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强化新时代高校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2020-12-12李超超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权力师生领导

李超超

(三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所,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党员的主体性,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对于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实现党内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高校党内监督也面临新的要求,且体现出一定的自我革命特征,要求高校党内监督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高校党内监督的相关概念

有权力的地方就要有监督。权力的合理利用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回馈和造福人民,而权力的滥用则会使掌权者私欲恶性膨胀,无限制地聚敛权力,只追求自身或小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而使得人民利益受损,权利的使用也走向了歧途。党内监督的职责和作用就在于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防止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被滥用。

1.高校党内监督的内涵

高校党内监督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监督体系的中心环节,主要指的是高校党委、基层党组织、广大师生党员依据党的规章制度,对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是否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行监督和检查,是高校党组织对高校内部权力机制运行的监督活动。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可知,高校党内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校内党组织的领导者及其成员,重点在于监督党组织内各党员能否按照条例、准则规定行事,监督其权力的使用[1]。一般来讲,高校党内监督主要包括5个部分:一是高校党委的全面监督。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校,高校党委肩负全面领导学校的党内监督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二是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专责监督。高校纪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对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是否遵守党纪党规、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督查检查,是推动全面从严治校的重要手段。三是高校党务部门的职能监督。主要指学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党委职能部门实施的对本单位、本系统的监督。四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监督。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沟通党组织与师生群众的桥梁,在对本单位师生党员实行监督职责的同时,还应对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五是高校师生党员的民主监督。广大师生党员对高校事业发展具有民主监督职责,能够对领导班子权利的使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

2.高校党内监督的原则

(1)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原则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教事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我国高校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高校的确定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党内监督的发展。因为党的领导与党内监督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实现双向互动,能够有效避免高校权力的滥用,进而减少高校腐败现象。同时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也是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的有力保障,通过强化高校党内监督,确立了党在广大师生中的威信,保持了高校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巩固了党委核心领导地位。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原则

高校办学育人,涉及 “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党内监督的核心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定地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以从严治党推进从严治校,在高校全面加强党内监督,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落地落实,保障各项事业发展依规依法有序进行。同样地,高校党内监督也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时通过自身的监督职责,为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高教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3)坚持广大师生党员本位原则

确立和坚持广大师生党员本位的原则是强化高校党内监督的关键抓手。广大师生党员是高校党的建设实践活动的主体,没有广大师生党员的参与,高校党内监督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在于 “关键少数”。要抓好这个 “关键少数”的监督,就需要发挥师生党员主体性作用,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积极监督、建言献策,督促高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自觉遵守党纪党规,增强自律意识和标杆意识。

二、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意义

高校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领域深入开展,对于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校,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动力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加强高校党内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校、依法治校,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是国家实施 “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阵地,强化高校党内监督也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高校党内监督,一方面,能够督促被监督者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使之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为广大师生切身利益服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来自各组织和个人的监督,切实做到有纪有法必依、执纪执法必严,持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教育资源,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高校党内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让广大师生党员清醒认识到积极参与党内监督不仅是义务更是权利,增强其积极参与党内监督的责任感,逐渐树立敢于监督、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党员主人翁意识。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监督,营造公正、良好的用人环境,激发广大教职工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更好地投身到高校事业建设中去,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2.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补足师生党员的精神之钙

高校党内监督既是完善监督体系,保证高校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下,高校一小部分师生党员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现怀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也出现歪曲,主要表现为:对党内政治生活漠不关心,对基层党组织归属感不强,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学术或科研任务,将政治理论学习视为负担。这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效能发挥不够,组织引领力得不到提升[3]。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不断提高党内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能严肃党内生活,督促每一名党员干部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原则办事,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师生党员的党性素质,为其补足精神之钙,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宣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主阵地的功能,连接好党组织与广大师生党员,提升党的形象和威信,治好部分党员的 “软骨病”,筑起高校师生的精神高地。

3.进一步遏制高校腐败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高校本身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地方政府和其他事业单位不同的是,高校领导干部一般都有着双重权力:一是国家赋予的教育行政管理权力,一是高校自身拥有的学术权力。正常而言,高校行政权力应该为学术权力服务,保障学术权力的正常运行,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的学术权力受到行政权力的压制,于一些领导干部而言,学术权力反而成了巩固其行政权力的 “助手”。当这两种权力发挥失衡的时候,权力滥用和腐败也随着产生。近年来,多次发生高校腐败案件,学术不正之风尚存,导致出现这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高校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监督,个别高校管理者私欲膨胀,罔顾党纪法纪,不断突破道德自律的底线,损坏了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威,这也是高校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体现出其与党政机关党内监督的内容区别。因此,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让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权力制约权力,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到反腐倡廉的监督中来,为高校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三、当前高校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内监督工作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学校党委落实 “两个责任”坚强有力,学校纪委部门深化落实 “三转”卓有成效,纪检部门执纪监督职能发挥有力,等等。成绩固然可喜,但目前在高校党内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受西方意识形态冲击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党员党性观念出现淡化,党纪党规意识薄弱,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欠缺,由此出现下级对上级、个人对组织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缺乏行使民主监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高校内部的违纪违规问题,认为只是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尽量少惹麻烦,这导致校园党内权力监督氛围不浓,违法违纪分子愈加猖狂。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领导班子,少数人对党内监督并不热情,认为这是一种“伤情分”的事情,往往是 “吃力不讨好”,于是只在口头上重视,在思想深处却有抵触,片面认为高校与地方政府工作实际不同,不能将地方领导干部的监督标准用到高校领导干部身上,认为高校领导干部都属于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 “三高人群”,应该把学术科研带头能力和学校行政管理水平摆在前面。甚至于少数领导干部认为监督就是找自己麻烦,给自己使绊子,是没有 “规矩”的表现,在这种特权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对监督者处处提防,乃至伺机报复。这也导致了个别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成为他人不敢监督的对象。

2.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高校有着自身的特点,学术自由性强,党内监督主体一般为学校纪委部门,监督对象是全校师生党员特别是学校领导干部,确保其手中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得到正确运用。但在现实情况中,高校纪委书记属于高校领导班子的一员,高校纪委受高校党委领导,纪委部门成员的发展、升迁等决定权也是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党委手里,这样导致一些高校的纪委监察部门成了高校党委下面的一个处室部门,甚至一些高校在选人用人时,不重视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使得纪委的监督执纪作用无法得到真正有效地发挥,存在 “上级监督多、同级监督少”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校务公开等问题上遮遮掩掩,人为造成党内监督渠道不顺,使得广大师生党员对一些热点问题知之不详,加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学校领导也没能及时地给予满意的回复,使师生党员的监督意愿和监督热情大打折扣。另外,目前以信访举报方式进行的监督,由于担心学校对举报者的信息保护有限,基本上属于匿名监督,这也表明高校党内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监督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在高校领导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集中的情况下,一些师生党员顾忌提拔任用、职称评聘等因素,对上监督存在顾虑。领导班子之间虽然能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但质量不高,坦诚的思想交流不多,一定范围内存在上级护着下级、下级哄着上级、同级之间互相包着的现象,党内监督的实效也无从谈起了。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正常的组织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目前一些高校党内监督责任制得不到真正落实,加强党内监督要求“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这也是责权一致的基本要求。由于一些高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党内监督意识不强,加强监督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高校党内监督制度落实不下去,党内监督工作不能持续开展,一些被监督对象在被发现潜在违纪违规风险后,真正受到责任追究的很少,有的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4]。

四、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路径

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活力,强化政治属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增强高校党员干部监督意识,自觉参与和接受监督

增强党内监督意识,使高校党员干部都愿意参与监督,愿意接受监督,是新时代全面推进高校党内监督工作深入开展的前提。

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让高校党的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只能为人民服务,切实有力的党内监督关系党的兴衰存亡,关系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也与干部本人息息相关,要深刻认识到,党内监督是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着力消除其对监督的抵触心理,主动把自己置于广大师生党员的监督下,带头遵纪守法、虚心接受意见,从而提高接受党内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重点解决 “不愿监督”的问题。

二是加强党纪党规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除了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监督意识外,高校各级党组织也要规范政治生活,强化理论学习,着力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坚持向下级组织通报情况,向上级组织汇报工作,大力支持其他监督主体 (如党政部门、行政监督部门、民主党派等)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同时还要让广大师生党员切实认识到党内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对党、对学校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坚决同高校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通过学习规章制度,懂得监督谁、如何监督,重点解决“不敢监督”和 “不会监督”的问题。

2.打造过硬纪检监察队伍,压紧压实监督职责

作为高校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纪委监察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定位,在自觉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监督的同时,还要对同级党委及委员进行监督,严格履行监督职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一是着力加强纪检队伍建设,保障监督职责的有效发挥。作为执纪监督的专职力量,纪检队伍应是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铁军”,这支队伍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着高校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高校党委应根据纪委的职责定位,健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着力提升纪检队伍业务能力,锻炼纪检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知行合一,深入基层,深入师生群众,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呼声,敢于主动监督检查,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二是明确职责定位,持续加大执纪问责力度。高校纪委监察部门作为高校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必须要将主职主业聚焦到党风廉政建设上来,严格落实党章规定的执纪监督重点内容,对腐败现象敢于发声,主动 “亮剑”。同时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纪委监察部门,除了对下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进行监督外,更要抓好 “关键少数”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将居于主要领导岗位和掌握决策权力的领导干部,作为纪委执纪监督的重点和焦点。

3.着力拓宽监督渠道,完善高校党内监督体系

在当前反腐高压态势、依法治校的时代背景下,要增强高校党内监督的实效,必须着力拓宽监督渠道,在组织监督和专职纪委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师生群众、网络舆论等监督作用,建立一个内外结合、多措并举的高校党内监督体系[5]。

一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党内监督作用发挥得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各民主党派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也将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以党内监督条例的形式予以明文规定,更加突显了民主党派的监督对全面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高校有各民主党派组织,拥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教师,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政治和文化水平,能够表达和反映师生群众的意见,对强化高校党内监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师生群众的监督作用。完善高校党内监督体系,要积极鼓励师生党员群众参与监督,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校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学术运作等活动实行监督,逐渐完善校务、党务公开制度,为群众参与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扩大师生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断拓展、延伸党内监督,提高监督实效[6]。

三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如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师生交流沟通、参与高校事物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趋势下,这些平台也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监督的重要阵地。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党内监督体系,就不能忽视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递,要对网络上的实时动态进行舆情分析,并切实进行调查,及时回应社会舆论,提高监督的效能。

猜你喜欢

权力师生领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民营金融权力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麻辣师生
权力的网络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