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陲山区医务人员对AED使用认知度调查分析

2020-12-13刘芳印罗群强覃莹莹李坚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0期
关键词:市辖区百色公共场所

刘芳印,罗群强*,覃莹莹,李坚硕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近年来,我国心脏猝死发病率逐年攀升,每年约有55万心源性猝死病人,平均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90%发生在院外[1]。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最初4分钟,但是急救车最快到达现场时间平均在8~12 min,如遇交通拥堵、现场地址信息不全等原因,往往无法在成功抢救心脏骤停的“黄金时间”赶到现场[2]。如若使用一种便携式的、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对其进行电击除颤,生存率可以升至38%,甚至更高[3],因此该仪器并被誉为“救命神器”。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广西边陲山区百色市辖区内医务人员对AED使用认知度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提升区域内AED应用水平提供依据,从而提升院外心跳骤停救治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百色市辖区内医务人员1594人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在百色市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工作;具有相应执业资格证的医疗专业人员;知情并愿意配合调查。其中医院类别:三级医院394人、二级医院1126人、一级医院74人;身份:医生113人 、护士1442人 、医技39人;职称:正高3人、副高85人、中级358人、初级1148人;科室类别:内科355人、外科231人、妇科142人、儿科182人、其他684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星网站生成问卷调查的二维码,将此二维码通过百色护理微信群及QQ群发布,接受调查的人员只要用手机扫码,即可在手机上填写问卷,每人限填一次。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1)您的所在医院级别?(2)您的身份?(3)您目前的职称?(4)您目前所在的科室类别为?(5)您知道AED的全称吗?(6)您是否接受过AED相关培训?(7)您愿意学习这门技术吗?(8)您希望此类急救知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9)您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AED吗?(10)您知道如何使用AED吗?(11)您所在医院有AED吗?(12)您认为医院需要配置AED?(13)您曾在哪见到AED?(14)如公共场所配置有AED,若您遇到心脏聚停的陌生人,您愿意施救吗?如不愿意,原因是什么?

2 结 果

接受调查的人员中,二级医院占70.64%,其次是三级医院24.72%。护士参与调查的90.46%。职称以初级为主72.02%。所在科室内科最多22.274%。对于AED全称,仅有28.98%表示知道,40.53%了解一点但不清楚。72.65%表示从未接受过AED使用相关培训,而98.93%的人员表示愿意学习,并且85.26%希望以现场实操方式接受培训。对于何种情况下使用和如何使用AED尚有25.03%和40.21%的医务人员不知道。66.82%回答所在医院没有或不清楚有AED,但98.43%人员认为医院应该配置AED。45.04%的人员表示从未见过AED,而见过的人中47.74%是在医院见的。对于在院外遇到心脏聚停的陌生人,89.71%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施救,而不愿意施救的原因(多选)中:担心没有法律保护的74.92%,还有39.58%认为自身没有掌握相关技能。

3 讨 论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4]。心脏骤停患者中约80%患者初始心律为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5]。早期除颤是提高OHCA患者存活率的重要途径之一[6]。AED工作原理是由仪器自动识别心电图,并对心室是否出现恶性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动过速等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根据预先设置好除颤程序,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指导使用者进行除颤[7]。AED 可谓一种便携、操作简单易学的“傻瓜式”急救设备,不仅可用于医院内的急救,还可用于医院外心脏骤停的急救,受过专业训练的非医务人员也可操作[8]。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市辖区内医务人员对AED使用情况分析,存在以下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3.1 医务人员对AED认知度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8.98%的人知道AED,72.65%从未接受过AED使用相关培训,对于使用适应症和如何用AED尚有25.03%和40.21%的医务人员不知道。但98.93%的人员表示愿意学习,并且85.26%希望以现场实际操作方式接受培训。故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建议心肺复苏术(CPR)结合AED使用进行实训,并应保证重点科室如急诊科、各专业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等科室人员每人至少经过一周以上反复训练100次以上,确保急救知识及技能牢固掌握[9]。参与调查对象以二级医院、初级职称的护士为主,分析可能与护士群体历来执行力强及使用二维码扫描方式进行调查有关,因而对二级以下医院、低年资护士更应加强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

3.2 对民众急救科普力度不足

健康科普工作是医务人员重要任务之一。若医务人员自身知识和能力不足,显然对民众急救科普力度肯定会不足。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并主动承担区域内民众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任务。首先加强宣传,转变民众的急救理念,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意识最为重要。其次培训方式应全方位、多样化,针对年轻人可以借助新媒体,通过制作浅显易懂的视频,通过电视、网络渠道等生动、直观地传授急救知识与技能;对中老年群体可用传统的讲座教学、手册发放等方式;另外,可以进单位、社区开展现场演习,鼓励市民们积极尝试,克服恐惧心理,真正掌握急救技能。并大力弘扬传播急救救人先进事迹,有利于形成一种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更多人愿意加入救人行列,促进百色急救事业的发展。

3.3 公共场所AED配置严重不足

发达国家城市公共场所配备AED数量如美国已配置864台/10万人、新加坡35.71台/10万人[10]。国内AED配置数量与国外仍有很大的差距,且尚局限于机场、车站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2006年起,北京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开始配备76台AED;上海自2015年起在公共场所陆续配置了315台AED;海口美兰机场配有15台AED[11]。杭州市2018年在公共场所共放置了265台AED,但按常住人口计算AED设备仍不足5台/10万人[12]。据新闻报道,深圳特区2019年4月在公众场所新设了1000台AED,并力争用10年时间,让深圳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先进水平,完成深圳市公共场所AED的全面配置,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市民目前可以用手机“一键寻找”离自己最近的 AED 设备,实现AED 的最大化效益。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邻,南与越南交界。全市辖12个县(市、区)13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400万,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是广西内陆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据了解,自2018年起仅有市内2所医院、1所小学配置AED,目前全市约50台,其中31台还是为2018年“魅力新百色、跑阅新红城”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配置的。可见,百色市辖区AED配置较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配置不足情况更为严峻。建议政府以此为民心工程,加大公共投入和配置力度,为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配置AED,或积极筹措公益性善款投入购置,并且呼吁各单位、学校等自筹采购配置。

3.4 绝大部份医院未配置AED

美国心脏协会及有关研究建议,AED配置地点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几年内发生过OHCA,白天至少有250名年龄大于50岁的老人通过,存在可能发生OHCA的高危人群或OHCA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从旁观者电话求助急救医疗系统至除颤时间大于5min;通过培训可以实现旁观者5 min内完成识别心脏骤停、拨打急救电话、开始 CPR和操作AED[13-14]。想把AED像消防的“灭火器”那样配到每一个部门去,这还需要很多年,但医院作为OHCA高危人群聚集及OHCA发生率高的区域,强烈建议在以下区域配置:(1)急诊科:AED用于急诊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效果确切,有利于缩短急救耗时,提升复苏成功率,应早期实施AED除颤以保障救治效果[15]。(2)救护车:为每一辆救护车上配一个具有AED的除颤监护仪是可行及有利的,可在转运途中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功能,当出现室颤时能识别并提醒医护人员做进一步急救处理,从而能提高患者转运安全系数。(3)危重病人少的科室及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因抢救机率少,医务人员会出现技能废用性退化。目前国产AED每台约3万元,一次性电极板每付约一仟多元,设备使用期约为10年。为节约成本,可邻近科室共享,原则是4分钟内能取用。

通过此次对百色市辖区内医院人员对AED使用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希望能为构建百色区域安全“生命链”提供参考依据,以提升医务人员及民众心肺复苏、自动除颤与灾害自救互救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市辖区百色公共场所
同构视阈下的异构治理:市辖区体制的优化进路*
攻坚百色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我国市辖区行政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
中国城市市辖区设置和发展评价研究
百色水利枢纽首次蓄满泄洪
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