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祖文化的世界性探析

2020-12-12郑仁炜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波塞冬海神妈祖

郑仁炜

(莆田学院 数学与金融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妈祖文化源自宋代,历经宋元明清四朝,至今繁荣不衰。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妈祖文化随着华人华侨群体的迁移流动,逐渐从福建湄洲扩展到南洋及世界各地,区位上印证了“有海水处有华人,有华人处有妈祖”,发展上呈现了 “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地位上体现在 “四朝褒扬诰封全称多达六十四字”[1]。现如今,妈祖文化版图已多达45个国家和地区,信众3亿人以上[2],成为世界性文化现象。当前,中国正推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战略,探讨妈祖文化特征及世界性传播,不仅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自觉自信自豪,更是折射出东西方不同的人海关系建构,并赋予不同海神文化特征,从而为妈祖文化在新时代活态传承、传播提供理论与实践助推。

一、妈祖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妈祖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乃至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妈祖文化靠海而生,用海而长,因海而兴,牵绊海丝,面向世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窗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能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3]。

1.妈祖文化与 “和合”文化

任何国家民族都不能抛弃、丢掉传统的、固有的文化根本,隔断的结果就是丧失文化的特质[4]。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 “和合”的理念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如 “以和为贵”“守望相助”“睦邻友邦”,承载着 “亲诚惠容”处世交往的追求和理念,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合”文化价值观具体表现在 “身、家、国、天下”四个维度层次上,通过个人品德、家庭伦理、国家制度、世界体系呈现出来,采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框架,实现主体价值多元化,达到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人心和善境地。而妈祖文化就是“和合”文化的代表,其文献典籍与口头传说就是由一件件行善济世、救急扶危、护国庇民、福佑众生事迹组成[5],可以说妈祖文化追求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友爱、和谐共荣的社会[6],同时也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和谐共生的渴望。同时,妈祖文化的海洋属性,则由 “和”到 “合”衍生。《东西洋考·祭祀》就有妈祖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记录,体现了妈祖文化在南洋地区广泛传播的情景[7]。更有部分沿海港口城市开发的历史与妈祖息息相关,如营口、青岛、连云港等。妈祖文化促进了城市建立与繁荣,鼓励民众从大陆走向海洋,创造财富、获得财富。而西方近现代以来的海上殖民掠夺完全不同于妈祖文化“和合”价值观,形成巨大反差。同时,妈祖传记也不乏记载海洋生态保护的事迹,如海上放生、休渔禁捕,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朴素情感,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文明精髓,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并历经千年逐渐融入沿海民众的日常生活,最终内化为保护海洋环境生态潜意识。

2.妈祖文化与 “天下为公”

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相伴成长,而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中华民族认识、利用、经略海洋历史与现实成就融合的最佳实践。公元1405年,郑和奉命出海,在此后的28年间,共计7次到访亚、非洲诸多国家和地区。郑和首次出海比欧洲哥伦布进行 “地理大发现”早了87年[8]。同时,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与当地文化互通融合、族群认同、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这可从 《瀛涯胜览》《三宝太监西洋记》等书窥见一斑。妈祖文化用 “立德、行善、大爱”与 “相亲、平等、包容”内涵,规范了人、社会、自然三者准则与要求。同时,吸纳融合儒道释精义,衍生出护国庇民、忠孝节义、包容博爱、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涉及政治经济、宗教信俗、海洋文化等领域。在 “一带一路”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妈祖文化呈现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符号,展示出历史、当代、普世、永恒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旗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最早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一书,指的是在大道实施的时候,天下为民众所共有的,后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关于理想社会梦想的追求。“天下为公”重点在于 “尚公”,追求的是 “大同”。 “尚公”既包含权利公有的意思,主张天下人人共享,又有社会和谐含义,即追求和谐宁静、各有角色和保障的社会状态[9]。当前中华民族致力于全面复兴与崛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既要注重和而不同,又要讲究纲举目张,秉承 “天下为公”理念,涵养 “世界大同”情怀,唯有从全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打造利益共同体,重塑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走向共融共荣。而妈祖文化提供了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和交往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的睿智表达,它既能跨越不同的国度、文化、文明生根发芽,又与各国和谐友好相融、互惠互利,为 “世界大同”提供中国方案。可以说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代言人,妈祖文化是人类文明融合共赢载体,让世界各国感受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感悟东方“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哲学思想。透过 “妈祖文化朋友圈”,传播和谐交往理念,集合华人华侨人群,凝聚各国共识,尊重文化差异,这在文化融合、人心相通、利益共赢的文化层面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如今,妈祖文化用 “相亲、平等、包容”精神,扛起东方 “天下为公”思想大旗,更能获得世界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频繁往来提供了坚韧柔和的交流载体,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文化使者角色,促进了不同人种、不同民族心灵相通、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传统文化先导实践。

综上所述,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妈祖信俗历经千余年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已成为世界性文化。如今,妈祖文化已成为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文化符号,更是世界各国和民族交流融合的典范。一方面,华侨华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谋求生存,急需心灵慰藉,祈福保平安。而妈祖文化自然而然就成为华侨华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共同文化记忆和纽带,甚至成为海外侨胞的精神支柱,印证了“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说法。这也是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活态传承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妈祖文化已成为跨地区和国籍的海洋文化代表。尽管丝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及生产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一样的,都是和平、自由、平等、共存,这也跟妈祖文化内涵相一致的。妈祖文化不仅受中国人民推崇,而且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妈祖文化传播的包容性,在异域尊重及宽容成就了 “和而不同”品质,更助力了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二、妈祖文化世界性的特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始,面临广阔未知的海洋,诞生了诸多人海关系的神话和传说。尽管人海互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海神,但并非所有海神的影响力足以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众所周知,妈祖和波塞冬堪称东西方海神的代表。在西方,波塞冬是希腊和罗马的神,被誉为海洋的统治者。在东方,妈祖因保护渔民与海员而受到民众的供奉和崇敬[10]。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海洋开发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更需了解东西方海神文化背后海洋社会学,这也有利于妈祖文化世界性研究的深入开展。

1.西方霸权海神的文化特征

在奥林匹斯神话中,波塞冬是十二主神之一,排名第二,仅次于主神宙斯。波塞冬是希腊神话中掌管海洋的男性神祇,被称为地震之神、海皇。从希腊神话故事和荷马史诗等资料中得知,波塞冬出生于神族,与兄弟哈迪斯、宙斯一起在母亲瑞亚的支持下推翻了父亲克洛诺斯后,通过抽签获得控制海洋的权力[11]。同时海神波塞冬是一个 “不太安分”的神,插手人类特洛伊等战争,还多情、护短等。从神话传说记录来看,波塞冬的性格暴躁,记仇,并且具有强烈征服欲,因此,波塞冬常被描绘成中年男性,卷发垂肩、胡须浓密、魁梧健壮、双眼有神,神情凶狠,手握三叉戟[12]。与其说古希腊人创造的波塞冬角色是来源于人类服从与权力崇拜角色定位,不如说它概括了征服、冒险和掠夺的海洋文化的特征,其争强好斗更容易引发海洋权益敏感与纷争,也正好反映在欧洲的海洋历史中。从西方海洋历史中可以得知西方人征服海洋的天性,西方海神文化一直都蕴含了海洋国家征服世界的愿望与野心,海洋对西方来说不是障碍,而是连通各大洲的纽带,使得西方通过掠夺与殖民,获取大量原料和商品倾销地,引领世界,标榜价值取向,以主人视角傲视世界,牺牲其他国家与民族,造成了社会灾难。黑格尔在 《历史哲学》中曾阐述过征服与掠夺海洋观点,从而进一步塑造了西方霸权海神波塞冬的文化特征。

2.东方仁爱海神的文化特征

妈祖神话传说源自中国东南沿海湄洲,其生平为民间普通渔家姑娘。从 《天妃显圣录》《天后志》等典籍记载和口头传说中,可以了解到妈祖救苦救难、扬善抑恶、乐善好施等种种事迹。妈祖文化蕴含的仁义道德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 “忠义孝悌”相吻合[13],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妈祖历经四朝,14个皇帝,36次褒封[1]66,享受官方和民间双重崇敬与认可,其精神代代相传,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海神文化。出生于宋代的妈祖,其形象为年轻女性,面部丰腴,慈眉善目,头戴天后冠,胸挂玉佩,身披长袍,手捧如意,脸带笑容。所以,从女性海神妈祖身上看到的是温良、慈善、仁爱特点,而从男性海神波塞冬身上更多感受到的是冒险、征服、霸权,两者在形象上就存在巨大的不同。同为海神,东西方海洋文化孕育出不同形象与内涵。从形成演变方式上看,妈祖由福建湄洲民间女子神化而来的,是人格化的神灵,富有东方传奇色彩,是人神合一的护航女神。可以说,东方海神妈祖是以温和女性形象出现的,体现出和平、自由、平等、共存的东方海洋文明底色,与西方男性霸权海神波塞冬形成强烈对比[14]。当妈祖文化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扎根,让世界看到东方文化平和、厚重的内敛,绝非西方征服、开拓的强势。以达尔文进化论为逻辑起点的西方海洋文明,在地理大发现后通过强盗式的掠夺,胁迫式的手段,发起海上贸易,支撑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东方海神妈祖则是以立德、行善、大爱作为其核心价值,倡导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朴素情感,得到世界民众共鸣与认可,成为共同的心灵追求和对话的平台。现如今,“一带一路”架起全世界开放包容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像妈祖文化这类精神动力源,展示新时代东方仁爱的海洋观。

综上所述,妈祖和波塞冬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和希腊神话传说之间的所反映的价值观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与社会责任,倡导和合、天下为公,仁德的伦理观,妈祖就是东方海洋文化代表。民众推崇其护国庇民、忠孝节义、包容博爱、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并视为不可冒犯的海神。从民间到官方,都赋予了优良品德及无所不能的能力,使其与众不同,具有超凡脱俗的高雅境界,从其受到36次褒封可见礼遇规格之高。在西方文化中,肯定的是人的个体性与自由权利,提倡个人的权利、利益的伦理观,波塞冬正是西方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民众敬畏膜拜波塞冬,希望免受其带来灾难与伤痛,祈求人神和平相处,体现了征服与霸权的个性主义价值观。因此,东西方关于海神文化建构特征是不同的,是基于双方海洋哲学思想与理念。东方海神妈祖显示了中国海洋实用适用原则,即靠海吃海和谐共生的人海关系和单一海洋对象实践活动。而西方海神波塞冬则体现了西方海洋征服扩张原则,即畏惧与掌握的压迫索取的人海关系和多元海洋对象征服行动。两者虽都为海神,都成为世界海洋文化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但形成、形象、传播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如今,民众敬仰妈祖,推崇妈祖文化,正是基于其仁德、友爱的内涵,包容和谐的特色,通过东西方海神对比,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激起妈祖文化内涵研究,促进妈祖海神世界性传播。

三、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通过物质与非物质形态传承妈祖文化

2009年妈祖信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受到学界持续高度关注。要想真正地理解妈祖文化内涵关系,那就必须准确把握非物质形态与物质形态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形态是外显,是非物质形态的介质,而非物质形态是内隐,是物质形态的核心。因此,要研究妈祖文化就必须从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形态出发,既要从非物质形态审视妈祖文化的要素,又要从物质形态再现妈祖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妈祖文化既要做到对非物质形态的价值认同与创新,又要做到对物质形态的活态运用与引领。

第一,价值认同与创新意味着要充分信任妈祖文化理念、价值,从内心深处坚持这份自信自觉。只有对妈祖文化充满信心,才能有不懈的动力去推动妈祖文化的发展和创新[15]。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嘱咐莆田市 “保护好湄洲岛”[16]。湄洲岛是妈祖诞生地,要在祖源上下功夫,发祥地上做文章,深入进行妈祖口头传说、精神价值、世俗功用、仪式理念等基本非物质形态研究,从根本上抓住妈祖文化内涵与外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文化保护机制,通过实证、传播、功能、心理等多维度探讨妈祖文化诞生、发展、成熟及当代功用。应该说文化的本质是通过生活方式呈现的,而青年是生活中最富有活力的人群之一,因此,妈祖文化发展必须要了解青年的特点,紧扣青年的关注点,推出易被青年接受的文化传播形式,如新媒体、短视频等,在短时阅读环境下,创新创造简洁明了、内容突出、深含哲理的妈祖潮语、潮图、潮视、潮流的新文化新风尚,覆盖青年人的网络阵地,如B站、抖音等;利用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让妈祖文创产品进入青年人的线下生活领地。

第二,活态运用与引领则是把妈祖文化物质形态传播到世界各地,促其生根发芽,与当地文化交融,渗透成长。利用文化节、论坛、巡游等活动载体,立足追根溯源,增强文化影响力,扩展人群覆盖面,提高文化渗透力,最终实现妈祖文化融合渗透。生动实践就是要尊重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认知差异,用对方易接受的习惯性思维、语言、行为,开展创新创造,通过图文、视频、文艺作品呈现,把双方想讲、想听、想说三者融合变通,实现想讲触发想听,想听融进想说,想说变成想讲,最终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17]。在 “互联网+” 时代,传播妈祖文化必须要有互联网的意识,用微视频新互动、新方式,呈现出有内容、有吸引力的网络妈祖文化“圈层”。综上,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要以现实成就为基础,既不能妄自菲薄或夜郎自大,也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需要不断地创新创造,交流合作,互学互鉴,让世界知道妈祖文化,让妈祖文化走向世界,有力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及中国海洋观,最终达到 “协和万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妈祖文化

德国人雅斯贝尔斯曾在 《历史起源与目标》中提及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古代中国塑造独特文化传统,并影响至今,并且只有中国从古至今传承下来,不曾中断[3]4,大陆与海洋文明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妈祖文化作为东方海洋文化标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载体,也是和合文化、美德文化代表,通过吸纳儒道释文化精髓,夯实妈祖文化圈。妈祖文化用 “立德、行善、大爱”与 “相亲、平等、包容”凝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众共识,透过庙宇驻点网络,拓展 “一带一路”社会资源,促进沿线国家交往,提升了沿线族群认同与亲和力,这也促使妈祖文化成为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符号,当然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豪气与底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定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新目标、新使命[18]。而今妈祖文化,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历史方位实践进程中,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与责任,更是让人对妈祖文化充满了新期待和新展望。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魂和根,关乎国家民族的强盛、振兴。当前,世界各国共处,利益攸关,相互依存,命运相连。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符号的妈祖文化,渗透影响着妈祖文化圈层族群的思想认同、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将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共同记忆联结起来,促进沿线国家全方位交流合作、互学互鉴,秉承 “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将妈祖文化的和合、尚公、仁爱内化为共同的价值观,使各国民众从妈祖文化内涵中得到慰藉与守护;充分发挥妈祖文化当代价值,传递新丝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让妈祖文化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包容的新时代标签。可见,文化自信、自觉、自强不单单是国家民族话语权重塑,更是综合国力的外在体现。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经略海洋精华,也是民族文化重要资源库,更是维系境内外侨胞文化认同、心灵契合的桥梁纽带,增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融合发展的人文载体。因此,传承发展妈祖文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海洋强国战略有力文化支撑,也是中华文明的底气与豪气的彰显。应在妈祖文化特定民族文化资源视野下,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助推中华文明广泛传播,为世界贡献中国交往方案,展示中国新时代全球观。

综上所述,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政府对外交流的文化符号,以 “和合”“仁爱”定位,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家形象代言人,以文化武、以柔克刚、以仁促和,推动国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战略。通过研究东西方海神不同文化特征,从国家视野重新出发,重塑定位,重现妈祖文化的全球链接,提升妈祖文化全球影响力,促使妈祖文化从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软实力,发挥“一带一路”文化使者作用,争取更多海外受众了解与认可,一同承担起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和海洋新思想的宣传责任,助推妈祖文化更深层次的世界性传播。

猜你喜欢

波塞冬海神妈祖
河神与海神
妈祖祭典
俄罗斯首艘搭载“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特种潜艇下水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
观 潮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10—11)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