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中的的作用及具体方法
2020-12-08王雪燕
王雪燕
(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急性损伤所致的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常用手段,主要利用透析液和血液之间的浓度差,通过对流、弥散等方式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和多余水分清除,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由于血液透析是维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所以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透析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风险事件发生[1]。因此,临床应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引起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2例,均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标准,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不清或依从性较差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8~69岁,平均(49.5±3.6)岁,其中原发病为高血压肾病20例,糖尿病肾病11例,10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32~65岁,平均(48.9±3.8)岁,原发病为高血压肾病18例 ,糖尿病肾病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方 法
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增强患者配合度,并给予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等多方面指导。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为:(1)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2)透析室严格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每天定时清扫,透析结束后开窗通风。透析室每日使用紫外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和循环风机净化空气,定期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含量。(3)加强对透析仪器设备的检测,严格按照流程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故障和隐患,保证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确保患者的透析安全。(4)血液透析前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出现。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液增长的量,透析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血流量,以预防心功能障碍的发生。(5)血液透析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对于患者置管处皮肤红肿、破溃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控制感染的发生。(6)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对躁动不安的患者适当约束,经常巡视,预防突发状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发生内瘘穿刺失败、穿刺针滑脱、血路连接不紧密、心功能障碍、置管流量不畅、置管处感染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使用健康调查简表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以及心理功能等维度进行评分,各维度评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用(±s)表示,并实施t检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共发生风险事件4例,其中内瘘穿刺失败2例,穿刺针滑脱1例,血路连接不紧密1例,总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中有12例出现风险事件,其中内瘘穿刺失败4例,穿刺针滑脱2例,血路连接不紧密1例,置管处皮肤感染2例,置管血流量不畅2例,心功能障碍1例,其总发生率为29.3%,对比差异明显(x2=4.9697,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护理后的物质生活评分为(93.7±4.1)分、心理功能为(94.1±2.8)分、躯体功能(93.7±2.7)分,社会功能(95.5±2.3)分,与对照组的(82.8±2.9)分、(84.7±3.3)分、(86.5±3.4)分和(83.4±3.9)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13.8978,13.9076,10.6186,14.9745,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虽然具有较好疗效,但同时也应辅以有效护理干预,若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性,也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能够预见性地对患者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总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能够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护理风险,确保患者血液透析的顺利开展[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