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一带一路”及其现实启示

2020-12-09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贸易

张 峰

(上海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06)

2013 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别指代陆上和海上的贸易通道。“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畅通各国的贸易和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意义、现状、对策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一带一路”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还不多。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也曾关注了中国陆上和海上的贸易通道,留下了很多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富有启示的论述。

出于研究西方国家化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途径,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未来发展趋势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中国命运。在1853 年到1862 年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写作了大量文章论述中国问题。他们除了论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侵略战争外,还论述了中国的陆上贸易和海上贸易通道,这也可以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带一路”,虽然当时还没有“丝绸之路”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一带一路”的论述虽然是分散的,但数量多且剖析深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中国陆上和海上对外贸易通道。在陆上,中国同俄国等国进行国际贸易,向俄国出口茶叶,而俄国则向中国出口棉织品和毛织品。而在海上贸易中,中国向西方国家出口茶叶、丝绸,从西方国家进口工业品和鸦片。马克思恩格斯预见到,随着美洲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太平洋沿岸的开发,世界将进入太平洋时代,而且将开辟越来越多通往中国的航线,无疑极具前瞻的眼光。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1]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中国对外贸易的论述,对于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国对外贸易通道的时代背景

1851 年至1862 年期间,马克思担任美国进步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特约评论员,写了大量的时评和政论性文章,马克思恩格斯所写的有关中国的专题文章,大多发表于该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危机越来越频繁。他们运用辩证唯物的方法分析提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两极相联”的。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欧洲人民的下一次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2]5要深入研究西方国家问题,必须对中国这一东方国家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写了大量的文章来论述中国。

第一,资本主义进入到了周期性生产过剩时期,出现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在其产生初期曾经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运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推动价格、竞争、供求等机制发挥作用,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再生产循环速度大幅提升,生产力快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在过去一百年时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但是由于资本以增值为目的,资本家要尽量榨取剩余价值,减少工人工资比重,同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样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社会消费能力却没有相应地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其后,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的痼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和浪费。

第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也是列强觊觎的最后一块市场。新航线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在世界各地开疆辟土,他们占领非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南亚国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而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1840 年,中国人口约有4 亿,占到世界总人口的34%,领土面积也多达1300 万平方公里以上。但是,由于明清以来实施海禁政策,关闭了对外交往的大门,中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体系之外。马克思曾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3]632中国因此成为西方列强所觊觎的最后一块市场。

第三,西方国家用海盗手段,武力轰开中国国门。随着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英国需要不断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范围。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于英国扩大产品销路,缓解生产过剩矛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时中国仅仅在广州“一口通商”,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1792 年,英国在实力相对较弱的时候,曾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打开中国市场,但是没有成功。1840 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轰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1843 年的鸦片战争,为英国商业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新的市场,给予当时已经存在的蓬勃扩展,特别是棉纺织业的扩展以新的借口。”[4]国门被打开之后,英国对中国进行了棉纺织产品的倾销。

第四,中国开启近代化进程,和世界日益相联。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依靠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对欧洲产品的需要不多,是一个存在巨大对外贸易顺差的国家。欧洲国家在殖民地掠夺的白银,许多通过国际贸易流到了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百余年的屈辱历史。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也使中国开始同世界发生了联系。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2]6此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启了近代化、工业化的进程。恩格斯曾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5]

二、陆上的“丝绸之路”与中俄贸易

中国同俄国等欧洲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形成了陆上的贸易通道。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有陆上的丝绸之路。通过陆上的丝绸之路,经中亚西亚,中国把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出口欧洲,而一些带“胡”字的农作物如胡桃、胡椒、胡萝卜、胡瓜等也传到了中国,同时佛教等文化也传播到了中国。马克思在关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海上侵略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俄国对中国的经贸活动,以及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的掠夺和领土侵占。在西方国家中,俄国占有对华贸易的特殊优势,在通过陆路和中国进行商品贸易中拥有独特的地位,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等文章中论述了中俄之间的陆上贸易。他在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文章《英中冲突》中直接指出鸦片战争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的第一个后果,必定是把广州同产茶区——绝大部分依然在帝国掌握之中——隔断开来,而这种情况只能对俄国的陆路茶商有利。”[2]27

第一,俄国独享了在陆上同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的权力。俄国在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执政时期,逐渐走向了富强和扩张之路。18 世纪中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元末明初中国沿海受倭寇海盗滋扰,从朱元璋开始实行了海禁政策。中国人对海上来的外国人抱有反感的态度,在内心不自觉地把他们当作海盗,自然也排斥海上贸易,使得“俄国人自己独享内地陆路贸易”[2]48的权力。

第二,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中俄之间在十八世纪中叶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以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作为主要的贸易中心,双方完全用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商品贸易。在那里中国的茶叶出口量迅速增长,陆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迅速发展。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中指出:“10 年或12 年以前,在恰克图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平均不超过4 万箱;但在1852 年却达175 000 箱,其中大部分是上等货。”[2]48而俄国人向中国出口纺织品,双方之间的贸易额也迅速增长。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指出:“与此同时有一种适合中国人需要的、经由恰克图或西藏运去的俄国布匹,就千真万确地一直运销到沿海。”[3]651

第三,贸易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人群的聚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通信的发展。马克思观察到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恰克图从一个小城镇发展为一个大城市,成为地区贸易的中心和通信的枢纽。“由于这种贸易的增长,位于俄国境内的恰克图就由一个普通的要塞和集市地点发展成一个相当大的城市了。……和距离它约900 英里的北京之间,最近建立了直接的、定期的邮政交通以传递公文。”[2]49

第四,交通运输发展对陆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作用。贸易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业相应的发展。中俄之间日益增长的商品贸易需要铁路的畅通。马克思预测如果铁路运输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铁海联运,俄国将成为海运国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即使在海上贸易畅通的情况下,俄国在完成了它的铁路网建设以后,也会在供应欧洲市场茶叶方面成为海运国家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些铁路将直接沟通喀琅施塔得和利包两港同俄国内地的古城——下诺夫哥罗德之间的交通。欧洲将从这条陆路得到茶叶的供应,自然比我们拟议中的太平洋铁路来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要大。”[2]49

三、海上的“丝绸之路”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

资本具有增值的逻辑,它需要不断扩大生产的规模,以不断增加利润。但是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应地需要市场规模的扩张。因此,为了扩大销路,资产阶级奔波于世界各地。随着新航线开辟,荷兰和英国扩大了与东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交流,只有把中国纳入市场范围,才能真正建立起世界市场。马克思指出当中国和日本打开国门后,才能真正形成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经完成了。”[6]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一,中国茶叶等大量农业、手工业品通过海运销往欧洲。丝绸、瓷器和茶叶在欧洲都有很大的市场。茶叶原产于中国,作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把茶叶首次运输到了欧洲。十七世纪中叶,英国上流社会开始流行饮茶,并成为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随着茶叶价格的下降,饮茶逐渐成为一种平民消费,茶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饮品之一。十九世纪初,由于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的增长,中国出口长期顺差,“在1830 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2]6英国也试图向中国输出工业品,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有限,普通人没有多少购买力,加之并不喜欢西方的产品,因此,西方的工业品短时间无法同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品竞争。

第二,巨大的贸易顺差,导致非法贸易和民族危机。为了挽回流失的白银,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这种毒品使人上瘾,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马克思深刻指出了鸦片贸易的罪恶,他谴责英国人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同中国开展这种摧残人命和败坏社会道德的贸易,“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7]为了挽救民族,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大大激怒了英国的侵略者。英国寻找借口发动战争,强迫中国打开国门。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英国的商品慢慢进入中国,中国的贸易由顺差开始转向逆差。“只是到后来,英国的仁慈强迫中国进行正式的鸦片贸易,用大炮轰倒了中国的围墙,以武力打开了天朝帝国同尘世往来的大门,金属货币流通才发生这样一个明显突出的转折。在中国的白银这样流往中印边境的时候,中国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又为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品所充斥。于是,在1842 年,现代贸易史上第一次真的发生了白银大量从亚洲运往欧洲的事情。”[2]18但不久之后,由于中国国内起义等原因,鸦片贸易中断,工业品的进口减少。1856 年,马克思指出:“最近十年来中国茶叶的出口增加了大约63%,丝绸的出口增加了218%,而工业品的进口减少了66%。”[2]18

第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明清时期为了防止海上势力对沿海地区的掠夺和骚扰,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在十八世纪乾隆年间,更是撤销了宁波、泉州、松江三地的海关,仅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广州从地理区位上看,处于中国南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交通不发达的清朝更是如此。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这五处通商口岸并没有全部得以发展,只有上海得到迅速发展,贸易的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马克思在《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中指出:“在第一次对华战争以前,英国人只限于到广州进行贸易。让出五个新口岸,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而是使贸易渐渐地由广州转移到上海。”[2]85上海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中国版图的中间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水深而水流平稳,江面宽阔,是一条黄金运输水道。另外,上海又背靠富庶的江浙地带,盛产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而且相比广州,离中国政治中心北京更近。很快上海便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

第四,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进口的商品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迅速增长。在打开中国国门之前,西方列强期望随着中国庞大的市场被打开,能立刻缓解商品过剩的危机,但是现实却让西方侵略者失望。随着国门被打开,中国逐渐扩大了同世界的联系,但是中国进口商品并没有相应的增加。马克思指出:“1842 年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作用”。[2]113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初期,马克思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消费能力低。“除我们已证明与西方工业品销售成反比的鸦片贸易之外,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2]111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商品依靠低廉的价格,还是慢慢占领了中国市场,自然经济慢慢走向解体。

第五,随着美国西部的发展,中国与美洲之间的航线得以建立。中国西面大山,东面辽阔的太平洋。在造船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海洋是天然的屏障,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海洋已经成为宽广的交通要道。西欧国家向西到达美洲,又继续向西到达大洋洲,向南越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中国成为最后一块净土。但是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市场被强迫打开,中国人被拉进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覆盖的面积和人口大大地增加。1848 年,在美国太平洋东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美国的太平洋沿岸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恩格斯指出:“由于加利福尼亚的发展,必须建立全新的世界交通线,……而亚洲、澳洲和美洲之间的频繁交往要求开辟从巴拿马和圣弗朗西斯科至广州、新加坡、悉尼、新西兰和太平洋的最重要停泊地桑威齐群岛的规模巨大的新航线……真可以说,自从有了这种全世界海洋航行的必要的时候起,地球才开始成为圆的。”[8]这样使得中国与世界通过海上交通线路联系在一起。

四、马克思恩格斯论“一带一路”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中国命运,并分析了中国的陆上贸易和海上贸易,他们还深刻论述了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在促进国际交往,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中的作用。

第一,“一带一路”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9 世纪60 年代,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英国制造业居世界第一,其它国家为英国提供原材料和产品市场,英国生产最终产品。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西方国家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手工业国。英国用机器作为动力,生产成本低,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马克思恩格斯预言英国发生的变革会很快通过海上贸易传导到中国,进而影响中国。“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之内就会夺去中国千百万工人的饭碗。”[9]680英国在当时处于世界分工体系的中心,其它国家都围绕着英国转。“英国应当成为‘世界工厂’;对于英国来说,其他一切国家都应当同爱尔兰一样,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同时又是其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地。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绕着它运转。”[9]373

第二,“一带一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明,各民族相互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借鉴、发展和保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透彻地分析了文明交流与融合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作用,指出“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9]559-560出于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陆上丝绸之路对于火药、造纸传播的作用。中国道家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了火药,而火药经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又传到了欧洲。火药对于资产阶级发动战争,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经阿拉伯人那里同火器一道经西班牙传人欧洲的。”[2]136造纸是中国人的发明,对于传播文化,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宗教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造纸也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的。“棉纸在七世纪从中国传到阿拉伯人那里,在九世纪输入意大利。”[10]中国发明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发明就没有资产阶级革命。“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1]而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西方的科技文明也反过来影响中国,把中国卷入到世界文明体系之中,“中国这个一千多年来一直抗拒任何发展和历史运动的国家现在怎样被英国人、被机器翻转过来,卷入文明之中” 。[2]131

第三,“一带一路”推动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带一路”也会传递社会危机。西方的机器革命导致中国工人失业,造成他们失去生活来源,从而导致社会危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这个国家现在已经接近灭亡,已经面临一场大规模革命的威胁。”[2]133-134而中国的社会危机,由于“两极相联”的作用,也会影响到欧洲,成为欧洲革命的导火索。中国工人移民到欧洲,加大了欧洲工人就业的矛盾,加剧了欧洲的社会危机,进而加速欧洲革命的到来。恩格斯指出:“中国的苦力比比皆是……我深信这次中日战争能使我们在欧洲的胜利至少加速五年,并使它空前顺利。”[2]171

五、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陆上和海上贸易通道的论述,对于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第一,利用“一带一路”,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迫切需要利用海上贸易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客观上推动了国际分工和贸易合作,将世界连在一起。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2020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推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一带一路”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对于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推动国内国际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利用“一带一路”,积极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球化。新航线的开辟形成了潜在的市场,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到运输业在促进全球化中的作用。[2]49随着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各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各国之间分工日益精细,依赖日益增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们更要认清形势,只有实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才能促进中国和世界更好地发展。要利用“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构建更高水平的全球化。

第三,利用“一带一路”,加强文明交流与融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加强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保存,有利于文明的借鉴与发展。[9]559-560在历史上,中国的“一带一路”曾经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个民族都有其优势所在,促进文化交流才能博采众长,不断发展。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就在于不断地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在交流融合中得以发展。习近平同志曾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2]

第四,防范和化解国际危机传递,维护国家总体安全。马克思恩格斯注意到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亦会传递社会危机。[2]133-134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依赖日益增强,必然也会导致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危机的传递,为此,要增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总体安全。要壮大实体经济,提升应对经济危机的抵抗力;要增强制度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防范政治风险;增强文化自信,防范文化殖民;加强生态建设,世界各国应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第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陆上和海上的贸易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21 世纪的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交流日益增多、依赖日益增强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4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 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90-592.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3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27.

[12]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M]//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76.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贸易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