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
2020-12-09刘静洋
刘 静 洋
(沈阳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要以提升党的组织力为重点,把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法宝。互联网已经全方位渗透到了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工作不可缺少的载体,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海量信息承载、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等传播特征给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是党建的优势,而党建工作的难题之一是全国9 000多万党员遍布全国各地,不易于管理。而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博、微信,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模式。特别是在高校,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与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也是掌控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主要阵地。
一、 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
1. 党建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进一步提高
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应用逐渐深入到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之中,以数字化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师生党员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互联网数字化逐渐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方向,也促进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向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方向发展。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及技术手段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直接、具体地体现出来的教育功能、宣传功能、学习功能等。隐性功能是指需要通过显性功能的发挥而促成的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的导向、规范教化、整合等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要坚韧不拔地多方面从严治党,循序渐进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媒体时代,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大众平台,扩充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党员发展公示等民主形式,促进了高校基层党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畅通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的渠道,也丰富了基层党员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途径。
2. 党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
新媒体时代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网络媒介,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搭建了众多平台,使高校基层党建活动载体更加灵活、生动、多样。传统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拘泥于开党会、上党课、记笔记,形式单一枯燥。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短视频、学习强国App等网络技术手段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更加丰富多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持续开设、创新和经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渠道叙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言语和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位置;从而增强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巩固高校基层党建教育,营造适合建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4]。
3. 党建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新媒体背景下,先进的科学技术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传统工作模式是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进行党建工作的。新媒体时代不仅包括线下学习,更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线上学习。在学习地点上,创造了随时随地的学习路径,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端实现在线学习;在学习时间上,实现了时时传播、灵活发送等功能;在学习方式上,增强了网络党建的互动性,符合当下基层党员对新时期党建理论学习的需求,不断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5]。
新时代现代化党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新思路、新载体、新形式、新途径突破传统党建模式的条条框框,整合各级各类党务、政务、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互通有无,丰富了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及表观。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快速甄别、筛选、分析有效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准确化,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 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时代趋势,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党建是基层组织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形式、手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转变传统工作方式,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党建,实现党务工作的现代化与信息化[6]。
新媒体时代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在于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简化、优化传统的党务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组织生活、强化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上。但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并未因为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而高效运作,在党建的工作规划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在网络党建的基本内容、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基本途径、人员配备等方面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网络党建工作的发展无法得到维持和保障。具体来说,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3方面问题。
1. “重口号、贴标签”,缺乏创新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基层党建宣传形式不断更新,尤其以微信公众平台宣传为主流方式。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平台设计及推广内容上刻板保守,不能与时俱进。平台背景设计通常采用大幅的鲜红色,政治感强烈,让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庄重肃穆的距离感;并且流于标签形式,缺乏吸引力。当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缺乏丰富的组织生活内容,基本是上传下达,循规蹈矩地遵循上级组织下发的各项指导意见。这样,很难调动高校党员师生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另外,有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不顾实际情况地生搬硬套,生硬地把非党建工作贴上“党建”标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把基层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可见,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网络党建工作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新鲜事物,开展的时间不长,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习惯了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老师来讲,工作方法习惯于简单“灌输”和组织“命令”;而且部分老师的网络新媒体运用能力较差,本能地排斥网络党建新模式。党建工作者对于网络党建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思想观念滞后,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想要完全适应新的党建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高校网络党建水平不高,学校党建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并且内容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学生抵触心理较强,参与度不高。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加强了对师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较多。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创新性;基层党支部活动内容单一化、程式化。陈旧、老套的党支部活动脱离日常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难以发挥党支部活动的实效性。
2. 工作缺乏互动性
按照传统形式开展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组织活动主要是为了传达文件与重要会议精神,缺乏活力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基层师生党员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大多沿袭传统且固定的工作模式,缺乏基层党组织应有的活力、动力与凝聚力。有时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形式主义较为严重;教育宣传效果不理想,没有真正发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的作用。特别是对于90后的学生党员来说,基层党建形式单一乏味,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高校基层党建平台多采用“强制性”手段推广内容,缺乏互动性和参与度,受众基本没有联络、交流和反馈的渠道,难以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3. 对新媒体技术应用重视程度不够,新媒体专业人才短缺
新媒体手段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技术不仅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也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互联网移动终端灵活多样的技术优势,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师生党员的教育内容。新媒体技术创新了高校基层党建的宣传手段,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中西方价值观念产生碰撞,考验着高校师生和基层党员的思想价值体系。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借助互联网渠道渗透西方价值观,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基层党员的信仰,造成个别党员的思想迷惑。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战场。把新媒体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是信息化的产物,具有时代特性。新媒体的建设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化建设过程,需要专业人才作为系统建设的基础。但是,当下高校党组织对运用新媒体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不够,新媒体专业人才短缺,缺少技术支撑。
三、 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策略
1. 增加基层党建新媒体人才储备
(1) 高校党组织要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党建工作者不仅要熟知思想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有较高的党性修养,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因此新媒体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者既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宣传教育,顺应新时代党建模式;还要将新媒体建设有机融合到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不断扩大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新媒体人才储备。
(2) 高校师生党员应转变教育理念。高校应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应用,完成党员教育形式的多方面的改进,集中基层党员的力量,齐心合力地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发展;重点推进高校新媒体党建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搭建新媒体平台,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准;增加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的团队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型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促进党建工作者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模式和教学手段,实现党课教学方式的创新[7]。
(3) 高校党组织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党建知识和娴熟操作新媒体平台的技术能力;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善于捕捉校园内思想文化动态。通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者接收与处理承载思想文化动态信息的能力,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载体。引进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新媒体平台管理人才,掌握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对青年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加强党建理论知识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2. 加强新媒体载体建设,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和服务性
(1) 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平台内容要“暖心”。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利用新媒体的视频、语音、图片、音频等技术手段,如QQ、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创新高校基层党建的表现形式,使党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党建工作更具有亲和力并深入人心,从而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 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有服务性功能。通过建设“智慧党建”网站和网上党支部、开通高校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党课微课等方式,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8]。通过多功能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平台,高校师生党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及党中央的最新文件,更加便捷地学习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既坚持严肃热情的红色文化,又要融合时代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变换风格,在视觉上吸引读者。利用党建理论促进工作实践,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通过提供文化性融入、个性化学习、数字化交往、智能化管理等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学习与工作[9]。
3. 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1) 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互动性。通过掌握学校舆论状态,第一时间了解师生思想动态;面对广大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共同建设积极发言和自主表达的网络机制新平台,形成高校师生互动交流的舆论环境;引导舆论,促进高校师生客观、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学习互动过程中,通过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互促进,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10]。
(2) 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线上学习、线下交流的实践平台,让每一个师生党员都能亲身参与进来。利用新媒体技术,设置教职工学习园地、教风和学风建设专栏等,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活动。老党员帮扶年轻党员成长进步,既发挥了高校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又紧密了师生关系。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广大师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4. 打造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特色
高校党委应该紧密结合本校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师生党员情况等,不断创新优化党员教育形式,培育本校党建品牌特色。完善的党建品牌应该是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化、品牌意识鲜明化、新媒体载体多样化、主题定位特色化,紧扣时代脉搏与高校党建工作重心。
通过党建网站、党建微信、党建微博等形式,创建集展示宣传、思想教育、互动学习、讨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内容形式多样的党建品牌。不断提高党建品牌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新媒体活动载体,实现高校基层党建促学校发展的目的。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的同时需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整合网络资源。
打造独具魅力的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注重办学特色,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以党日活动为载体,注重抓基层党支部、抓日常规范、抓经常教育,落实党内学习。高校基层党支部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展馆、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组织师生党员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建立“党员之家”QQ群与微信群,开办网上“微课堂”“掌上课堂”,打造独具魅力的高校党建品牌。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强大的技术优势,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扩大新媒体人才储备,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与互动性,打造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特色。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巩固高校基层党建阵地,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的有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