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无痕导读中凸显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

2020-12-11陆炜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

陆炜炜

[摘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部编版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时,既要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又要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自读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细品关键处,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痕导读,就是隐藏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阅读、思考,从而自然而然地领悟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论述了如何运用无痕导读法,教学《梦回繁华》。

[关键词]无痕导读;教学;《梦回繁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34-0016-03

《梦回繁华》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进行说明,而《清明上河图》这幅名作真实地再现了北宋繁华的市井生活,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备课时笔者发现,相较于本单元的前几篇说明文,《梦回繁华》的教学有两个难点:一是文中有大量绘画、音乐方面的艰深术语,要想学生理解很是困难;二是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繁华”的特征和含义,并凸显“品味语言的典雅和韵味”这一核心教学价值。怎样做才既能培養学生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又能凸显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笔者斟酌再三,决定采用无痕导读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接受语言的浸润,习得学习的方法,提升阅读的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几个导读片段实录,谈谈无痕导读所发挥的作用。

一、前置学习:借助“助学系统”,明确学习目标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学习任务,有如下两个:

第一,借助书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圈画出读不准和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回顾《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中的“预习”“思考探究”部分,阅读本课后面的“阅读提示”,讨论确定学习目标。

第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书下“注释”来疏通文本内容。书下“注释”里有对年号的说明,如“建炎”“政和”“宣和”;有对绘画术语的解释,如“界画”“手卷”;等等。完成这个任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开展课堂自主阅读。

第二个学习任务有两个要点:一是指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已学的教读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回顾提炼学习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以促使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习新的课文。二是借助“助学系统”,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预习”和“思考探究”,以及《梦回繁华》的课后“阅读提示”,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课堂实录1】(前置学习导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自读本文,编者老师在文后写了一段“阅读提示”。请看主要内容(展示PPT):

A.细读重点段落,抓住关键语句,梳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B.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C.阅读时还要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师:首先要“细读重点段落”,那么重点段落是哪一段?

生1:第四段。

师:是的,具体介绍画作内容的是第四段,我们要重点阅读,并看看这一段能够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接着找一找体现说明顺序的关键词句并圈画出来。

师:“阅读提示”还提醒我们要关注四字短语。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角度来赏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呢?

师:老师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阅读经验,精彩的词句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语言的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笔者制作的PPT中给“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主要内容”“怎样的顺序”“遣词造句”“四字短语”“概括力强”“典雅而富有韵味”这些短语加上了阴影,提醒学生自读时要有明确的方向;还在相应的地方标出“圈画”“概括”“旁批”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自读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师生商定了本课的自读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内容;2.重点阅读第3和第4段,了解画作内容,厘清说明顺序;3.品读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探究“梦回繁华”的含义。此可谓目标确立自然无痕。

二、课堂探究:无痕引导点拨,凸显核心价值

(一)巧妙类比,归纳说明顺序

在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时,笔者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请看下面的实录。

【课堂实录2】(课堂导读)

师: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既然第3和第4段都是介绍画作内容的,那么可不可以调换一下它们的顺序?

生2:不可以。第3段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整体介绍,第4段再具体讲解内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的。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观察一个第一次见到的人时,是不是都要先打量他的高矮胖瘦,再看他的发型以及衣着等?这就是说,我们认知一个事物会依循一定的顺序,可称其为逻辑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没有直接告知学生本文的说明顺序,而是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两段之间的内在关系,再联系学生观察一个人的顺序,从而引导他们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就是逻辑顺序。此可谓顺序归纳类比无痕。 (二)展示画轴,揣摩说明方法 为了让学生对《清明上河图》有直观的认识,笔者将作品复制版带进了课堂。

【课堂实录3】(课堂导读)

师:大家看到这幅据说是按照1:1大小复制的《清明上河图》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3:好长、好大啊!

师:课文里是怎么具体介绍它的长度和宽度的?

生4:横528.7厘米,纵24.8厘米。

师:作者用两个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的数字说明了画作大小,这种说明方法叫什么?

生5:列数字。

师:“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生6:使表达更准确。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