。自2010年至今,我院仅发现1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病变位置及年龄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乳头状瘤分为多发型、炎性息肉及单发型,单发型又分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腺性(柱状细胞)乳头状瘤和鳞腺混合型3种亚型[2]。Aida等[3]的回顾性研究发现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为最常见亚型,有恶变可能;柱状及混合型相对少见,多见于老年患者,呈中央、外周及管腔内生长,无恶变。支气管乳头状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轻度仅表现嗽咳、咳痰、痰中带血,随新生物增长可出现胸闷、喘憋,重度可有梗阻、喘鸣或三凹征,胸部CT是其重要筛查手段。胸部CT示肺实质或支气管管腔内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清晰;镜下多为单发或多发菜花样、息肉样新生物,形态不一、质地软,表面光滑无坏死,可向腔内或管外生长[4-5]。支气管乳头状瘤起源于支气管腺,柱状细胞乳头状瘤基底表面由柱状或立方状上皮与纤毛细胞、黏液细胞等混合而成;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基底覆盖复层鳞状上皮细胞,部分可见角化珠或不典型增生;鳞柱上皮交替见于混合型。在免疫组化中,各亚型上皮细胞表达相似蛋白,鳞状上皮及腺上皮均表达CK5/6、CK7、CKH、CKL,TTF-1和P63是区别鳞腺亚型的标志,腺上皮表达强阳性,鳞状上皮阳性逐层减弱消失。

研究认为支气管乳头状瘤发病与吸烟、饮酒有一定关联,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发生与HPV感染相关,常见的感染类型为HPV6/11、HPV16/18两种亚型,儿童型与HPV6诱导活化相关,可与HPV16协同致病。梗阻重的患者适用氩刀,能快速缓解患者不适症状预防窒息;冷冻起效慢,适合梗阻轻、水肿及出血不影响通气功能的患者;管腔及近管周的外周型可行电凝切除,气管镜不能探及的肺内小气道生长型可手术切除肺段。柱状细胞及混合型乳头状瘤,首选支气管镜电凝切除,多位于管腔生长且细胞分化高,恶性度低,长期随访无复发及转移。个案报道的良性乳头状瘤切除后复发,通常是手术根治不足引起,支气管镜电凝切除创伤小、安全性高但操作范围受限,治疗中可出现烧灼不充分需多次治疗。

3 结论

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无不适症状,复查超声及气管镜未见异常。柱状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需胸部CT及气管镜诊断,主要治疗方式为支气管镜电凝切除,目前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究清楚,我们仍需追踪研究。

猜你喜欢

电凝柱状鳞状
金属柱状阵列结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模拟研究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ADAMS的舰载补给起重机摇摆仿真及减摇措施分析
腹腔镜下不同方法处理残留卵巢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腹腔镜下电凝胆囊动脉行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电凝处理经皮肾镜术后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