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提升的策略探析

2020-12-09焦正祥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4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提升初中数学

焦正祥

【摘要】初中数学虽然还在基础阶段,但是它的难度大大增加了。所以,老师要想保证或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或者策略的运用也很关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不仅仅在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方法不但要有拓展性、挖掘性,还要有发展性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效率  提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52-02

数学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物理的基础,对于学生综合成绩,升学考试来说都非常关键。但是由于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些枯燥单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也就影响到了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一定要了解初中生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要研究应对策略与方法,首先要把学生引入内容,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神奇之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才能渐渐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摆脱固有教学观念的束缚,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效率,推动学生发展,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笔者将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或者问题入手,谈谈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改变初中数学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老师的备课不够充分、全面。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可见,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想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备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具体的备课中笔者发现,好多老师不是没有在课前进行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问题是课备了,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得不够充分。首先,对于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只是抓住知识的框架,就进行教学内容与节奏的设计,显然抓不住重点,也因为疏忽了关键的细节,使教学大而不实,多而无用;其次,对教学设备的准备也不够充分。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内容,他们以为内容是教学的重点。这个没错,但是把内容怎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传授给学生,这不但是方法,更需要一些教学设备的辅助。这一点,老师在备课时做得完全不够;第三,对于学生的了解。有效的备课,不但是备教材,准备教学设备,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习能力,也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把备课当成师生双方的任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的备课环节对学生完全是忽视的,学生与老师缺少互动性、合作性,永远是单打独斗的。这种备课显然不利于有效教学目的实现。

2.用作业消化知识,给学生压力过多。

其实,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只有在轻松的、没有过多压力的学习环境下,才能更有效的学习。虽然有一句话说,压力就是动力,但是压力过重,不但变不成动力,而且会成为负累,让学生因惧怕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老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和设计上不够合理。首先,量太多。作业是强化课堂知识的途径,还有学生对一些典型解题方法的掌握,但是过多的作业不但会淡化重点,还会让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保证不了质量不说,还会影响学生第二天的学习;其次,对于学生的作业不够重视。老师为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巩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二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三是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好基础。但事实是,大多数数学老师关注和检查学生的作业的热情,远没有布置作业那么高涨。学生的作业交上来 ,要么原封不动地发下去,要么匆匆在上面批上日期,以示批过。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似乎不关心。显然,这样的作业布置和设计,没有意义不说,还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发现,虽然老师经常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但是学生真正完成的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老师对于学生的预习作业不检查,无形中养成了学生应付的习惯,使学生对预习的作业要么不理,要么草草地翻翻书就算完成了预习的作业;其次,学生预习的方法不对,使预习没有作用,对课堂学习和教学帮助不大。所以,老师要想提升课堂效率,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首先,老师要认真给学生设计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预习。比如,“有理数”的预习作业,先让学生阅读和强化有理数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有理数以及有理数中包含的其他知识点和概念?再让学生按定义分类有理数,按符号分类有理数等等。这样学生有了目标,他们预习就会更加认真,有态度,预习也才有效率;其次,老师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这不但对学生是一种督促,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中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的途径;第三,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以此为导入,打开新课的教学模式,也把学生快速引进教学内容等。在新课前,只要学生有预习的好习惯,认真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绝对是一种促进,既能让学生轻松学习,也能让老师轻松教学,同时还能保证课堂效率。

2.灵活进行导入,把学生带进学习内容。

虽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老师知道导入的重要性,也会在课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提问、设置悬念、数学故事、对旧知识的回顾、衔接等等进行导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新课讲解前,学生还是思想涣散,无法集中。这是因为,首先老师把导入只当成了一个简单的过程,并没有用心设计,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精心导入;其次,老师的导入太过随性,有时候导入的内容与新课无关,在开始新课前,学生思想还来不及切换过来等等。所以,作為初中数学老师,要想让导入对新课起作用,推动新课的教学,也让学生快速进入,高效学习,导入一定要科学、合理、有趣、活泼,更要贴近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想紧扣新的内容。比如,在“角”的导入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几个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存在的角,对角的定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好奇,并产生疑问。这个时候,老师再进行“角”的讲解,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抽象的东西有一个知性的认识,为之后更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导入是保证课堂效率的手段,所以导入的有效性是关键。

3.突出教学重点,加强学生理解。

有效课堂最怕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对于灌输知识的偏执。在调研中我也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老师的课备得很满,内容非常充足,重要的、比较难的、次要的,只要是这一节课中要涉及到的知识点,都会在教案中出现,也会在老师的讲解中出现。这种面面俱到的讲解方式,不但课堂内容太满,课堂时间太紧,而且重点不突出,学生注意力要么分布均匀,要么在老师平平的讲解中思想涣散,从而离老师期望教学效率越来越远。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现代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到他们基础性较强这个事实,在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剥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要给学生留一些空白,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要大胆留给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通过点的辐射,对于细枝末节的知识,学生自然就会懂。比如,在教授“角”的时候,只要老师围绕重点,“角的两种定义,三种表示方式”,还有“度、解、秒的认识和换算”进行讲解,对于发现角、角的顶点、角的边以及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角,学生自然就慢慢懂了。这样老师的讲解内容不但更清晰,重点突出,教学时间也不会太紧张,还能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信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

4.重视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果说语文学习需要的是更多的课下背诵、阅读和理解的话,数学的学习就需要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公式以及一些实践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所以,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想提升课堂效率,一定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得太满,要给学生留足练习时间,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比如,一般大多数老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是,前五钟导入加衔接,后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的讲解,再十几分钟不到的练习,最后一两分钟的总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足练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练习发现自己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解决问题,不带问题出课堂,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还有学生通过课堂的练习,掌握了方法,巩固了知识,对于课下的练习或者家庭作业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为有效课堂创造了条件。

5.布置作业适量,及时辅导提高。

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减负”,但在实际中“减负”却也只是口号而已,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被减,反而还逐步增加,初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给教师教学压力是无法想象的,而教师的这些压力只能释放于学生,让学生去背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给学生布置大堆的作业,每个科目都无一例外,数学更是如此,每日学生都要完成堆成山的数学作业,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预习新课,这也是限制教学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量地为学生布置作业,不要只注重作业的数量,而應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作业质量的保证上。作业质量的保证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更离不开教师的细心辅导。因为作业中,数学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通过分析学生作业,以便了解自己的学生,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如果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则分情况对待,若是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掌握得不够,那么教师可将本节课作为复习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辅导;若是个别,则可以就个别进行相应的辅导,当然教师也在学生中间建立专门的作业辅导组,让学习较好的同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若是学习态度问题,则可以进行个别谈话,此时数学老师可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的疏导者,以不断解决他们的态度或者心理问题,让他们对数学知识不再排斥。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辅导,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三、结语

总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师能在教学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并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能科学地选用方法,把学生带进数学的学习乐园,使学生带着兴趣,快乐学习,从而保证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晋艳平.如何建立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J].考试周刊,2018(89):86.

[2]陈建忠.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88.

[3]占惠勇.试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J].求知导刊,2018(20):118.

[4]李世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11):108.

[5]金鑫.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相关阐述[J]. 新课程(中),2016(6):116.

[6]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71-272.

[7]陈学思.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是有效控制课堂增进课堂活动和有效性的关键[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提升初中数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