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双模式结合的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2020-12-12王德强孔文文
张 昕,王德强,孔文文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既往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医学需要。医学发展需要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获得高层次人才主要是研究生教育这个途径[1]。但是从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培养的大多数研究生存在着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分离的现象。既往模式培养的学术型研究生往往只重视科研工作,临床技能水平有限、临床经验不足,毕业后无法在短期内独立完成临床工作。一些医学院校对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混淆不清,导致专业型硕士在毕业时无法达到相应的临床技能水平。1997年起前后经历了几次改革和试点,最终建立了目前执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简称住培)与研究生学位教育衔接的教育模式[2]。
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上海为试点,率先启动实施“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项目,经过3年的经验储备,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12月向全国医学院校颁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到2015年全面启动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积极响应,于2016年颁布《全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区的助培工作全面实施。我区住培人员的范围主要有两类:一是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二是正在或将要就读的临床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至此专硕的培养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并在这3年的时间里在全区范围内统一采取,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临—住”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4年培养模式的改革,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确实解决了既往研究生毕业后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3]。但因我区仍处于住培改革的初级阶段,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不多,过于重视临床技能的培训又会带来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足,上述两种情况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的带教导师有必要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完善和改革教育模式献计献策。
1 两种教育模式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1两种教育模式在培训对象、时间和模式上存在重叠 (1)培训对象一致。专硕培养对象为本科毕业生,培养时间为3年。住陪的针对人群也为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其中第一阶段的培训为普通专科培训,期限为3年,第二阶段的培训为亚专科培训,培训期限为1-4年。两种教育模式均为本科以后的教育,且专硕和住陪第一阶段均为3年的培养时间。从时间和培养对象上结合是可行性。(2)两种培养模式具有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住培第一阶段结束后,住培医师需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第二阶段完成后,要达到主治医师水平。专硕毕业生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要求,毕业时临床工作水平也要达到住培第一阶段结束时所要求的标准。因此,两种培养模式的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基本一致,要求学生所达到的临床能力也基本一致。
1.2制度和经验的保障 (1)完善的制度保障。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改革,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落实[4],国家卫计委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文件,这些文件为培训的标准、培训制度的建立、培训基地的认证、完善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制定了统一的纲领[5-7]。(2) 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2010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项目”启动,标志上海作为试点率先开始专硕和住陪联合培养模式;2011年上海各医学院校全面开始实施联合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积累,上海为联合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做了示范性的样本,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提供了实践性的经验[8]。
2 两种培养模式衔接后出现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2.1加强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 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就专硕和学硕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来讲,仅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毕业论文的要求的不同,对于培养过程和培养成果,特别是临床专业技能的要求随意性较大,也缺乏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临床专业理论、技能及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估方面。因此在很多医学院校,专业型硕士入学后直接进入临床工作,没有接受完整的培养体系和科学的质量把关,毕业后与同期本科毕业生并无显著的差别。许多医学教育专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并统一实施规范化的专硕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及出勤情况的合理监控体系,控制专硕培养的质量,这是今后获得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关键[9],也是均衡医疗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举措。
2.2解决“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的矛盾 专业学位硕士在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后,进入培养单位,参加住院医师培训,培养总共在校时间为34个月,以轮转的方式,参加各科的临床工作,不单独设置专门的文化课时间,但毕业时必须修满学位课程的学分。另外专硕研究生也要进行学位论文的完成及答辩。因时间短、任务重,大部分专硕研究生在毕业之前不能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即临床技能很难完全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要求和效果、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比较受限。有专家提出对专硕研究生应制定一套比较有弹性的轮转计划,既能保证临床技能的掌握效果,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专研学术课题,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3开展导师培训,转变带教理念 在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的最初几年,一些带教导师因受到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不能立即转变培养观念,仍然以”学硕”的要求培养专硕研究生[10],导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而忽视临床技能的训练。导师培养观念的转变非常关键、可以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反复加强,这样才能实现其对专硕研究生更好的指导。在培养研究生科研思维、论文撰写和答辩的同时,注重住院医师培训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做好督促和监管工作。
3 总结
每一种改革均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不断的修正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改革的应有效果。医学教育是我国获得高层次临床人才的重要手段,改革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不断的总结经验、规避风险,以确保我国医学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