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审题 个性化立意

2020-12-11温洁玮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

温洁玮

[摘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审导语、审标题和审要求,以培养他们的精细化审题意识,使他们明确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写作的要求、方向和范围;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社会、拓宽思路和聚焦小事来达到个性化立意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挖思想之井,觅写作之径。

[关键词]精细化审题;个性化立意;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13-03

“审题立意”是写作教学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写下“审题不清”“文章中心不突出”等评语,但究竟该如何审题,如何使立意更深刻,他们又不会进行具体的过程性指导。教师这样做,便会导致学生不管题目怎么变,写作的素材、主题、手法始终不变,缺乏个性和创造性,难以养成创新能力。那么,要怎样解决学生的审题障碍,并使学生作文的立意独特而新颖呢?笔者认为,紧扣字句来审题,联系生活来立意十分重要。

一、精细化审题,觅写作之径

“审题”就是探究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写作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只是随意一瞥,便在并未真正领悟蕴藏在题目中的深意的情况下,草率动笔,于是就出现了偏题、详略不当、素材老套、立意浅显等问题。其实作文题中往往隐藏甚至指明了写作的方向,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做到逐字逐句研究,精细化审题,则定能使学生寻得题中要旨,打开写作思路。

那么,如何把题目审清、审准呢?一个完整的作文题,往往包含导语、标题以及题后要求三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可以分三步走:审导语,明方向;审标题,明题意;审要求,明范围。

1.审导语,明方向。很多作文题中都会有一段导语,导语的作用就是减少学生的审题障碍,让学生迅速找到写作方向。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生或忽略导语,或只看到导语表层的内容,或直接将导语作为文章的第一小节。凡此种种,皆为没有领悟导语之精髓的表现。下面是2016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目的导语和标题: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荼,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前导语是由一组排比句构成的,通过逐字细审提示语,学生很快就打开了写作思路,“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告诉他们可以写自然之香。如被单上阳光的味道勾起了童年的回忆,泥土的清香中孕育着大自然的生命,于花朵的暗香中探寻生活的真谛。“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提示他们可以写亲情之香。如早晨睡眼惺忪之时闻到的烤面包的香味,是母爱的味道。“一杯奶茶”引导他们写食物之香。如舌尖上的美味与人情相缠绕,那是一段永远抹不去的美好回忆。“一本新书”引导他们思考阅读之香。如一本好书可以浸润一个灵魂,在书中畅游,与作者进行隔空对话。“一个自由的午后”点出可以写生活之香,如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也许会被定格成永恒的回忆,只因于这短暂的经历中悟得了人生之妙韵;可以写人性之香,如某段经历中出现的留给你长久感动的人,使你觉得人性美好如花

诗人阿克曼曾经写道:“击中一个嗅觉的引发线,记忆力立即爆发。”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幸福与美好。通过对导语的解剖,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写作的方向,进而落笔成文。

教师在讲解分析上一题中导语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入同类的作文题导语,巩固学生识记的有关如何审导语的知识。如引入2019年苏州吴中、吴江、相城区初三模拟卷作文题目的导语和标题:

在日常生活中,用扫帚“扫一扫”,就可以除去尘土,清洁卫生;用正能量“扫一扫”,就可以端正“三观”,净化心灵;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添加好友、购买车票、浏览网页、翻译识别、共享用车、下载手机应用等。“扫一扫”为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请以“扫一扫”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已经给了学生写作的方向。可以写自然环保类的文章,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垃圾的肆意倾倒,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愈发恶劣,我们的“小家”需要清扫,自然这一“大家园”更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可以写鼓舞励志类的文章,如没有人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每个人的心中都长有杂草,比如面对现实困境时内心的怯懦,面对名利时心中的贪婪,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心中的自卑等,我们要适时给自己进行一次心灵大扫除,除去那些杂草,洗礼思想,净化心灵。可以写生活感悟类的文章,如当今社会,手机扫码支付、手机扫码预约已成为主流,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要跟上这时代节奏着实有些困难,因此该如何兼顾他们的需求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可以写情感类的文章,如与人相处时要学会扫除心中浮尘,远离自私,学会沟通,懂得合作……“扫”不仅强调“去除”,更强调“得到”和“领悟”。

学生要认真审读提示语,寻找写作支架,点燃思维火花,从而使写作之径变得通达。

2.审标题,明题意。作文题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标题,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的内容,还暗示了文章的详略要求。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点题,但却很少能做到扣题。比如在写作作文“向着美好奔跑”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围绕题意展开论述,甚至直到文末才提到“我要向着美好奔跑”。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审标题训练。下面为2016年湖南长沙中考作文题目的导语和标题: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标题时,很多学生只关注到了“小事”,于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讲评课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紧抓这个作文標题中的三个关键词“凡人”“小事”“背后”进行思考,明确“凡人”决定了写作对象是身边的普通人;“小事”“背后”决定了所写的应是容易被忽略、不值一提,但却能给人带来触动的事。然后分析这一个标题是什么类型的短语,“凡人小事的背后”是一个偏正短语,“背后”是中心语,这便强调要挖掘出生活中平凡的人物和微小的事件背后的“不平凡”。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将从“凡人小事”中获得的深刻人生感悟展现出来。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习得了审标题的方法,并对作文进行了修改。

再如2019年泰州姜堰区中考适应性练习中的作文题没有导语,只是让学生以“终于有悟”为题写一篇文章。这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当笔者给学生出示这一作文题时,起初学生只关注到了题目中的“悟”字,后通过讨论,明确:“终于”一词决定了文章要写从“无悟”到“有悟”的这一过程,也就是要写出是“如何悟出”的;其还决定了写作内容的详略安排。“悟”则点明了文章要写出悟到了什么道理,要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哲理意蕴。写作中的遣词造句需要反复推敲,审题又何尝不是呢?

3.审要求,明范围。作文题在指明标题之后常会提出几点要求,比如要写多少字,要写什么文体,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有时在要求中也有对写作内容的限定,这一点尤其要重视。以下为2018年南京中考作文题:

2018,日新月异的年头;2018,气象万千的时代。请以“____在2018”为题,发挥想象力,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我们特别需要关注要求①中的“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这决定了写作对象不能是随意一本畅销书中的人物,也不能是名著的作者。写作中就有学生填上了“李白”“列夫·托尔斯泰”等,这明显就是没有关注要求中所设定的选材范围。进一步思考发现,在这个要求中还隐藏着学生容易忽略的内容,那就是在想象、描写的过程中,对于这一人物,既要保留其在原作品中的个性特征,又要给他打上新时代的烙印。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选择了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比如简·爱,但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现今英国民众的真实生活,所以写出的文章缺乏现实意义。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尽可能地选择中国作品中的人物,再将人物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现代生活中,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加真实。

再如2019年无锡中考作文题:

请以“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生活中某个人,可以是一本书或书中某个人物;②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来写作;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作文题的要求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这里的“你”不能写成抽象的“钢琴”“演讲”“绘画”等。同时,也规定了叙述的主体是自己,不能以他人的视角来写。另外还规定了叙述的人称。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要求,导致写出的文章文不对题,出现了很大的错误。

二、个性化立意,挖思想之井

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主题。“意”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立意深刻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的高低。学生作文的立意常常千篇一律,甚至有些初三毕业班学生的立意出现低幼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分析问题过于浅表,缺少发散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懂得发散、学会思考。唯有如此,学生在写作时才能进行个性化的立意。

1.关注社会,追踪热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要植根于社会,要紧扣时代脉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只有“小我”,缺少“大我”。于是,从妈妈给“我”端牛奶中体悟母爱亲情,从而克服惰性努力学习等成了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内容。其实,学生身边可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很多。比如近期的网络授课、猪肉价格变化等。以作文题“那声音,常在心田”为例。大部分学生都把“声音”定义为教师鼓励的声音、朋友安慰的话语、亲人的一句叮嘱等,从而使得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这其中,也有一些学生与众不同。有一位学生立足自己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份写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助:“在我心中,常有一个声音在呐喊,‘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以点带面,借此引出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热点话题,立意深刻,发人深省。有一位学生写了野生动物被猎杀时的声声哀鸣,由此引出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人类家园这一主题。还有学生写了古街小巷中传出的苏州评弹声,由此提醒大家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学生写了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无人机在空中发出的安全警告聲,告诉大家在危急时刻,每个人都应坚守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文章的立意若能与社会并肩、与时代同步,就容易出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进行大量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日轮流播报新闻,以使他们养成关注社会生活的习惯;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对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2.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教师要明确,“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学生的思维不仅要向纵向推进,还要向横向发散;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教师应告诉学生在写作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开阔视野,激活情感。比如,2018年泰州语文中考作文题为:请以“拼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作文。拿到这个题目,大部分学生对“拼”的解读是“拼搏”“团结”,于是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但有些学生的理解却与众不同。如有位学生写了一位小贩在冷风中跑着送回他买梨找回的钱,在这位学生眼里,社会生活的和谐美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善举“拼成”的。还有一位学生写了自己在古典文学中徜徉,一部部古典文学作品如同一块块拼图,拼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文人的世界,让他这个与古人相隔千年的人能够感受古人的生活,聆听古人的教诲。在训练写作这一作文题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寻找富有创意的素材。比如,一位热爱音乐的学生写了如何将古典音乐元素融合在现代流行音乐中;一位专注研究汉服的学生写了如何将汉服与现代服饰“拼在一起”。通过发散思维,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宽了,作文立意也更新颖了。

3.聚焦小事,以小见大。“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学生可用心挖掘生活中平凡细碎的小事,以使文章的主题更突出、立意更深刻。初中阶段,学生学到的很多课文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如《变色龙》《孔乙己》等,可谓事微而意深。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手法。比如,近期笔者让学生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的作文是由多篇新闻拼凑在一起的,看似深刻,其实只是泛泛而谈。但有学生就能围绕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立意并写作。比如,有学生写了一位普通的超市员工零接触给父亲送饭的事。他文章的立意是:疫情之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只有每个人都做到严防死守,我们才能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八届作文竞赛中有选手围绕立意“信息时代,我们不能遗忘老人”,写了用手机帮老夫妇取快递柜中的包裹的事,指出应缓解老人“身处信息时代的局促不安和无所适从”。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大处着手写作,立意往往空洞且不深刻,而聚焦小处进行写作,则能使文章更有力量,更具个性。

精细化审题的目的就是通过逐字逐句地分析,明确选材的范围、写作的方向。个性化立意的目的就是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从而激活他人的精神。审题立意如掌舵,只有方向正确了,才能驾得自己那一叶扁舟,驶向他人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严军,朱芒芒.江苏中考满分作文探秘[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