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握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2020-12-08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中心小学,宁夏 中卫 755221)
一、层层深入,扩展认识
有一些工具在教学之前,学生认为他们已经会使用了,如大部分的孩子拿到计算器之后都能进行一步的四则计算,拿到尺子后也能画出线段,有的老师就认为这样的内容没什么好教的。其实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虽然常见,但孩子们会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更多的特点和功能可能还是没有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应先从学生的使用习惯上加以指导,再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加以扩展,不断更新孩子们对这些工具的局限性认识,使他们能更全面更到位地认识和使用这些工具。
例:《计算器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就可以从四次有目的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方法,认识到计算器在探究规律方面的作用,使他们对计算器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一)第一次操作:学会在计算器上进行简单的运算
用计算器计算:589+642 16985-5546 4096÷16 1234568×6
1.引导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的优势,是可以比较快地算出答案。
2.指导学生掌握输人数字的方法,在完成589+642 6985 -5546 计算之后,师做了两个动作(一是眼看一下,手指点一下;二是眼看一会儿,手指点好几下),让学生对比这两种输人方法。指导可先看清后再一次性输入,当遇到式子中有比较大的数时,可以分成两次或几次输人,但不要看一个数字输一次,这样容易出错。
3.指导学生要仔细看清数字,1234568×6 这一题学生容易看成12345678×6。
(二)第二次操作:学会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5967+5428 68×37 30÷3 54854×0 以上四题进行对比,前两题数字较大用计算器较快得出答案,后两题用口算更为合理。所以,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应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算法。
(三)第三次操作:学会灵活地使用计算器
1.用计算器计算
2652-56×18,会出现两种答案:1644 和46746,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判断哪个答案不合理。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教师介绍计算器的种类:有智能型的、科学型的、傻瓜型的。用傻瓜型的计算器进行混合计算时,如果没有用上功能键,那就要按四则运算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功能键“M+”和“MR”的使用方法。
二、方法多样,把握本质
在生活中,人们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常根据生活的经验,创设出多样化的工具,这些工具在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人们在正确理解工具的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条件和环境而得到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的工具。这些不同的工具正是教学的一个资源,但为什么用了不同的工具,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其中奥妙在哪儿呢。通过对比,找出在变化工具中蕴藏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工具的内涵和外延。
例:《圆规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可让学生在观察几种不同画圆工具的使用中,发现出几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再把这样共同之处与圆的特征相联系,从中体验到圆的一些本质特征。
(一)感知不同的画圆方法
1.师:我们学习圆的认识,如果要你画一个圆,你准备借助什么工具呢?(学生:圆规、圆形的物体)
2.师:在纸上我们用圆规画圆,但在操场上体育老师想画一个大圆,没有那么大的圆规,那么该用什么画圆?(讨论得出:用一根长绳就可以画圆)
3.师: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想在沙地上画圆,有什么办法呢?(讨论得出:手就是工具,固定拇指,小指绕拇指旋转一周画圆)
(二)比较沟通工具与圆的联系
1.师:以上三种画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得出:都借助工具画圆,有一个固定点、一段固定的长度、都旋转一周)
2.画圆的方法与圆的特征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根据画圆的过程来说明一下圆的特征?
三、追根溯源,掌握方法
在学习工具的使用中,有不少是教学中的难点,如量角器的学习,不少老师把它们的学习当做一种技能的训练,在指导使用方法以后,就组织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不断的纠正和强化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做法既费时又费力,总有不少学生不时地出现错误,老师只好反复地强调使用方法。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为什么工具要做成这样,做成这样可以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教学中揭示这些工具的本质,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教学可能就是另一种思路。
例:《量角器的教学》这个内容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时常引导学生记住使用的方法“对点、对边、读刻度”,但结果却是学生常把量角器放错了,或把内外圈的刻度读错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量角器设计成半圆形而不设计成像直尺那样的呢?量角器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下面以全国比赛第一名的强震球老师执教《角的度量》为例,他对量角器教学的独到之处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他既成功的揭示了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又让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效地学习了量角器的使用。
(一)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活动角比,也可以用活动小角(每个10°)比,再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感受到后一种方法的优势。
(二)渐变出半圆形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到用活动小角的不便,得出把小角合并成为一个半圆形的工具,并练习用这样的工具进行测量。
(三)对半圆形工具的细化:在用半圆形工具进行测量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引出把它进行细分,认识1°,使测量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
(四)对半圆形工具加上刻度:用细化后的工具进行测量时发现读数不方便,引出给半圆形工具加上刻度,巧妙地设置了不同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的作用,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也产生了。
(五)总结方法:让学生用成型的量角器进行测量后对测量的方法进行总结。
总之,对于工具的教学,我们要把握工具的本质特征、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充分的有深度的思考,那么教学才会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