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个性化教学决策

2020-12-0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秩序理性个体

关 春 华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近十几年来个性化教学在中国教育界备受推崇,是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2005年,教育部副部长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是把现在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改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中也多次明确提出“个性化”目标。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本科教育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教学软件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学中得到推广与应用,但是教学实践的结果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整齐划一地播放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盛行,或是不顾学生情况,盲目减少讲授学时、放任学生的教学乱象涌现。可见,如何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索。

近年来, 关于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很多,主要是针对个性化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进行的探讨。这些研究对个性化教学理论及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却鲜有关于教学决策机制的探讨。由于实施何种模式教学是教学决策者的选择,需要决策者作出比较与判断,而不是简单的教学理念问题。研究教学决策机制可以找出影响教学决策的因素,为推动个性化教学决策提供思路。下面将借用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对教师教学决策过程进行分析,为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 制度经济学与个性化教学

1.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将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制度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已超出经济领域范围,扩大到了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研究内容包括人际交往规则、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国际规则及公共政策等,揭示了制度的起源、演化、内容及作用机制等。一方面,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在协调个体行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比如私人产权制度对激励个体努力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制度会导致个体采取不同的行动,因此,制度经济学也揭示了不同制度下个体的行动决策机制。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基础假设为研究个体行为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2. 个性化教学内涵及个性化教学模式

教师也是受制度约束的个体,就教学而言,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的个体决策行为。毕竟教学过程是一种创造过程,无法通过外部命令统一约束,特别是个性化教学更需要教师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因此个性化教学决策分析主要是研究教师个体的决策选择。

(1) 个性化教学内涵。个性化教学,是与大众同质教学相对的一个概念,其具体内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定义的差异也很大。本人采用的个性化教学既指允许不同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进度的教学模式,也指在培养目标一定的情况下,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安排。

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Gibbons认为个性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理想的情况是为每位学生实行单独的、恰当的教学,而不是一系列的教学方法。[2]国内学者也对个性化教学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其中李如密、刘玉静很具代表性。他们对“个性”进行了阐述,认为个体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有多种素质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个性”,教学过程应该适应学生独有的个性;同时个性化教学过程也要解放教师的个性以发挥教师的创造力。[3]尽管定义不同,但是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为适应个体需求而提供的“与众不同”的教学安排。

(2) 个性化教学模式。Heathers提出了一般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学中允许个体分别在学习材料及学习设备、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学习环境设置、师生组合、学习节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6个方面存在差异以适应个体需求,并指出个性化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4]。也就是说个性化教学模式应该是具备任何一种或几种上述个性化教学特征的教学安排。所涉及的体现个性需求的教学安排越多,个性化程度就越大。Heathers进一步揭示了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的责任:诊断、评价学生,制定课程计划,确定学习顺序等,强调在模型的每个步骤中,应该支持学生参与决策,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决定参与度[4]。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中变化的不仅是教学过程,师生关系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权力中心,学生也将参与教学决策。Heathers的研究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思路。

二、 个性化教学决策机制

与整齐划一的教学秩序相比,个性化教学过程显然更复杂,因为个性化教学过程会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显然更难以把握。不仅如此,个性化教学决策中权力中心的变化(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挑战与困惑。是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还是个性化模式?在何种程度上实施个性化教学?如何抉择不仅仅是转变教学观念就能够决定的,下面对如何抉择进行分析。

1. 关于“个人理性”的假设

(1) 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个人理性”的假设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理性”假设,另一种是“有限理性”假设。前者假定决策者拥有一切与决策制定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具有完美的预测能力,可以预知一切事情并作出理性评价和选择;而且可以在瞬间完成,无需成本,个体决策是个体有理性的最优化行为。但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假定很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及人类认知能力本身的局限性都决定了认识过程是反复的、无限的,同时,人们也无法完全预知未来;人们在理解、评价信息方面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有限理性”假设认同个体的偏好、目标、想法具有差异性且是变化的,并且决策制定者的信息及预测能力是有限的。个体为了搜寻、获取决策相关信息需要付出时间和资源,即信息成本。有时由于信息成本过于高昂,并且获得信息的有效性也无法事先预知,因此,个体会选择搜寻某些信息而放弃另外一些信息,决策时个体无法做到完全理性。柯武刚、史漫飞提出了局限的、适应性的理性:即现实中,主体不会追求绝对目标的实现而会依据现实调整既定目标[5]。社会学家西蒙称其为“过程理性”,他指出,人们所追求的不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优决策,而是令人满意的决策,人们会根据过往经验与现实情况调整预期[6]。

(2) 教学决策者的“理性假设”。就教学决策者而言,“有限理性”假设更符合现实。以个性化教学为例,相关决策的制定需要一系列与教学、学生个体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决策依据。相关信息和知识大体涉及5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个体、个性化教育或教学技术方法、决策执行和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教师要具备完备的相关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下面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关于教学内容。教师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相对丰富,但也不是完善的,因为教师个体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②关于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个体的知识和信息对于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而言也都是有限的,韩愈在《马说》中曾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识人之难。人类关于个体的一般知识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心理学科、认知科学等不断的发展),但是所知依然有限。关于个体的偏好、发展规律、成长经历、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学习潜质、学习目标等决策所涉及的具体信息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了解不可避免地处于一定程度的“无知”状态。③关于个性化教育及教学技术方法。这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知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除分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设计、评价方法等“传统”个性化教学知识外,掌握“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7]。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这些知识还需要创造性地使用他们,这对教师来说显然任务过于繁重了。对于任何教师个体来说,其所能掌握的或擅长的方法和手段毕竟是有限的。④关于决策执行。决策执行也是教师关心的问题,毕竟决策的终极意义是将其付诸实践。因此,有关决策执行的知识和信息也是教师必备的。但是,对于个性化教学而言,执行情况相对复杂。因为教师要在同一课堂上实施适应不同个体的多样化教学安排(如Glen Heathers的6个一般教学模式所示),很显然,这样的课堂使管理、监控、评价等都变得更复杂,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更复杂的是教学安排要与学生个体匹配(这也是个性化教学的魅力所在),匹配精准度越高,教学效率就越高。但是,现实中,由于决策者的知识、信息及分析判断能力有限,匹配的有效性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失败的匹配,或是效果不佳,而决策者无法预知这些知识和信息。⑤关于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完成后是否会实现教学目标,这是对未来的预测,教师事先是无法确定的。

综上所述,尽管教学决策者希望能够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但是,现实中,种种原因却使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有限理性”的假设更符合教学决策者的现实情况。

2. “有限理性”与教学决策的选择

由于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因此,教学决策也必然是不完全理性的。即不会详细规定教学中的所有可能情形及相应的教学细节安排,而只会在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按照教学计划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总体教学安排;将一些不确定的事情留在实际发生时决定,同时决策者也不会追求教学目标的绝对实现。也就是,不管教师制定何种决策,也不会追求每位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而是会依据经验、现状适当地调整教学及自己的预期,追求自己“满意”的教学。

(1) 传统教学决策。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通常情况下,课程教学计划、教材都是统一规定的,教师根据在这一总体框架制定具体的教学安排决策。在上述前提下,并在没有其他约束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偏好、知识、能力及经验依据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是有限理性的,信息成本是教师进行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整齐划一的传统模式会更具吸引力。因为,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教学活动统一;教师进行主讲、分析教材、提问、测试,整个过程学生接受指令,教学节奏主要由教师掌控。当然,教师也会依据现实教学反馈情况调整节奏。传统教学中,决策者主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搜寻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及合适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有关教学对象所需信息较简单,只需了解教学对象的整体信息,如学生年级、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学习的专业等。关于执行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有不确定性,但相对而言,不确定性较小。因此,在制定决策时,教师几乎可以确定执行情况。关于教学效果,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强调“教”,其隐含的假设是只要教了,学习就会发生,就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来说教学效果的可预见性增加,同时,教师会依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进一步调整教学或调整预期,以获得自己“满意的”教学效果。

(2) 个性化教学决策。与传统教学相比,个性化教学决策对于教师而言明显更为复杂,获取各方面信息的成本更高,而且决策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更大;因为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但是却不再有控制权。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要适应个体学习过程的需求;而教师决策时无法准确预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及教学安排与个体需求匹配情况,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更大。因此,个性化教学决策的不完全性会更大。不可能详细规定每种教学情况下个体与教学安排的确切匹配,而是留下一定的“空间”,这当然也是理性的选择。这些“空间”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个体情况)来决断,决策越不完全,不确定性越大,实现目标的风险越大,吸引力就越小。同时,决策者不会追求绝对个性化教学,也就是不会追求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个性化,也不会追求教学安排与每个个体的严格匹配;而是依据经验及有限的知识,追求自己“满意”的个性化教学。

3. 计划秩序与自发秩序

根据制度经济学,秩序包括计划秩序和自发秩序。在前一种情况下,人类行为直接依靠外部权威,通过指令、指示进行规范,建立秩序以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在后一种情况下,人类行为是通过自发自愿方式调节的。在自发秩序中没有权威,主体之间是平等的。计划秩序的有效性要求计划者拥有确立这种秩序的知识,对于复杂系统来说,信息成本对于计划者而言显然过高。因此,靠指示、命令来协调的有目的组织和合作在相对简单的系统中会很有效。协调任务越复杂,自发的有序化可能更有优势[5]171。

根据上述理论,教学秩序也可以分为计划秩序和自发秩序。基于计划秩序,教学过程完全依赖教师计划。所有教学任务、活动都依照教师指令来安排,教师是权威,是决策者。在计划秩序情况下,由于有限理性,决策者的计划和命令是以平均标准为基础的,忽略了现实的多样性。这种秩序对于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因为该模式下,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被忽略、被视为同质,整个系统被简化了。这样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制定计划,发布指示就更有效率。但是,现实是教学对象并非同质的,因此,对个体对象而言,整齐划一是不利的。

对于个性化教学模式来说,这种至上而下的命令模式很显然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承认了个体差异性,整个系统就会变得更复杂,在复杂的系统中建立计划秩序所需要的知识对于计划者来说负荷过重。同时,计划秩序的另一个要求是主体都理解指令并愿意服从,如果不服从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以确保执行。比如学生需要遵守教师指令,如果不遵守,教师会提醒、批评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学生遵从。但是前提是教师需要获得关于学生个体是否在认真按照要求执行的信息,但是获得这样的信息并不容易,特别是监控执行不同教学安排的学生个体,更不容易。

鉴于个性化教学的复杂性,完全依靠教师命令来协调全体学生个体行为很显然并不恰当。此时自发秩序可以解决个性化教学中的一些困境,自发秩序允许个体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或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安排。比如在完成同样教学任务时,学生个体可以寻求自己独特的方式: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合作方式也可以自行协商决定。在评价方式上,除了统一测试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多样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但是自发秩序是在教师设定的总体规则下进行的,而不是整个过程完全依靠自发调节,是有组织的自发调节;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明确每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价内容等,学生个体可以根据整体架构选择或是探寻自己独特的学习路径。可见,自发秩序是实现开放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开放式课堂教学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8]。

三、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教师是有限理性的。决策时,在没有制度约束或是激励的情况下,决策者会依据个人喜好、有限知识及经验等制定教学决策,追求自己“满意”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而不是绝对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决策者来说,传统教学更具确定性,且信息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更具吸引力。就个性化教学决策而言,由于个性化教学决策所需知识和信息更加复杂,同时不确定性也更大,因此教学决策的不完全性也更大。决策者会依据情况来确定个性化教学的程度,选定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环节,而不会追求绝对的个性化教学。有效的个性化教学不能完全依靠教师指令来调节学生行为,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自发调节来实现。即需要在教师制定的整体规则框架下,学生自发调节、探寻或选择合适的教学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可见,为了推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同时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本文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

(1) 减少个性化教学决策的信息成本。知识共享是减少信息成本的一个有效措施,这包括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比如成立教师团队,发挥集体智慧,促进相关信息的交流,推广经验,特别是比较成熟的模式,为教师提供关于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2)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将教师培训制度化,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及教学手段。涉及个体认知差异的跨学科知识及相关评价方法也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内容,为教师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并合理制定个性化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3) 减少不确定性。由于教师不再拥有教学的绝对控制权,所以,虽然学生的参与减少了教师的信息成本,但是与此同时,教师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教师无法预知学生个体的行动,甚至无法知道个体在决策时是否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而努力(学生在决策时可能存在敷衍及盲目性)。因此,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对教师决策的干扰,需要制定合理的师生间的协商反馈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其决策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自发秩序的建立,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毕竟在教学目标一定的情况下,仅凭个体偏好而获得的自发秩序对实现教学目标不一定有益,因此除了合理的评价监控机制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学生对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潜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律意识,以促进个性化教学中自发秩序的实现。

猜你喜欢

秩序理性个体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 让市场竞争更有秩序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秩序与自由
秩序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