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晚期并大出血动脉栓塞术后子宫坏死破裂1 例并文献复习
2020-12-11赵宝魁巴晓丽
赵宝魁,巴晓丽
(1 青海红十字医院 放射影像介入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2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青海 西宁 810001)
宫颈癌是临床中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宫颈癌晚期因肿瘤持续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常出现难以控制的阴道出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1]。TAE对于宫颈癌合并出血具有微创、效果确切的优点,已经得到临床的认可和广泛应用[2-3]。可是如果病变子宫以及周围病变组织存在较大的肿块,且合并坏死,则TAE 术后癌灶可能出现缺血坏死加重,严重时甚至导致子宫坏死破裂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一例Ⅳ期宫颈癌患者,因阴道大出血接受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术后48 小时内即出现癌灶坏死并子宫破裂,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最终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本文同时对宫颈癌晚期合并出血抢救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对介入治疗宫颈癌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总结该类手术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经验。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 岁,既往8 月前因“阴道淋漓出血6 月”入住我院妇科,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ⅢC 期)。其后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治性放疗具体剂量不详,化疗5 周期(顺铂40mg/m2,60mg/次,QW),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此次入院前1 周因宫颈癌盆腔广泛转移,侵犯双侧输尿管下段并膀胱阴道瘘,由泌尿科给予经皮双肾盂造瘘。入院前两天出现阴道间断出血,每日总量约100ml。入院后体格检查:下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阴道通畅,宫颈外观异常,可见大量烂肉样组织,其表面覆盖有暗红色血块。此次入院前1 月患者CT 片示子宫左侧团块状病灶,与临近肠管分界不清(图1)。此次入院半月前CT 片示:子宫左旁病灶与子宫融合,局部出现低密度缺血区(图2)。
患者入院前三天开始出现阴道出血,每日总量约100ml。入院后给与静脉输注止血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出血逐渐增多。妇科给予阴道纱布填塞压迫治疗时见宫颈喷射样出血,约1 小时出血500ml。患者合并有血小板减低,血小板计数6×109/L。因患者持续阴道出血,介入科会诊后向家属说明病情,且告知家属患者为恶性肿瘤晚期,预计生存期很短,介入手术只能暂时止血,不能控制肿瘤生长及全身病情恶化,家属可选择放弃治疗。患者家属表示理解,要求行介入动脉栓塞术,给予止血治疗。介入科医师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造影可见右侧子宫动脉主要向子宫供血(图3),且可见造影剂外溢征象。按常规方法给予自制明胶海绵颗粒及海绵条(桂林福康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与规格:FKS-A 型6cm×2cm×0.5cm)栓塞右侧子宫动脉,栓塞满意后髂内动脉造影未见子宫动脉显影,无其他异常征象(图4)。其后行左侧子宫动脉造影,见子宫动脉纤细,其远端可见杂乱血管染色(图5),按常规方法给予自制明胶海绵颗粒及海绵条栓塞左侧子宫动脉(用量约为对侧1/2),结束后髂内动脉造影未见左侧子宫动脉显影,无其他异常造影征象(图6),遂结束手术。术后患者出血停止,但出现明显下腹部疼痛,给予镇痛治疗后逐渐缓解。36 小时后患者由妇科转入肿瘤科继续治疗。术后48 小时患者出现下腹部胀痛,伴有寒战。术后52 小时复查腹部CT 示:子宫右后壁坏死,子宫穿孔,盆腔积液(图7)。因患者病情危重,抢救机会渺茫,详细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患者于出院后18 小时死亡。
2 讨论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 位[4]。中国是全球宫颈癌高发国家之一,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二位[5]。宫颈癌的发生是由宫颈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较高,但却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而易被忽视,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6-7]。宫颈癌晚期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由于宫颈癌血供丰富,宫颈癌癌灶出血是宫颈癌晚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若救治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8-9]。本例患者宫颈癌晚期,介入术前癌灶侵犯输尿管、直肠等周围组织,导致肾盂积水、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经静脉止血药物治疗、阴道纱布填塞等常规方法止血效果差,故选择TAE 止血及改善预后。
临床工作中对于晚期宫颈癌合并出血,通常给予阴道填塞纱布压迫、静脉输注止血药物等治疗方法,但对于部分病例控制出血困难且易复发。妇产科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但操作复杂,创伤大,而且结扎术后子宫动脉永久闭塞,对于后期化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中晚期宫颈癌出血患者中,盆腔正常解剖结构改变,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另外,大部分宫颈癌患者体质差,导致手术风险增大,而且有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更有甚者,术后有可能还会加重病情。近年来随着介入影像技术的发展,血管性介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出血治疗方面,其控制出血率可达75%~100%[11]。介入术中术者用导管超选择插入子宫动脉等出血责任动脉,造影确定造影剂外溢等出血征象。经导管在出血动脉近端释放明胶海绵等栓塞剂后,导致栓塞远端的动脉及分支压力降低,血流减慢,有利于血小板在破裂口局部聚集成堆,进而启动内、外源凝血机制,快速形成血栓封闭出血动脉及分支。止血效果迅速且持久。本例患者介入术后患者没有活动性出血,也证明了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宫颈癌出血的治疗效果确切。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常见并发症,近期主要并发症为发热、腰骶酸痛、尿频尿急等,远期并发症主要为月经量减少、输尿管狭窄及坐骨神经损伤等[12]。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肯定会对影响该血管分布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但因盆腔血管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和广泛的动静脉 吻合支存在,栓塞程度没有达到广泛的毛细血管水平,盆腔内器官就会有足够的血供,栓塞后不会出现大范围组织坏死[13-14]。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极低,目前报道病例多因巨大子宫肌瘤栓塞后有关[15]。在紧急情况下如导管至子宫动脉困难,也应尽量使导管越过臀上动脉进行栓塞,因如果较多栓塞物质进入臀上动脉,可能造成坐骨神经缺血、臀部组织坏死等较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工作中使用较多的栓塞物质为明胶海绵与弹簧圈,宫颈癌合并出血介入手术时常使用新鲜明胶海绵,用剪刀及刀片制成适合导管栓塞的颗粒。明胶海绵为中效栓塞材料,栓塞时间约15 ~21天,无人体排异效应;临床医师自制明胶海绵颗粒,可栓塞到末梢动脉,不能栓塞毛细血管前动脉及毛细血管床水平,可避免了组织器官的坏死[16-17]。而弹簧圈、PVA 颗粒等永久栓塞材料作为抢救宫颈癌大出血时应谨慎,以免栓塞过度导致组织坏死。本病例中介入医师能够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手术方式及栓塞材料选择合适。患者术后迅速出现子宫坏死破裂主要原因有:(1)术前患者子宫旁已存在较大的坏死病灶有关,术前准备阅片不够仔细,未能发现癌灶坏死潜在风险,术前谈话时也未向家属提及此风险;(2)TAE 术中左侧子宫动脉显示纤细,无典型螺旋动脉显示,无典型癌灶富血供表现。栓塞左侧子宫动脉应减少栓塞材料用量。故子宫癌合并大出血TAE 术前介入医师应仔细的复习临床资料,以及预见到术后癌灶坏死等严重情况非常重要。
临床工作中TAE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如出现子宫坏死,应积极给与脓液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同时积极评估病情及预后,必要时行子宫全切术以阻断病情进展,避免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既往有报道B-Lynch 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导致患者子宫破裂,最终以子宫切除为治疗手段[10]。
3 结论
TAE对于治疗宫颈癌合并大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微创及可重复的优点,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发生子宫组织感染及子宫破裂的情况较为少见。为避免子宫坏死,甚至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术者应术前详细阅片,术中仔细观察造影图像,谨慎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程度及选择栓塞材料。术后应多观察患者体征、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并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