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2020-12-17童郁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门静脉造影肝癌

童郁林

(黄石市爱康医院医学影像科 湖北 黄石 435000)

在临床常见的癌症类病症中,肝癌一直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病症类型,诱发该症的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和患者日常生活等存在有密切关联。结合临床当前的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肝癌患者的临床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增加。对于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能够较为高效的对肿瘤进行灌注化疗和供血动脉的超选择栓塞治疗,促使患者病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且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为有效保障介入治疗的效果,更需要及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对介入治疗方案进行完善[1]。借助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已经在临床得到普及,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技术,基于其高分辨率以及扫描速度快等优势,已经在临床得到推广。本研究就侧重对该检查技术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诊断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为88 例,为本院在2017 年2 月—2020 年3 月所接诊的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检查,同时进行肝动脉DSA检查。本组患者中男55 例,女33 例,年龄在43 ~87 岁间,均值为(56.91±1.99)。结合临床诊断情况可知,本组患者中34 例为原发性肝癌,14 例属于转移性肝癌,18 例伴随存在有肝硬化,其余患者则为合并疾病。纳入标准:首次到我院接受治疗患者;无肝脏手术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外院转入患者:伴随存在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疾病;存在有合并肿瘤性疾病;存在有意识功能性障碍。

1.2 方法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以及肝动脉DSA 检查。在进行肝动脉DSA 检查过程中,选用设备为飞利浦FD20 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按照常规方式做好检查前常规准备工作,对患者右股动脉进行穿刺,由介入医师完成腹腔干、肝固有动脉及肿瘤供血分支进行造影检查工作。在进行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检查的过程中,需指导患者在检查前半小时饮水1000ml,所使用设备为GE128 层螺旋CT。在检查的过程中需将管电压设定为120kV,管电流设定为250mA,对应层厚设置为1.5mm。在完成平扫检查后,则需要将非离子型对比剂(本次研究所选择为欧乃派克)进行注射,使用量为70ml 欧乃派克+30ml 生理盐水,在半分钟内完成注射。后续检查工作则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展开,由影像科医师对本次研究中各影像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种检查方式下,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患者肿瘤学相关改变情况以及静脉分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各数据都借助SPSS23.0 展开处理,使用百分数对计数数据展开表示,通过卡方检测,计量数据则运用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以t检测,P<0.05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动脉DSA 检查情况分析

在进行肝动脉DSA 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对于肝动脉正常患者,能够观察到其肝动脉分支以及腹腔动脉分支走行处在正常状态,对应血管壁较为光滑,且分支较为正常,呈现出逐层变细的情况。而结合对本组患者肿瘤血管改变情况展开观察可以发现,25 例患者存在有肿瘤染色,18例患者肝动脉-门静脉分流,45 例患者肿瘤病灶存在有对门静脉进行侵袭的情况。此外,在检查过程中发现2 例患者存在有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参与供血的情况,2 例患者出现右膈动脉供血的情况。

2.2 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检查情况分析

结合观察可知,对于门静脉正常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患者门静脉各级分支均处在正常的状态,且逐层变细,延伸到肝脏的边缘。对应肿瘤血管改变情况和肝动脉DSA 检查结果完全一致,无差异,P=0.000,χ2=1.000。

3 讨论

肝癌属于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类型,在早期因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很难做到尽早确诊,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在晚期,对其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结合当前临床的接诊情况可以发现,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肝癌患者的临床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增加,对居民健康所造成的威胁较大[2]。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介入治疗属于当前最为主要的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肝癌细胞进行抑制,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为保障介入治疗的综合效果,对应影像检查工作尤为重要,能够充分保障介入治疗的针对性。

肝动脉DSA 检查为肝癌患者诊断中的金标准,但其操作难度以及检查所需费用较高。而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属于目前较为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在对肝脏展开扫描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门脉、动脉横断面影像资料,更能够较为直观的反应患者血管的兼容性[3]。将其运用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点:(1)指导插管。在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对患者肝动脉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便于介入科医师对患者肝癌供血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供血动脉的具体走向情况,进而保障插管工作的针对性,防止在插管的过程中出现漏栓的情况[4]。(2)为治疗方案完善提供指导。在治疗中,通过判断患者癌变位置是否存在对门静脉进行侵袭的情况以及门脉癌栓等症状,便于临床医师对介入治疗方案进行完善,保障介入治疗的针对性,实现对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与控制[5-6]。(3)能为为临床在对患者门脉高压进行诊断以及门脉穿刺过程中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临床实际可知,该部分患者多伴随存在有门静脉高压的情况,在进行影像检查的过程中,可以较为直观的观察到肝门静脉存在有变细的情况。在对该部分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无法较为直观的对胃部、食管、脾肾脏的分流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显示。而在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检查的过程中,则能够较为直观的对门静脉主干连同肝脏内部的分支情况进行显示,便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症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估。同时,在该诊断方式的作用下,可以为PTVE 手术展开前的定位操作以及穿刺路径的选择提供重要指导依据,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对于降低手术风险以及减少患者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存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该诊断方式运用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结合对比可见,其检查结果与肝动脉DSA 检查无差异,进一步提升该诊断方式的有效性,能够为该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重要指导。

总之,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可及时展开多层螺旋CT 兼容性血管造影检查,保障介入治疗的综合效果。

猜你喜欢

门静脉造影肝癌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