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2020-12-09田鹏管燕凌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近代化

田鹏 管燕凌

摘 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面对两大任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

关键词:近代化;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

一、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

清朝末年,我国实行闭关锁关,对世界局势一概不知。当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寻找国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随着战争的失败,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我国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就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所进行一次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前已有开明人士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理念。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目睹了列强的坚船利炮,提出了剿夷的八字要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1]魏源撰成《海国图志》,明确提出编写此书的目的“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2]

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主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提出“自强”的口号,“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3]建立一批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结、福州船政局等,对抵御外来侵略起到一定的作用。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原料、资金、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等。民用企业的创办,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例如: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价格。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最终的结果没有使我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清朝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从而表明单单追求坚船利炮仍不能真正救亡图存。郑观应说:“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等,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效其用,所以事多扞格,难臻富强”。[4]先进的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进入了第二阶段。

二、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同一时期的日本和我国一样是封建国家,同样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日本。康有为曾大发感慨:“夫以中国二万里之地,四万万之民,远比日本,过之十倍,而为小夷慢侮,侵削若圭羊缚豕,坐受剥削,耻既甚矣,理亦难解”。[5]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变法救国,希望通过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挽救国家,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和文教等各领域实行改良。然而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发动戊戌政变,逮捕“戊戌六君子”,本次变法仅维持103天。变法失败后,除京师大学堂与保甲法外,其余都被废除。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散,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总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在思想上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甲午中日的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的侵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真正的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创建团体、报刊、学会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想,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打开了近代进步潮流的闸门。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传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思想。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进入到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6]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还与过去一样。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变革政治制度不足以救中国,需要从思想层面进行社会变革,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进入到第三阶段。

三、思想的科学化——新文化运动

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清王朝的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的氛围。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7]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李大钊说:“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的护身符。”陈独秀认为: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8]对中国传统伦理价值文化进行尖锐的批判,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进行文学革命,不作无病之呻吟,提倡白话文。新文化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阀门。

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经历了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研究世界历史,不难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发展历程与我国正好相反。先思想启蒙(文艺复兴),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到发展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是这种情况,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9]综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为挽救民族危亡,無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而今天“中国梦”的筑建,更在少年。正如梁启超先生所云: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注 释

[1] 林庆元.(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林则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340.

[2] 魏源.海国图志原序.姜龙,董玉海主编.扬州历代名著[M].扬州:广陵书社,2017.118.

[3] 田正平,肖朗.论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的成就、特点与问题[J].教育研究.1998(10)61.

[4] 郑观应.南游日记[A].郑观应集(上册)[Z].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967.

[5] 中国史学会编辑,剪伯赞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67.

[6]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页.

[7]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8]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六号

[9]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作者简介:田鹏(1990-),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人,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历史教师,研究生,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管燕凌(1986-)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人,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历史教师,本科生,现为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猜你喜欢

近代化
从近代化视角把握“‘中体’‘西用’之间”
庚款留学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的研究
柯树勋改革与西双版纳的近代化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论汉阳铁厂选址对武汉近代化的影响
浅析近代租界的二重作用
论清末修律中法理派的近代化情理观及其实践
浅述晚清医疗的近代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