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2020-12-08廖晓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链式性休克限制性

廖晓红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了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大量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致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创伤性休克较单纯失血性休克病理、病因更为复杂,救治难度更大[1]。液体复苏是用于创伤性休克救治的重要措施,可通过早期、快速扩容,有效维持血容量及血液动力学稳定,补充细胞内液体流失,改善微循环,保障充分的氧运输,减轻创伤、失血造成的不良影响[2-3]。然而创伤性休克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救治不同阶段对液体复苏要求不一,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实时控制液体输注速度及输注量,以保证复苏治疗效果,减少创伤性休克后期并发症[4]。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是一种高效、全面、个体化的急救护理模式,有助于增强救治效果[5]。本研究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中采取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旨在探讨其对复苏效果和救治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实施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期间收治的43 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期间收治的43 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8 例,女15 例;年龄19~68 岁;车祸伤21 例,坠落伤17 例,刀伤5 例;闭合性损伤11 例,开放性损伤32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6 例;年龄18~68 岁;车祸伤21 例,坠落伤16 例,刀伤6 例;闭合性损伤13 例,开放性损伤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6]中相关标准;年龄16~70 岁;均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单纯失血性休克;伴有严重颅脑损伤;存在严重脏腑功能不全或既往有脏腑功能障碍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入院后立即送入急诊室,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尽早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并常规进行急诊室、手术室、ICU等院内救治转运,转运过程中不同科室进行常规护理交接,无专人进行液体复苏救治跟踪。观察组采取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具体如下。第一,护理模式:以抢救时效性优化急诊救治环节,且在多部门转运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全程跟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指标变化,落实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跟踪记录,将各环节进行无缝隙一体化对接,并进行链式管理,以便及时根据病情调整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式。第二,具体内容:接诊后医师立即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静脉穿刺方式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评估基本病情,通知手术室及ICU做好准备,并根据出血情况落实止血前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确定患者受伤情况,持续进行生命指标监测,立即采取止血、休克纠正、损伤修复等措施,确保伤情得以有效控制;出血控制后立即进行足量液体复苏,并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生理特点及心、肺耐受度调整液体输注速度;血管充盈期则减少输液量,减慢输液速度,并适当使用利尿剂[7]。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复苏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救治结果。统计两组复苏开始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时间越短则表示复苏治疗效果越好。救治期间统计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救治结果评定标准如下。有效: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昏迷:生命体征存在,但意识完全丧失,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刺激反应丧失或迟钝;死亡:生命体征消失。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复苏效果

观察组复苏开始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复苏效果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3 救治结果

观察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救治结果比较 例(%)

3 讨 论

液体复苏治疗主要适用于围术期或外科急危重症患者,是创伤医学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机体酸碱代谢及水电解质平衡中效果显著[8-10]。限制性液体复苏是通过控制液体输注速度,维持血压在人存活所需的最低范围内,于出血彻底控制后再根据患者情况充分补液[9-10]。此方法能够适当恢复组织器官血流灌注,还可避免出血期间大量补液引起的血液丢失,以及对机体内环境及代偿机制的影响[11-12]。研究表明,创伤性休克病情进展不同阶段,液体复苏方式均有侧重选择,临床需重视创伤休克患者的整个救治过程,根据患者情况加强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13-15]。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临床主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救治需求实施针对性护理,以确保护理服务链的完整性和紧密性,并能更好地满足患者救治需求,提升临床护理质量[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复苏开始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救治中采取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根据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特点,将整个救治过程分为出血未控制期、出血控制期及血管充盈期。在出血未控制期,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及补液量,以利于止血等救治措施的进行,避免扰乱机体内环境,降低创伤后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出血控制期,充分补液能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恢复组织器官供血、供氧,利于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在血管充盈期,患者机体功能已逐渐恢复,组织间液开始回流入血管内,减少补液量则可避免血液稀释导致的凝血障碍[18-20]。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可提升液体复苏效果,提高救治有效率。同时,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注重患者在不同科室轮转期间的全程监控,根据不同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将血压控制在维持机体需要的最佳平衡点,更好地把握救治时机,尽早纠正休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临床应用较少,且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临床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指导其他危重症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链式性休克限制性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研究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线性表成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
上海全链式布局电影产业显成效
链式咨询看浙江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