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2020-12-0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考核

王 敬 涛

(沈阳大学 人事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承担着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全面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总书记的报告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新时代高等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时代不仅需要新思想和新理论,更需要从事传承、实践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学生工作队伍。因此,高校要站在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要求,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使辅导员能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满怀激情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需要。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稳定的发展环境,在创建和保护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辅导员队伍更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开展了大量细致入微、富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及时将青年学生在学业、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影响高校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矛盾、事件有效化解和顺利平息。因此,高校要认真总结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情感心理、就业创业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迷茫和压力,及时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浇灌学生成长,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持续推动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增加,生源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而大学阶段又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青年学生的新变化,辅导员队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在思想观念、学业生活、价值取向、择业交友、生理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同时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四个自信”,引导青年学生肩抗时代重任,以青春之力砥砺前行。因此,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坚定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方向,回答好如何了解青年学生,如何教育青年学生及如何发挥青年学生时代作用等重大问题,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

4.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辅导员综合素养的内在要求

1953年清华大学首先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岗位,之后在全国高等学校范围内逐步推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实践,一批又一批的辅导员队伍长期坚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教书育人,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引领作出了重大贡献。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是作人的思想工作的,对辅导员的政治表现、师德修为和业务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提升辅导员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在人员配备、学习培训、考核管理、福利待遇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挖掘辅导员工作的政治性、教育性、服务性、直接性和层次性等职业特点,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二、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任务

1.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回答了要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为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方向和新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固本强基、引领未来的战略工程和筑魂工程,因此,辅导员队伍要按照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筑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要按照接地气、点对点、做到家、润心田的工作原则,积极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提高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第一步,让青春在实现伟大梦想中汇聚力量,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筑起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这是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战略,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3个倡导24字,从国家、社会和个人3个角度,科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基本依据。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个根本问题,因此,辅导员队伍要深刻认识高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日常管理、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咨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细、做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和生活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通过开展修身、勤学、明辨、务实等主题实践活动,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确保广大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模范守护者、积极宣传者和真正践行者。

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围绕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因此,高校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主要工作和中心环节[4],切实要求辅导员队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前提,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感人,真正担负起立德筑魂、打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通过组织开展学生网络知识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和参观爱国主义实践基地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专业教育、实习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理论基础薄弱,不能适应队伍建设的新时代发展需要

辅导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长久以来,辅导员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工作指南,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表现、品德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事项的增多,一些辅导员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平时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学习主动性减弱,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充血和再造。二是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虽然激情满满,但遇到困难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攻坚克难的信心不足。三是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将学校、家长和学生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小成即满。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不够。五是存在安于现状思想。工作被动应付较多,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辅导员队伍对思想发展规律、实践养成规律和师生互动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工作缺乏科学性,其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时代发展需要。

2. 队伍稳定性差,不能适应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高校每年都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许多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但是,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偏低的工作待遇、模糊的职业发展、不确定的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等实际问题,大多数辅导员不满意,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倾向,于是想方设法通过学历提升、转换工作岗位等方式调离辅导员队伍,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干扰和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在适应生存环境和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敏感、孤僻、多疑、抗挫折能力缺乏是他们的突出特点[6]。这就要求辅导员经常深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密切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学习状况、生活情况和心理疑惑。由于经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转换身份,辅导员队伍工作强度加大,工作压力剧增,这也是导致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失严重的重要因素,影响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角色定位不清,不能适应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发展需要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具有专任教师和普通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 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宽泛、边界界定不清,往往存在事务性工作多, 重点工作弱化, 工作业绩难考核等问题, 在个别高等学校甚至出现辅导员没有按照专任教师身份管理的窘况, 导致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被遗忘或忽视,得不到社会、学校、同行和学生的认同。 由于角色定位不清,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前途愿景不明确,职业归属感不强,职业发展动力减弱,影响和限制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同时,由于多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任教师标准,存在多劳未多得,同工不同酬的矛盾,造成辅导员的经济地位、社会声望和职业认同感甚至低于同级别机关普通管理人员。 因此,高校无论给予辅导员队伍多么耀眼的荣誉光环和成绩肯定,也难以提升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 影响和降低了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辅导员职业吸引力的缺失,使高校出现辅导员工作队伍组织架构涣散、优秀人才补充困难、现有人员人心不稳、非正常流动骤增等新矛盾和新问题, 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4. 考核形式单一,不能适应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发展需要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引路者,辅导员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科学公正地开展辅导员考核工作,能够让辅导员队伍时刻牢记新时代使命,履职尽责,成就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普遍重视辅导员的引进和补充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考核办法,主要体现在:一是考核目的不清。多数高校考核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发布考核通知、发放考核测评票、统计考核结果,对考核工作存在模糊认识。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多数高校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忽视了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工作时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评价,考核指标设计简单。三是考核主体缺失。辅导员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是青年学生,而青年学生不能作为辅导员队伍考核的主体,造成辅导员存在投机心理。四是考核形式单一。大多数高校采取组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工作,考核缺少创新性,不能真实、公正地反映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五是考核结果使用不恰当。考核结果多数应用于推优表彰和绩效工资发放,没有与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访学培训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考核的导向作用不明显。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背离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初心和目标,限制了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专业化发展和素质提升。

四、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

1. 强化理论武装,牢牢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的新论断和新思想,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7]指出“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5]。希望广大青年要“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贡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8]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指南。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并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切实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真学习、真理解、真宣传和真实践,加强自己对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和新征程的判断力、理解力和解释力,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措施,把讲话精神具体化、常态化、精准化和长效化,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质量。

2. 选优配足,紧紧抓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增长点

2017年10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标准,多数高校都存在专职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达标的情况,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管理300~400名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专职辅导员配备数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显。因此,高校要从发展战略和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辅导员配备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改革、破除制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选优、配足、配强专职辅导员队伍,逐步形成辅导员尽展其才,好辅导员不断涌现的工作格局,让辅导员队伍享受应有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拓宽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增长点,有效缓解辅导员队伍人员短缺的矛盾,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规模结构和能力素质满足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3. 突出中心工作,着力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点

高校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魂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其他一切工作的首位,精心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不断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切实发挥辅导员队伍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高校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做到严格准入、专兼结合,促进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有机融合,积极构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共同体,逐步形成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合力。

4. 创新评价方式,有效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动力点

2014年3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正式颁布实施。《标准》中有关辅导员职业能力部分设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理论与实践研究等9个一级指标[9],为新时代评价、考核辅导员队伍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因此,高校要结合文件规定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从重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的方向转变[10]。通过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科学规范、公正客观的评价指标,增设同行互评和学生评价,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师德考核,在职务晋升、培养发展、考核推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发挥考核评价结果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反馈、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激发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操守、创新精神和工作活力,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关心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伟大事业中,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五、 结 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强化责任担当,把辅导员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和追求,给青年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健康生活的贴心人和成长成才的助力者。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考核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