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当代陶瓷艺术家“蜀山窑”创始者李清口述史

2020-12-13唐国龙

关键词:瓷板画蜀山浮雕

唐国龙

(成都大学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李清,男,生于1966年,重庆万州人。199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当代陶瓷窑口“蜀山窑”的创始者,荣获“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也是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陶艺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美术陶瓷分会理事、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延边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李清在二十余年的创作中,多次获得各种陶瓷艺术展览的大奖。2004年大型浮雕作品《迪康历史未来》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8年釉中彩浮雕瓷板《鱼在云中穿梭》获中国西部陶艺家精粹大展一等奖;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之旅——中国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釉中彩浮雕瓷板画《芙蓉锦鲤》荣获“中华民族艺术珍品”称号;2008年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创作的大型陶浮雕瓷板壁画《烟台未来》被博物馆收藏;2008年中国美术馆,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作品《鱼戏莲》入选展出;2009年《名家精品》李清水彩画,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11年第二届西部陶艺精品年度展,获特别贡献奖;2012年由岁月画廊举办“蜀山窑李清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展”;2013年获四川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邀请展金奖;2013年《蜀山·雪》在“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专项赛中荣获金奖;2014年《蜀山道器》在四川省第四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2015年《蜀山道器——空》系列获得第五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2016年5月《蜀山道器》荣获“2016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另外,在《中国文化报》《美术观察》《中国陶瓷之旅》《中国陶瓷百强》《科技与艺术》《中国陶艺》《世界陶艺家精粹》《艺术观潮》《中外交流英文版》《天工开物》《中国艺术美术作品大展集》《大工艺美术》等刊物发表多幅作品。2016年1月在《雕塑》杂志中发表论文《守正出奇——釉中彩浮雕瓷板画创作谈》。

作为南北陶瓷技艺交汇地的四川,拥有悠久的古陶瓷历史。在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陶瓷烧制窑口,如大邑窑、彭州磁峰窑、成都青羊宫窑、邛崃窑、荣昌窑等。宋代之后,由于战争的原因,四川多处窑口慢慢地停止烧制使用,四川的陶瓷业也逐渐衰落。如今,继往开来,当代四川窑口“蜀山窑”的创始者李清主张以巴蜀文化为核心元素,传承创新,结合技艺、艺术、工艺三者,传播“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美学思想,为当代四川的陶瓷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早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李清,除了学习陶瓷技艺,还练就了水彩画的深厚功底,他将这门技艺与陶瓷工艺相结合,不断创新出兼具四川本土文化特色和现代审美的陶瓷艺术品,通过二十余年的实践,努力达到一种极致的审美表达,并提出了“粗陶精制”的理论,开创当代四川窑口“蜀山窑”。蜀山窑于2000年创建,经过多年的努力,蜀山窑被纳入省级及国家级重点打造品牌,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国际传媒、央视、《人民日报》、省视及各媒体报道。其作品拥有既善于运用各种科技又不墨守陈规的特点,用一种内在的感染力来结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体现了科技创新在艺术作品中的巨大魅力,在当下陶瓷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以传承创新、建立独立知识产权为原则,助力中国当代陶瓷产物在国际市场享有名誉,得到认可。

采写时间:2019年7月8日

采写地点:四川省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

采 写:唐国龙

摄 录:唐国龙

唐国龙(以下简称唐):李清老师,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四川拥有悠久的古陶瓷历史。在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陶瓷烧制窑口,如大邑窑、邛崃窑、成都青羊宫窑、彭州磁峰窑、荣昌窑等。宋代以后,四川窑业便逐渐衰落。现在,在四川又重新聚集一批陶瓷艺术家进行陶瓷的研究和创作,您早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有着极好的专业背景,回到您的老家四川从事陶艺创作,并且坚持二十余年不变,请简单谈一下您的从艺经历,谢谢!

李清(以下简称李):我是90年代初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大学毕业,那个时候工作是包分配的,当时一毕业就被直接安排到成都搪瓷厂搞美术设计。在厂里,我学会了这门搪瓷手艺。搪瓷,先要在铁胎上上酸泥,然再上釉,再后喷绘图案。那是一个很老的国有企业。我还记得,厂里的设计师都是老师傅,运用的还是老技术。工作了大半年以后,我觉得这份工作确实不适合我,跟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两个概念,于是就辞职了。离开之后,刚好碰到四川电视台开始一块新栏目做广告公司,于是我就去参加招聘,当时有2000多人参加应聘,最后我脱颖而出,顺利地进入到四川电视台广告部担任设计总监。当时一个月能拿到五百多元的工资,待遇比搪瓷厂好了很多。可是又干了大半年,我还是感觉这个工作不是我内心最想要的,便又辞职了。在这一次辞职后,我就再也没有去找工作了,与几个朋友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心一意地搞起了陶艺创作。我还是觉得做陶瓷更适合自己。当时当代陶瓷艺术刚传入中国不久,以姚永康教授为首的艺术家们正在传统中寻求变化,寻找当代陶艺的语言,而当时处于当代陶艺发展的初期,技术、硬件都很不成熟。要建窑很难,好不容易在家做好一块陶胎还要拿到厂里去烧,路上一不小心摔坏了,或者烧坏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当时我的同学有很多都改行做工程、做装修,真正在做陶瓷的,我算最独立的,这一路走来,完全是靠着对陶瓷艺术的强烈追求和热爱支撑着。

唐:您辞职离开电视台,丢掉当时所谓的“铁饭碗”,和朋友出来成立陶艺工作室,这样早期的行为还是挺冒险的,请问您当时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人就是有一种情结,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愿意做一个独立的艺术家。在当时的环境下,受到太多的制约,无法做自己想做的创作。学了这个专业,我自己的内心有一种理想,愿意做这个事情。有这个想法,希望做一些东西可以对四川陶瓷做一定推动。

唐:那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创作经历,从最早的“粗陶精作”到创作“陶瓷绘画”,再到创立“蜀山窑”的艺术历程。

李:应该说我是很小就学习美术绘画,所以这二十余年的创作实践,第一个阶段我一直在画画,主要以水彩绘画为主,画了十多年。第二阶段在画画的同时也在做陶,与画画几乎是并行的,也做了十多年。第三阶段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品类——釉中彩浮雕瓷板画。它和绘画紧密结合,和水彩油画、中国画结合,将陶瓷的艺术、技术特点集中在一个表现画面上。我一直在探索,其实是一种追求和创新,初衷没有变。对古陶瓷进行研究和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一直去做。过程中会有艰辛,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付出的过程中得到的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从古到今,四川的制陶历史,其实是非常悠久的。上到新石器时代,到了唐和宋两个时期,已是非常繁盛,邛窑、磁峰窑、西坝窑、玉堂窑等一些具有四川本土特色的窑址。但在进入现当代以后,四川的陶瓷行业发展就很不景气了。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技术跟不上,对外缺乏交流,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从业人员也就出现了断代,老一辈的工人只做泡菜坛子这一类比较粗糙的陶器。于是我就想为四川的陶瓷发展,寻找一种新的艺术表述形式。因为早年四川的陶,只能烧大缸,烧泡菜坛子,我们的概念就是把烧泡菜坛子的泥巴也能做成精美的艺术品,也能做成像紫砂一样的艺术品。1997年的时候,我制作了陶浮雕壁画《唐三彩车马图》。这件陶浮雕壁画在四川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打开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此以后,我就一直延续“粗陶精作”的想法,又创作了一批陶浮雕壁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我发现,陶瓷艺术和陶瓷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不然就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随后在追寻陶艺的路上,我的想法也越来越大。于是,我就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品牌:以四川的眉山陶泥、夹江陶泥等原材料为主结合本土文化,做具有四川特色的陶瓷。坚持用本土材料和技艺创作本土艺术品。大致说来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中间的过程还是很多的。

这个期间,我也得到以前的老师的启发。大致说来,把水彩画做到陶瓷上也是长期创作思考的结果,契机是2000年,我大学母校的欧阳世彬教授被邀请到平武报恩寺鉴定出土瓷器,欧阳教授路过成都时,我把我早些年创作的一些水彩作品给老师看。欧阳老师看到作品,给我说:“如果你把这些水彩画烧到陶瓷上,肯定会是艺术界的一朵奇葩。”欧阳老师的话,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创作瓷板画。我知道,每尝试任何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道路都是非常艰苦的,因为它不仅需要技术的成熟熟练,还需要想法的成熟,需要不断地修正自己,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实践,期间的付出只有自己才知道,正所谓“七十二手方可成器”。虽然从唐朝就有了瓷板画,但是在四川从来没有出现过以本土泥料及釉料烧制的瓷板画,所以几乎是没有可以值得参考的工艺技术资料。所以,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釉料的问题、泥料的问题、成型方式的问题,中途还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最后才确定下来浮雕瓷板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2007年我终于成功地烧制出了第一幅釉中彩浮雕瓷板画作品《鱼在云中穿梭》。这幅作品的灵感是来源于我十多年前的水彩画,当时我到九寨沟写生,早晨起来,看到天上的云倒影在五彩斑斓的海子里,水里的鱼好像是飞在天空中,简直太美了。想象着有一天一定要把它实现在瓷板上。经过多年的实践,终于烧制成功,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中国陶瓷历史上受到一些时代因素的影响,在陶瓷工艺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如唐代的三彩雕塑,宋代的青釉,元代的青花,明清的粉古彩。作为景德镇传统的工艺装饰手法就是白胎瓷后再加彩绘,这个技术一直延续到今天。20世纪的90年代前后,我就在思考这个,如今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是什么?作为当代人,要怎么吸收精华,创作现在的时代陶艺文化?于是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对传统的陶艺装饰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开发釉中彩浮雕瓷板画的装饰手法,对传统技艺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水彩画中找到突破,我用十年的时间研究水彩的透明感,将水彩与陶瓷材质相结合,把自己擅长的水彩画和陶瓷专业结合,这种艺术创新增加了陶瓷平面的层次感,以泥浆绘出浮雕堆积感,在传统的平板画基础上,首次创立了有立体感的瓷板画,而釉的颜色积聚我们传统中国画的水墨意蕴,又能体现水彩画的透明感和油画的厚重感,做出来的瓷版画栩栩如生,应该说表达了陶瓷艺术的一种独特语言。

唐:这样的陶艺工艺应该说是一种很独特的技法,其中《一种釉中彩绘浮雕瓷板的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请您描述一下具体它是怎样一种操作方式呢?

李:我在釉中彩浮雕瓷板画的制技法上,反复试验,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首先,在制作图案时,我以泥板作为画布,用笔代替刀,用泥浆代替颜料,初步绘制出图案的轮廓。然后,在彩绘之前,先喷刷一层水溶性定画液,再用油性的色料开始彩绘,利用油和水分离的原理,使得油性的色料位于水料的上层,保证彩绘的色料不会在瓷板上翻白底。其次,在彩绘方面,用毛笔勾勒出图案,不同的笔锋天然形成一些厚实或者隐约的画面轮廓,使之非常有立体感。接下来的施釉,我一般要经过三次施釉。第一层青釉透出水的润泽,第二层上的彩釉,要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感觉,第三次施釉使物体变得活灵活现。最关键的是经过三次高温烧制,三次烧制的膨胀系数一致,才能保证釉面不开裂。最后经过三次施釉、三次高温烧制才能呈现出具有水墨意境、水彩画玲珑剔透、油画般色彩斑斓的效果。我认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能体现创作者的个人人品。我从事艺术创作这么多年,每天都在坚持艺术的思考,细腻去感知身边的人事物,尽量排除世俗的杂念,坚持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尽可能保持着“童心”。我对事、对人、对自己的创作情感从不虚情假意。

唐:我们接着上面的话题聊,除了您开创的这样的一种独特瓷板画技法,您还在从艺道路上创立了四川的当代窑口“蜀山窑”,请您聊一些关于蜀山窑的情况,请谈一下“蜀山窑”创作在四川地区陶瓷发展史上的影响力和创新性,谢谢!

李:其实当时创立这个“蜀山窑”,是抱着很简单的想法。通过对四川陶瓷的了解,我想做一个自己的品牌。用四川本土原材料作为创作的主要表达方式,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将我学到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做一个新派别的陶瓷,为四川陶瓷添砖加瓦。蜀山窑可以说是一种情结,按我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去明明白白地做这一件事情。因为热爱,就可以不计成本地去做,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如既往,有收获和喜悦的时候也在思考下一步怎么做得更好。

如果说创新呢,蜀山窑在工艺上有自己的特点。关于蜀山窑的特点,我有一个理念,技术是分享的,思想是自己的。要利用最优秀的技术做一件事情,必须要有强大的思想才能够显现。蜀山窑的东西有几个特点:第一在器形上它有识别度,本土文化的基因在里面,四川陶器最大的特点是手感,杯子直径大、容量造型上有区别;第二个在色釉上有一种道家文化和四川文化的特点技艺在里面,比如瓷板画、器皿,有强烈的识别感。

说到影响力,我一直坚持陶瓷器物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美学价值,就是一定要把生活化和艺术感结合起来。我现阶段研究的方向就是把艺术生活化,让消费者的生活艺术化。作为艺术家,通过创作让陶瓷进入到生活中去,是陶瓷艺术家的责任。陶瓷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做到进入千家万户的艺术品。在以前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很难去消费艺术的东西,大多数人追求工艺审美,机器做得很漂亮完整就是美的。人们对工业化生产的东西产生了审美疲劳,艺术家手作的东西才能彰显艺术性和含金量。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消化了艺术,有一个二度创作的空间,他会把他的思想赋予其中,让他的生活变得艺术,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拿茶器来说,对审美有两种评判方式,美术陶瓷和工艺陶瓷的审美。在四川偏重美术陶瓷审美,不同于景德镇的工艺审美。比如白瓷追求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像这个蜀山道器的茶器追求一种粗狂的感觉,自然的肌理会有不一样的手感和体验。

另外,我创立蜀山窑,就是希望四川的陶瓷有当代当地的文化识别度,要与生活的美相结合,更有一点需要创新的就是当代科技如此发达,显得陶瓷应朝着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与传承,现代陶瓷艺术是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等知识。

唐:作为一位同样专业从事陶艺创作和教学二十余年的采访人,我今天听了您的访谈,深有感受,深深认同您的从艺执着精神。那接下来,关于“蜀山窑”和您未来的创作方向,请问您有什么打算或者追求的方向吗?对陶瓷艺术或者说对“蜀山窑”这个当代四川窑口有什么规划?

李:我坚持做陶二十多年,目的是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并把四川陶瓷文化传承发扬,感觉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这件事不是一个人能做完的,是需要一个体系,需要更多人一起来做,这是我觉得有压力和沉重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去做实事,去探索。作品好不好,要拿出好的东西来,就要做纯粹的事情,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审美和艺术思想也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的方式去思考传统。希望蜀山窑做真正的四川陶瓷。内心有这样一个目标,努力去寻找这个答案和符号。

所以,创作之余,我还在做另外一件事情。我把很多时间花在培养指导热爱陶艺的学生身上。我想要做的事,是需要更多热爱这门艺术的人一起来做。来我工作室来学习的,有在校的大学生,也有大学刚毕业或已毕业的成年人,反正是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对陶瓷的技艺几乎都是零基础。我先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然后再教他们陶瓷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从“成型—装饰—上釉—烧制”的完整工艺技术,让他们系统地了解学习。这些学生有朋友介绍过来的,也有慕名而来的,每次我带的学生都不多,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我把工作室定义为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不分年龄、性别、专业背景,只要喜欢都可以来到我的工作室交流、观摩、学习。我甚至还帮他们免费烧制,送给他们。所以有些时候,工作室真的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笑)。我真的是想把陶瓷技艺分享出去,分享给大众,而不仅仅只是专业内的一小部分人在玩,只有这样才可能让中国的这门传统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不然,有可能是玩的人少了,没有群众基础,会慢慢地断代甚至消亡,中国很多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消亡的。培养兴趣爱好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我愿意去教孩子甚至是村民做陶瓷,让他们了解陶瓷并学习陶瓷。村民是根,孩子是未来,他们才是四川陶瓷的希望和未来。

唐:这样的大面积普及陶瓷艺术的做法,的确难能可贵。

李:蜀山窑2000年创建。在生产上是以四川当地的原材料为主,作品富有巴蜀特色。近几年来,蜀山窑的作品也以它独有的魅力和陶瓷特有肌理美,在环境艺术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性。我始终认为,以高校和民间相结合的传承方式,以博物馆展示和体验相结合的传承方式,以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传承和发扬陶瓷艺术。现代陶瓷艺术是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我想,这应该是我对未来“蜀山窑”以及自我的艺术道路的一些坚持。

我的想法就是,要做有自己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用陶瓷来记录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艺术很神圣的地方在于它记录了昨天发生的一切,当时间流逝,你看到自己之前做的作品,便能从作品上把那些失去的时间找回来,作品是证明时间的一种证据。

唐:谢谢李清老师的分享,希望您的创作越来越好,为四川当代陶艺带来新气象!

猜你喜欢

瓷板画蜀山浮雕
守正创新:瓷板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川游记之蜀山传
浮雕圆圈
徐建明 艺术作品选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南昌瓷板画的传承与发展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出错的浮雕
柯国强瓷板画作品选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