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2020-12-08张赞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问题生案例分析德育

张赞赞

[摘   要]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会遇到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教师的亲身经历,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形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及转化“问题学生”的理论对策。

[关键词]问题生;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6-0087-02

一、案例呈现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年我执教七年级(4)班,并担任该班班主任。初为班主任的彷徨与忐忑还未平息,班上一位名叫余某的男生就进入我的视线:超过学校规定的报到时间他还迟迟没来,我只好打电话询问。再三催促下,他才被父亲领来办完了报到手续。开学初,他每天都能准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偶尔开点小差,经教育也能很快端正态度,成绩在班里还算得上优秀。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让我束手无策。他上学迟到次数呈增长趋势,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萎靡,作业不按时完成,从最初的生病请假演变为无故旷课,和先前的他判若两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作为班主任的我心急如焚。

期间,我和他父亲多次通电话反馈他在校的情况并询问其在家状况。他父亲表示也非常奇怪他学习态度的大转变,于是,我提醒他父亲在家多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有异常情况及时和我沟通。一天早上,他父亲来电话急匆匆地告诉我,发现他在家玩电脑游戏常常到深夜甚至凌晨,周末上网更是肆無忌惮。很明显,余某已经上网成瘾,问题的根源查明后,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对于他,我和任课教师可谓费尽心思地劝说与引导,目的就是让他能早日迷途知返。我和他多次谈心,他态度都很诚恳,但是从不会透露自己的任何想法,我也曾把他的父亲请到学校就他的教育管理进行沟通,但都收效甚微。

这样一个曾经算得上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通过家访,我进一步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他生于二婚家庭,母亲只顾赚钱,对他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母子之间基本零交流。父亲为了养家糊口,能给他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机会,在离家较远的镇上工作,每隔两三天才回家一次,回家也只是偶尔过问他的学习情况,每次余某都能搪塞过去,父亲之前根本没有发现他玩游戏的事。另外,我从其他学生处也了解到一些关于余某的信息,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喜欢和人交流,几乎没有朋友,读小学时也经常迟到甚至旷课。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寄情感于网络,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二、案例评析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初中生在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感,但在辩证思维刚刚萌芽,思想方面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情绪体验缺乏成人的深刻和稳定,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听从父母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此时,如果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因素,就会导致其在思想、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成为“问题学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具体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教育从家庭开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以树为喻,家庭教育是树之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似枝叶。树根坚实,枝叶繁茂如锦上添花;若树根不坚,即使枝繁叶茂,也难成参天大树。孩子在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可以追溯到家庭。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父母的文化背景、教育方式、家庭结构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本案例中,余某父母常年忙于赚钱,疏于对他的管教和监督,更谈不上对他的关心和照顾,因此造成他情感上的缺口。

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没有办法做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教学管理。虽然有些学校实行的导师制和成长伙伴制能帮助学生成长,但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的现象仍是绝大多数学校的常态,因此教师面对班里的问题学生有时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由于就读农村初中的都是居住在附近的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时也受学校场地、管理人员等限制,所以对学生实行的都是走读制。这样一来,很多学生放学回家没有父母、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就不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回到家可能会无拘无束地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甚至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事。像本案例中的余某,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在家对他的管教甚微,给予的爱和亲情较少,加上他自身较差的自觉性和较弱的自律性,放学回到家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就会上网玩游戏成瘾。

3.社会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调查发现上网人群大多数以青少年为主。网络信息参差不齐,一方面初中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及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加之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网络监管不力,存在一些色情、暴力等网络游戏,因此,在网络游戏面前,年少的初中生经不住诱惑,被他们的行为和判断能力误导了,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导致他们正常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改变,有些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4.学生方面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意志力不够坚定,喜欢我行我素,加之农村部分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读书不够重视,造成他们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态度不端正。因为在学业上找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于是部分学生就把目标转向了网络游戏,想在游戏中找到自我、找到归属感。就像本案例中的余某,由于自制力不强、识别能力差,为了释放内心无处安放的情感,最后放弃学业,选择了游戏。

三、理论对策

对于本案例中的德育问题学生,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去对待,而应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1.家校合力,双管齐下

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余某的家庭情况和行为习惯,决定采用联合其父母共同商讨、合力教育的管理方案来改变余某目前的状况。首先,从其父母入手,让他的父母能改变家庭氛围、改善关爱态度,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对余某的教育问题,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让他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其次,教师和同学的关心也必不可少,班主任要多找他谈心聊天,打开他的心扉,让他主动能与别人交流沟通,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同学之间施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他摆脱学业上的困难,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课余活动主动邀请他参与,与班级共同进步。这样,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余某改变。

2.持之以恒,动之以情

遇到问题学生,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切不可手足无措。因为和问题学生间可能要打一场“持久战”,他们在行为上经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出现多次反复,这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需要教师做好持之以恒、反复引导的准备工作。罗森塔尔的“人际期望效应”实验告诉我们,要对学生抱有期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和包容,在情感和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关心和期待,而不是另眼相看。

其实,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内心都是渴望上进的,本案例中的余某原本可称得上是优秀生,但受一些外在消极因素的影响,让他变得不相信他人,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世界里不与人交流。教师不妨换位思考,从他的角度揣摩思想、聆听心声、包容缺点,从各方面给予他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的心理对抗,最大限度地尊重他、关爱他、鼓励他。一次次触碰心灵的谈话,一次次走心的关爱与激励,用真诚和宽容肯定可以打动他。持之以恒,反复引导,即使是冰山也终有融化的一天,让他从心底真正接纳你,把你当作朋友,向你吐露心声,做到师生间的和谐交流。这样班主任的转化工作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教育才会奏效。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不可盲目开展、不可空洞说教、不可轻易言弃、不可以势压生,而应该摸清情况、真诚相待、持之以恒、因材施教,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用热情和爱心去感化教育每一个“问题学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閃光点,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问题生案例分析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转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