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尝习作 快乐入门

2020-12-11黄燕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9期
关键词:知识积累三年级观察能力

黄燕玲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中,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里面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里面,要培养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和积极性,善于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组织语言,进而书面表达。在此同时,要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教师从而引领学生迈入习作的大门,就突出了这个阶段至关重要。

【关键词】三年级   习作   兴趣   观察能力   知识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138-02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启蒙阶段,学生刚刚才迈入了写作的大门,但是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年级的写话阶段,面对习作的种种要求,学生感觉到的是不知所措,產生无从下手的感觉。在三年级这一个入门阶段,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树立起对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把每一次的写习作当成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让学生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我想写”。那如何把初入习作的学生,引领入门,从而让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想要写、想写好,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三年级这一个启蒙的阶段里,学生的内心充满了畏惧、迷茫,每每遇到写作就感觉似乎脑袋空白。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游戏,组织活动等情景创设。例如:写我的课外活动。那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操场举行拔河比赛,让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并留下孩子们活动的倩影。在讲习作的时候,展示图片,让孩子回忆当时的精彩画面,时候学生就能通刚刚的活动,回忆当时的活动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因为有了真实的实践,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因为写的文章就会有条理性,语言也较生动活泼,教师加以引导,用上好词、好句,加以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不至于说“空话”,写“空事”,还会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二、探索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想要学好习作、写好习作,必须培养出良好的观察能力。作文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只有学生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融入大自然,才能获得最真实、深刻、细致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才思泉涌,写出的文章才能更真实、生动,打动人心。因此,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热爱生活的人同时。指导学生培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把学生引领进习作的大门。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启示了人们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引导好学生如何去观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首先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事物,或从不同的方位,或从不同的时间,或从不同的形态,或由表及里等,从不同方面去观察,不要单一。如果学生对事物缺乏认识,或者闻所未闻。就让他们去描写、刻画,去评论,无疑是难上加难。所以,只有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亲身去观察,去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进而产生表达愿望。例如:在写景的习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身边熟悉的一处景物,可以是校园、家乡的一角或者田野等,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再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感,教师可以穿插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近处、远处,都是什么?然后按照教师和学生的所见所闻进行写作,对画面进行回放,学生才能产生兴趣,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具体内容,才有真情实感。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的想法。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了提高,写出的文章的条理性也将更加清晰、内容也更加具体。

三、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

启蒙阶段的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加要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的扩展。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学生写好作文、充实作文、完善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文、小练笔、口语交际、谈谈我的看法里,创设一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富的想象力。例如:三年级的习作,未来的             。(衣服、汽车、房子……)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一开始学生可能夸夸其谈,天马行空地说,但是文章没有丝毫的中心,主题。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就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下未来某一事物会有怎么的进步,例如:现在的汽车多,道路拥挤,排放的尾气污染了环境,那未来的汽车是不是会环保的功能?是不是有飞的能力?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得到了学习、表现的机会,也有了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自然而然,学生写作兴趣也会逐步提高了,写出的文字也比较充实、生动,吸引人。

四、引导学生的语言积累

儒家学派的荀子在《劝学》中说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写作文也是一样,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好词好句,这个时候,要求学生去欣赏、去认识、去仿写,从而达到积累的效果。特别是拟人、排比、比喻的句子,不但要积累,还要学会运用于自己的文章。在学习古诗文、名言警句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要会背诵和默写。当写到有关秋天景色的习作时,就可以引用《春日》里面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当写到要珍惜时间时,可以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文章中引用这些好词好句,必将为文章锦上添花。

鲁迅先生在谈他的写作他经验时,提示了我们,想要写好作文,大量的阅才能给你写作时提供很好的素材资源。因而,课外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视野。利用队会课、活动课,在班里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猜一猜等有趣的活动,不仅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积极性,还能提高兴趣。通过不同方式的积累,学生写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文还要要基于生活,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储存写作素材,文章才会表达出真情实感、写作才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三年级的习作,:我学会了            ,(溜冰、洗衣服、坚强……)这是源自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这个本领又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从中有什么体会。这样子他们回想学的经过的点点滴滴,那一幅幅画面又一次呈现在眼前,再通过相互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基本思路、方法等。日积月累的教学,让学生在写作时目标就会清晰,分清主次,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在这一关键的阶段,教师承担的作文教学是一项费时、费事、费力,而且见效很慢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乐于亲近大自然,善于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真善美,从而积累习作中宝贵的财富——写作素材,并发挥自己的无限想象力,不拘不束,在习作中尽诉心中情。写出一篇篇生动、真切、扣人心弦的佳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刘永红 .《新课程:中学》.

猜你喜欢

知识积累三年级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四点总结
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英语对话课错例分析及评价作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