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老年性疾病体会
2020-12-13蒋亚玲
冯 雯,蒋亚玲,李 丽*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参苓白术散属于中成药,药用复合膜,处方成分为: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方中以四君子汤平补脾胃之气为君药。配以莲子之甘涩,苡仁、扁豆、山药之甘淡,辅助白术健脾渗湿。加砂仁之辛温芳香醒脾,佐四君更能促中心运化,使气机畅通,吐泻自止。桔梗为手太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以润肺。各药配伍,补其虚,除其湿,行气滞,调其气,两和脾胃,则诸症自解。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效。肖国辉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的临床与科研近30年,今将跟师所得参苓白术散治疗老年性胃肠病临证心得总结如下,与同道交流。
1 痞满 (所致消化功能郁结懑闷)
刘某,女,70 岁,主诉胃部有严重饱胀感从而产生严重不不适感共计十年以上,从而入院。入院初步诊断可见其胃脘满涨,时轻时重,伴神疲乏力、打嗝、食量减少、口内发苦发干、大便中含有的水分增加、舌苔浅红、脉搏细弱、舌苔发白且厚腻。从二零一零年中旬开始在当地的大型中医、西医诊所接受临床诊断与治疗,曾予以中药汤剂(如六君子汤加减、《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使用加减用药法等)并且使用能促进胃肠道代谢性功能动力的临床药物开展治疗,但是所得治疗效果均较差。从2019.06时间上来此急性疾病诊疗。辅助查体显示:胃镜—属于浅表式慢性功能性胃炎。在B超、血常规、二便化验、肝功能肾功能检验报告中未见明显异常。西医初步判断病情为消化性不良,中医辩证诊断其为痞满,属于脾胃虚弱造成的胃炎疾病。治法:益气健脾,行气消滞。临床处方可见:莲子取10 g,党参 、苏叶、薏苡仁 、桔梗 、荷叶、炒白扁豆、芦根 各取30g,而陈皮取20g,茯苓、砂仁、山药、木香各取15g,炙甘草、麸炒白术取12g。服用七天后患者自觉胃部胀痛感相较以前有明显缓解,且坚持服药4W后胃部病症俱除。
在《脾胃论》中曾说明:人体百病皆源自于脾胃衰竭而生成,而在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中同样也提示,湿气在上则会生成腠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因脾虚则运化失健,湿浊内生、湿邪中阻又造成气机阻滞,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发病。治疗应以健运脾胃、化湿行气除滞为主[1]。本例所选病人为年老体弱者,患病时间长,且中医论证表示因阻气滞,脾胃虚弱,因此治疗时应以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且治疗原则依照健脾益气为主要治疗方向,随后携带气消滞、化湿行措施。在治疗过程中重点应倾向于在参苓白术散的使用基础上加上苏30g行气宽中;取30克芦根、30克荷叶能够起到清热生津,健脾利湿升阳的作用。
2 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蔡某,男,78岁,因“ 间断咳嗽、胸闷20 余年,再发加重5 天” 就诊,患者诉20余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咳嗽,季节变化时明显,偶发作胸闷喘息,神疲乏力,曾于外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5年来发作渐频繁,程度也加重,5天前再次复发。刻下:咳嗽咳痰,痰白清稀,形体瘦削,动则喘息气促,气短不续,食欲差,小便可,大便稀,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断:咳嗽,证型诊断:肺脾气虚,治法:补脾益肺,祛痰止咳。方药如下: 党参30g,茯苓30g,白术30g,甘草12g,山药30g,莲子20g,薏苡仁30g,砂仁15g,桔梗20g,黄芩15g,浙贝母15g,玄参9g,炒谷芽15g。共计服用十剂药方后,患者自我感觉咳嗽咳痰症状有明显缓解,服药1月后开展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中医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归于“咳嗽、喘症”的范畴,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就是补肺健脾、益气补血、活血化瘀[2]。肺脾两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不健运,脾虚湿困,痰源不竭,清者不升,浊者难降,留于胸膈,新老胶结,不易化除[3]。古人云:“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 因痰而致嗽者,痰为重,治在脾”,均强调了脾虚在久咳中的病理作用,脾虚湿停,乘肺而咳,土衰则金衰。故采用培土生金法,以参苓白术散加减,通过补益脾胃,达到土旺则金旺,以绝生痰之源,并清贮痰之器,以期标本同治。
3 便秘 (老年性便秘)
徐某某,女,71岁,2013年2月15日初诊。习惯性便秘10余年,大便4-5日一次,初干燥如羊屎状,后稀溏,排便费力,常予以“莫沙必利、复方聚乙二醇”等口服未见良效。伴气短,便后疲乏,倦怠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胱白。舌淡嫩,苔薄白,脉虚缓。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8年,平素规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西医诊断:老年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证型诊断:脾肺气虚,津亏肠燥,治法:健脾益气,养阴润肠;方药:党参 30g,白术30g ,茯苓 30g,莲子肉20g,白扁豆 15g,山药20g,黄芪 60g,薏苡仁 30g,桔梗 15g,砂仁 15g,生地15g,玄参15g,肉苁蓉40g,炙甘草12g。疗效:上方服用1月,症状明显缓解。
按: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以肺、脾、肾三脏受损为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肾虚则阴津亏虚,无法润泽大肠而生便秘[4]。脾为肺金之母,且脾为后天之本。补肾不若补脾,故以参苓白术散加黄芪、生地、玄参、肉苁蓉健脾益气补肺,养阴润肠通便,标本同治。
4 不寐(失眠症)
任某某,女,60岁,退休干部,以“失眠半年”为主症前来就诊,长期口服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片等才能入睡,症见:面色萎黄,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西医诊断:失眠症,中医诊断:不寐,证型诊断:心脾两虚,治法:健脾养心。处方药剂成分:30克的炒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生晒参,15克的陈皮、茯苓、砂仁,薏苡仁30 g,桔梗15g,大枣30g,芡实30g,浮小麦30g,炙甘草15g。 效果:在服药七天后,患者可以安然入睡近五个小时左右,能保障基本睡眠需求,坚持用药一个月大多数症状已经消失,随访工作于3月后进行,未见复发表现。
按:《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五种类型:“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人的睡眠状态和自身脾胃功能有较强的关联性[5],脾虚营血生化不足,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心血不足则心火独旺,热扰神明则不寐。脾虚湿阻,胃因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脾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心,心神不安则不寐。本方在参苓白术散基础上,合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益气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