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误诊为肺癌的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肺癌的CT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2020-12-09陈磊杨婧胡丽庆钱国清

浙江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性病变右肺球菌

陈磊 杨婧 胡丽庆 钱国清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一种影像学特征表现,病因有良恶之分,恶性SPN以肺腺癌多见,应尽快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1];良性病变预后好,一般无需手术治疗。良恶性SPN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一定重叠性,临床难以确诊,可能延误恶性SPN患者的早期治疗,也可能导致良性SPN患者的过度治疗[2]。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肺部真菌病,其影像学表现多样,最常见为孤立结节、多发结节、团块及肺炎实变型[3],其中孤立结节型多见免疫正常患者,最易和早期肺癌相混淆[4],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被误诊为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2例孤立结节型PC患者与3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特征,以期提高对PC的早期影像识别,减少误诊误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被误诊为肺癌的22例孤立结节型PC患者(PC组)与39例周围型肺癌(肺癌组)的CT影像特征资料。纳入标准:CT上均表现为<3 cm的肺内孤立结节,可见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或胸膜凹陷征等,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PC 组男 10 例,女 12 例;年龄 40~77(55.2±9.9)岁;体检发现18例,因咳嗽、咳痰就诊4例;长期吸烟2例;既往病史:高血压1例,糖尿病2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胸腺瘤术后1例,无基础疾病16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术前1~14 d阴性5例,未检测17例;结节大小(1.30±0.51)cm。肺癌组男16例,女23例;年龄44~84(61.9±9.7)岁;体检发现 32 例,因咳嗽、咳痰就诊7例;长期吸烟6例;既往病史:慢性支气管炎3例,高血压1例,糖尿病2例,痛风1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无基础疾病30例;肺癌结节大小(1.54±0.65)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SOMATOM C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行胸部CT检查。CT靶扫描;设置肺窗(宽度1 200 Hu,水平-600 Hu)和纵隔窗(宽度400 Hu,水平40 Hu)。由两位未知病理诊断结果的医师(分别为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和胸外科主任医师)对影像资料中的病变特征进行判读,如分叶征、毛刺征、病变边缘光整、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实性病变、混实性病变、晕征、血管束集征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法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灶分布部位比较 肺癌组病灶多位于右肺(69.23%)、上叶(76.92%)及远离胸膜(53.85%),PC组多位于于右肺(54.55%)、上叶(68.18%)及胸膜下(54.55%);两组病灶分布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CT影像特征比较 PC组患者病变边缘光整、实性病变、晕征的发生率均高于肺癌组,混实性病变、血管集束征的发生率均低于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典型病例CT检查结果见图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隐球菌的认知及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P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PC患者中,免疫功能正常者占50%~77%[5]。PC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其中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等征象的孤立性PC,易被误诊为肺癌、转移瘤或陈旧性肺结核,临床诊断困难。

新型隐球菌易通过呼吸道吸入,CT影像特征以结节最为常见。卢蕾等[6]研究发现在非AIDS患者中PC以肺肿块/结节型多见(57%),且以单发最多见(62%),PC易累及下叶、随机分布于中上叶以及好发于胸膜下的多发结节。本研究结果显示,PC组以右肺(12例,54.55%)、上叶(15例,68.18%)和胸膜下(12例,54.55%)多见。然而,周围型肺癌是一种生长于三级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于晶等[7]研究发现周围型肺癌易在中上肺外带长。本研究显示,周围型肺癌组以右肺(27例,69.23%)、上叶(30例,76.92%)、远胸膜(21例,53.85%)多见,两组病灶分布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误诊为肺癌的孤立结节型PC与周围型肺癌难以从发病部位上鉴别。

SPN根据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混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8]。本研究显示,误诊为肺癌的孤立结节型PC组实性病变发生率高于肺癌组,而混实性病变发生率则低于肺癌组,这可能与新型隐球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炎性肉芽肿和纤维组织,而纤维组织具有收缩力,由于不均匀的收缩力,因此病变在CT影像上呈实性椭圆形或叶状实性结节表现[9]。项杨威等[10]研究发现实性结节中良性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混实性结节。该研究结果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研究还发现PC组边缘光整病变误诊为肺癌的病例数明显多于肺癌组,这与Dong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肺癌组以不规则形为主要表现。

表1 两组患者病灶分布部位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CT影像特征比较[例(%)]

图1 典型病例CT检查所见(a:男,73岁。肺腺癌患者,左肺上叶尖后段可见一远离胸膜的实性不规则结节,最大直径0.8 cm,牵拉周围血管;b:男,64岁。有吸烟史,术前CT报告炎症可能,肺窗见肺气肿,右肺上叶后段胸膜下可见直径约1.5 cm,短毛刺实性结节,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c:男,51岁。肺隐球菌病患者,右肺上叶尖段胸膜下可见一最大直径约1.2 cm病灶,呈边缘光整的多角形,晕征改变,手术病理诊断为隐球菌性肉芽肿;d:男,65岁。肺隐球菌病患者,右肺上叶尖段紧贴胸膜处见直径约2.2 cm病灶,可见空泡征、分叶征、晕征及混实性征象)

晕征是一种非特异性影像学征象,晕征病变病理特征表现为肿瘤或真菌感染后伴出血、血小板聚集、巨噬细胞及富含蛋白质的炎性渗出液等形成[12-13]。本研究显示PC组晕征发生率(59.09%)明显高于肺癌(2.56%)。因此,笔者认为晕征可应用于PC和肺癌的鉴别。另外,Harders等[14]研究发现恶性SPN血管集束征的发生率为54%,良性SPN血管集束征的发生率为3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也可作为两种疾病的重要鉴别征象。

综上所述,孤立结节型PC仅凭胸部CT检查所见易误诊为肺癌或结核病,但病灶边缘光滑、实性病变、混实性病变、血管束集征、晕征等影像学特征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临床医师应加强术前CT病灶影像特征的判读,以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猜你喜欢

性病变右肺球菌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探讨螺旋CT 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