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08朱春丽黄清华陈茜琴
朱春丽,黄清华,陈茜琴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多种,其中病毒性肝炎为主要因素[1],而乙型肝炎最为常见。由于肝硬化后门静脉压升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血管突起匍行,破裂后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呈不断增长趋势[2],照护措施不周全对患者预后可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该病的护理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由于住院患者较多,传统护理方法常以护士为主导,可能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护理,而家属与患者接触最多,若能积极配合医务工作者进行护理,对患者康复有利。另外该疾病可引发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邀请多科室联动协作必要性较大。本研究采取多方联动干预,观察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探讨更适合患者的护理方式,取得一定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 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7.3±3.5)岁;失代偿期肝硬化14 例,静止性肝硬化16 例。对照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46.8±4.1)岁;失代偿期肝硬化18 例,代偿期肝硬化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指证[3];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意识清楚,沟通顺利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心肺肾器质性病变者;患有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根据常规诊疗程序接待并予以照护,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充血容量等基础措施;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大出血者下肢适当抬高并取头侧位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观察呕吐物、粪便颜色变化;遵医嘱常规给予保肝、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纤维化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开展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适当安抚患者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多方联动干预,具体如下。多方联动体系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患者家属及多学科团队共同构成。患者入院时,主管医生及护士接待患者及家属并做情况介绍,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帮助其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住院期间,及时向患者家属解释患者治疗情况,并取得家属配合;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家属共同向患者做健康教育,责任护士侧重于疾病相关知识,患者家属侧重于心理支持;当患者情绪低落或躯体不适时,可通过分享有趣故事、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患者若有疑问时可及时询问医务工作者,医生需向患者讲解治疗方式和治疗原理,使患者对治疗效果有正向期待。记录患者抗病毒用药史及是否已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严密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若肝功能出现恶化,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用药。每天根据患者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诊疗的认知程度与治疗态度实施个性化教育,完善疾病概念,形成防治知识体系。督促患者保持良好作息习惯,并且根据病情变化请求多学科参与护理。例如感染科、呼吸科,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咳嗽引发二次出血;如患者有穿刺抽取腹腔积液指证,抽取完毕后需做好包扎,及时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并预防感染。患者出血较多时营养状态较差,可邀请营养科医护人员参与,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制订合理饮食计划,减少盐、水摄入量,避免再次损伤肝功能;禁止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咖啡,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导致出血;若出现严重呕血症状,则予以禁食至少1 d,基本止血后可逐渐恢复流质食物。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及巩膜颜色,定期检查血清肌酐等,预防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患者家属若发现患者不良情况,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患者家属三方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共同解决问题,并且相互监督落到实处,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1.4 评估标准
1.4.1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法(VAS)[4]评估疼痛情况,根据患者面部表情对疼痛进行评分,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4~6分表示中度疼痛,疼痛影响睡眠,但可以忍受;7~10分表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得分越高,患者越疼痛。
1.4.2 希望水平
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5]评估希望水平,该量表包含12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4分,总分12~4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希望值越高。
1.4.3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74)[6]评估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4个维度,共计35个条目,经换算后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止血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二次出血率)。比较干预前及干预5 d后,两组患者VAS,HHI和QOLI-74评分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止血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二次出血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5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两组患者HH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和HHI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5 d后,两组患者QOLI-74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QOLI-74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病发展迅速,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健康且预后较差,因此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尤其重要。患者在院期间有医生护士及家属陪伴,对治疗期待值较高,因此对医生护士工作表示支持,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如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不食粗糙食物,且保证忌酒,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出血时做到禁食等,因此康复状况较好。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常会伴有肝区疼痛,且在多次出血后,患者易出现消极失望情绪,从而不配合治疗,影响预后。此次采用多方联动干预后,发现患者疼痛评分有所下降,希望水平有所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干预后患者能够认真配合治疗,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从而可以缓解病情,减轻疼痛。另外在家人陪伴下,患者情绪好转,注意力被转移,减少了身体不适感,疼痛评分也有所下降。医护人员采取积极治疗手段,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该病病因、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健康状况,做到不害怕、不紧张、坦然面对,加之在多科室联动合作下,患者营养状态良好,基础治疗及抗感染效率更高,有利于快速恢复,同时患者自身也更易于对康复及未来生活有信心,提升希望水平。患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常伴有黑便、头晕、贫血等症状,大量出血可能导致患者急性失血性休克[7],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患者入院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缓解病情,改善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表明,采取多方联动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医生、护士作为治疗主体,对患者做到耐心热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避免其产生恐惧与陌生心理,同时认真倾听患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从而保证护患关系良好。另外患者家属也配合医务工作者,帮助患者排解心中烦闷,协助患者做好日常治疗活动和康复锻炼,使患者在情绪、躯体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多方联动干预后,可提高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减轻疼痛感,加快康复,有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