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创新思维

2020-12-08彭绵英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学课蚯蚓学法

◎彭绵英

我从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必须从教材的使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相关媒体的使用上进行创新才能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

(一)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找出各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式的迁移教学。如在教学《电磁铁》课时,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磁铁和磁性知识;在教学《水的浮力》一课时,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物体浮和沉的知识,这样使前后册的知识有机地结合,更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

(二)在同一册知识中,找出各课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联系教学。在科学课中,特别是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中,知识联系相当紧密,教学时找准其中的联系,让学生形成完完整整的知识概念相当重要。在教学中运用前面课文的知识可以为当堂教学作好铺垫,而当前知识又可为下节课的知识学习打下伏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上下几篇课文间的相互联系。

(三)在科学课中,同一节课的内容中不同的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还要善于抓住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有机地组合,根据需要对不同的知识点有所侧重,教学的顺序也可作恰当的调整。如在教学十一册《岩石也有变化》这一课中“河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时,教材中先通过一个卵石形成的模拟实验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将大自然中卵石形成现象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教师也可以通过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先感受(自学),再讨论其成因,最后用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互学)

二、突破教学常规,科学选择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中,常规方法是按照书上的模拟实验进析教学,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地里去“找”蚯蚓,最后让学生比较,谁找的蚯蚓多?在什么样的地方蚯蚓多?最后让孩子得出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后一种方法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这种“比赛”,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的知识也更加牢固。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小范围限制,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参观、采集等,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学法指导上创新

在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善于为学生架设学习知识的桥梁,使学生享受自我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善于抓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并将系统知识分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个突破,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最主要的形式,而一些较为难见的自然现象、抽象的图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立体动画等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采用较适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花卉的生长、煤的形成、化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资料播放,让学生掌握其变化规律;火山爆发、地震等现象也可通过视频资料进行介绍;磁铁的磁场、磁力线等则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动画课件来反应。

总之,科学课堂的教学可以有多形式,在教法上,学法指导上等进行创新很有必要。也只有创新的科学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科学课蚯蚓学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难忘的科学课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科学课教学反思
保护蚯蚓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