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2020-12-12赵利美董文杰
赵利美,闫 艳,董文杰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21世纪的今天,各国竞争的关键在于高科技与高科技人才的比拼,谁能在高科技领域处于领导地位,谁能拥有高科技人才,谁就拥有话语权。而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科技产业的主要承担者、高技术人才的主体,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发展对象。过去半个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骄人成绩,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规模上更是遥遥领先,然而在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培养模式上仍有待提高,特别是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教育部于2005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同样可以看出,国家早已开始了对于产学研合作培养教育的重视[2]。
相比过去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过分强调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而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强调学以致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注重产学研三者结合,通过地方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形成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既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可解决科研条件不足及科研经费短缺等问题[3]。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大力鼓励研究生培养模式向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发展。2014年,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深化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发展模式[4];2017年,习总书记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同样指出,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当前,我国乃至世界正经受前所未有的SARS-CoV-2病毒侵害,我国能够在病毒控制工作中如此卓有成效,除了国家强有力的政策部署外,更离不开医学科技的贡献,而这正是医学研究产学研结合的最好体现。医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人类健康,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之产学研结合势在必行。
1 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医学研究生教育内容安排有待优化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内容仍然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组成。而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主要区别就是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然而,很多医学类院校,尤其是地方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过分加大理论教学而忽略科研能力的培训,部分原因在于院校欠缺创新,而更多原因在于科研条件匮乏所致。
1.2医学院校科研能力整体不强且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研究生科研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极不平衡,主要资源都集中在名牌高校,不发达地区医学院校同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科研质或量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3],科研实力的落后又进一步影响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影响考研学生的报考,导致学科建设、发展缓慢。
1.3医学研究生科研转化率低 医学研究生作为医学科研的主力军,担负着医学研究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产业转化率非常低。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 %左右,地方院校的转化率更低[6]。大部分的科研立项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学术论文而科研,国家投入的大量科研经费没有实现转化,研不能致用。
1.4医学研究生教育经费欠缺 尽管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逐年都在增加,但很多医学院校仍然存在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偏远欠发达地区,纯粹依靠国家经费支持。地方医学院校科研实力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2 医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1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完善,以科学技术竞争为主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以研究生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医学院校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2.2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国家要想大力发展现代化医疗,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性医用人才,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政府逐年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但仍跟不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日益增长和发展的需求[7],尤其是地方医学院校资源相对短缺现象仍然非常普遍。积极开展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2.3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整合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资源的需要 医疗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医学科技人才和具有市场独特竞争力的医学产品。科研机构拥有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队伍,科研条件及水平也较高,然而科研任务繁重,并且没有独立培养研究生的资格。因此开展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助于将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并更好地实现产业转化。
2.4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需要 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可以实现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拥有共同的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多样化的协作与交流,可以实现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到科学研究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快速转化。
3 医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8]
3.1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 医学院校对研究生培养注重产学研相结合,追求教学与实践并重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有利于丰富教学模式和内容,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有效将研究生培训、科研及企业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研发与生产的有机统一。
3.2实施“1+4+1”的培养模式 多年的探索与经验证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主要采用“1+4+1”的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同样实用于医学院校,通过把研究生三年培养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期在校进行,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从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安排研究生到企业或科研机构,在此完成科研内容的立项,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及应用研究,最后一学期再返回学校,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产学研联合培养有利于从市场实际需要出发,结合高校与企业共同的优势与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科研方向,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3.3实施双导师制模式 双导师培养制度是符合医学院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有效模式。我们聘用校方导师为主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的安排、学位论文的指导及答辩工作;校外导师为副导师,负责协助校方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科学研究的开展等工作,双方导师共同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定期给予指导与评价。
3.4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医学院校应建立健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中,基础理论考核包括科研选题、学术及学位论文;专业技能考核需结合实际应用需求,重点考核研究生的科学实践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考核研究生对行业新思想或理论理解与把握、结合实际形成新的技术方法;科研能力评估考核主要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出发,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从业道德素养也是医学类研究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医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
4 结语
进行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创新合作模式,同时也是实现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有效途径。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直接面对实际科学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培养。然而,产学研联合模式的推广仍面临几方面问题。第一,政策导向不够明确。尽管国家大力提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但地方政府及高校并未出台明确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第二,责权利不够明确。各合作主体对自己责权利及定位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信息不对等导致产学研联合不能有效实施。地方医学院校领导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寻求资源,争取最大限度资源利用。
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独依靠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更加强调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是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求。同时,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有利于加强地方医学院校快速发展,各单位应该充分结合自我优势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符合自身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文件,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