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文化构建初中数学趣味课堂的思考
2020-12-12高辉
高辉
摘 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和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要求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素养和道德品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接受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能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数学 趣味课堂 措施
初中数学的专业性、逻辑性均较强,需要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数学知识里面蕴藏着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挖掘,可以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对于构建数学趣味课堂有着重要意义。在数学课堂上挖掘传统文化因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更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智育德育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传统文化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利用传统文化构建初中数学趣味课堂,将蕴藏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开发和学习,并在中华文化中加入新时代的元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又一途径。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素质教育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相结合,这便是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紧密结合的表现。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要让学生学习古代先贤的高尚品质,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引领作用。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单调的数学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充满文化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公式、定理、定义为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方法枯燥单调,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感和无趣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知识相融合,构建趣味课堂,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积极融入教学中,配合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利用传统文化构建初中数学趣味课堂的措施
1.讲解数学趣味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中有很多有趣的人物故事,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这不但为课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文化价值,将名人的品质和精神为自己行动的动力,真正实现教育中的立德树人。
例如,在学习《圆》时,老师给学生介绍祖冲之的故事: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的数值。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故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他们以祖冲之为榜样,不畏学习中的困难,敢于研究和探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收集更多的数学名人故事,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品质。
2.介绍古代数学成就,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5000余年的文明史,文化悠久,历久弥新。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构建数学趣味课堂,应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从而使学生将古人的智慧结晶与现代的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为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因素,从而摆脱了单调的关于定理、定义的讲解。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讲解《墨经》中的几何学,使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来历;在计算机的使用中,给学生讲解珠算与《算法统宗》,使学生了解我国数学计算的发展历程,拓展数学文化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珠算历史,提升自身的文化品质。
3.引入传统文化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小故事,有着很强的育人作用。老师可以将这些故事与数学知识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堂的渗透。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小故事进行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聆听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但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概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自主讨论田忌赛马的所有配对情况。在历史故事的讲解中,学生既能感知到田忌身上的机智果敢,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变通,又能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提升数学能力。
总之,老师们应该提高自身素养,深入挖掘数学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将两者密切结合,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羅炳生《让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传承》,《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7期。
[2] 朱岚枫、吴文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21期。
[3] 吴秋芳《融入数学文化,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14期。
[4] 陈律《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析》,《数学之友》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