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络方熏洗结合经络导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2020-12-11周宜定
周宜定
(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商城 465350)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征[1],大部分患者有后遗症。脑组织中枢神经运动神经元损坏,肌牵张反射亢进受到拮抗,肢体随意运动和运动协调性受到阻碍,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增高,合并运动障碍。本研究用活血通络方熏洗结合经络导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诊治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69岁,平均(51.2±1.1)岁;病程3.2~12周,平均(6.5±0.2)周;脑梗死12例,脑出血18例;双上肢肌张力偏高1例,双下肢肌张力偏高2例,左下肢肌张力偏高7例,右下肢肌张力偏高2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9岁,平均(51.8±1.2)岁;病程3.5~12周,平均(6.8±0.3)周;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双下肢肌张力偏高1例,左下肢肌张力偏高5例,右下肢肌张力偏高4例,左上肢肌张力偏高2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及《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诊断标准[3],用比色法定量监测试剂盒(上海铭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测肌酶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定诊断,影像检查可见脑血管有阻塞情况则可确诊。主症为偏瘫,神识昏蒙,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语言不语,患肢痉挛和抽掣等肌张力高的临床症状;次症为共济失调,饮水呛咳,目偏不瞬,瞳神变化,头痛眩晕。
纳入标准:①MRI、CT等方式确诊,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中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标准;②体征指标稳定;③改良Ashworth评估大于2级;④急性起病;⑤症状和体征持续(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病灶时),或持续24h以上(当缺乏责任病灶时)。
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疾病,如血液性疾病、心功能障碍者;②皮肤破损;③所用中医治疗方式禁忌或过敏;④皮肤温度感知度低;⑤体内植入金属装置;⑥发热。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经络导推。ZDL-410/501型治疗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京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0208号],确定治疗位置,暴露导推位置,仪器“+”极接受配穴,“-”极接导推轮,确定穴位后,将扎带固定好,接导线,把导推轮打湿,启动电流,设置频率为10Hz,根据情况调节治疗仪推导模式。在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进行按压,合谷穴按压力度较强;内关穴在按压的同时配合揉、揉移的动作,节奏轻缓;足三里穴同样兼顾按压与揉移,力度较强。每个穴位依次按压2s,以产生酸、胀、麻感为宜,推导持续30min,推导结束后对相应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进行推、㨰5min,拉伸肢体2~3次,使肌肉得以放松,1周6次,1个疗程为8周。
研究组加用活血通络方。葛根30g,独一味10g,红花15g,鸡血藤20g,木瓜20g,桑枝15g。研粉,加入5000mL热水(100℃)中,水温降至70~50℃时熏蒸10min,水温38℃~41℃时浸泡30min。熏洗后0.5h内用经络导推治疗,日1次,持续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
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估肢体痉挛状况,分值为0~16分,包含阵挛(0~4分)、肌张力(0~8分)、腱反射(0~4分),重度13~16分、中度10~12分、轻度1~9分,分值越低表示恢复状况越好。
用FMA量表评估肢体功能状况,包含下肢和上肢,分值为0~100分,正常100分,轻度96~99分,中度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严重小于等于50分。根据行走、快走、上阶、下阶、蹲起及提拿物品等动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恢复情况越好。
4 疗效标准
根据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显效:肌张力降低大于等于2级,或恢复正常。有效:肌张力降低1级。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I评分比较 (分,±s)
治疗后阵挛 肌张力 腱反射 阵挛 肌张力 腱反射研究组 30 3.22±0.13 6.23±0.03 2.88±0.12 1.65±0.02 2.65±0.21 1.04±0.15对照组 30 3.21±0.12 6.24±0.04 2.89±0.11 2.65±0.04 3.65±0.24 2.11±0.12 t 0.3095 1.0954 0.3364 122.4744 17.1751 30.5092 P 0.7580 0.2778 0.7377 0.0001 0.0001 0.0001组别 例 治疗前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上肢 下肢 上肢 下肢研究组 30 31.02±2.32 11.21±1.21 49.68±2.32 20.65±1.65对照组 30 31.01±2.31 11.23±1.22 38.21±1.65 16.35±1.58 t 0.0167 0.0637 22.0673 10.3095 P 0.9867 0.9494 0.0001 0.0001
6 讨 论
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属中医“挛缩”“萎证”“痉证”范畴。因肝肾亏虚、宗筋失荣、气滞血瘀、脉络无所养所致[3]。中药熏洗方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散寒温经功效,可使肌张力得到改善。经络导推则利用电流刺激肌腱中张力拮抗肌和感受器,让肌收缩产生拮抗,对肌张力产生反射性抑制,配以㨰、揉、拉、推等手法,牵拉并缓解痉挛肌肉,改善肌肉萎缩症状,降低肌张力[5]。活血通络方熏洗联合经络导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肌张力增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