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维教学模式: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08陈少武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言维度

◎陈少武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感悟和引领本科各专业学生透过千年文明传承、百年沉沦抗争、七十年复兴辉煌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过程,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为了达到这样的课程目的,我们不断探索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努力实现两个转化,一方面把庞博深厚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情理交融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方面把情理交融的教学内容体系转化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信仰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五维教学模式。

第一维:教师要求并引导学生们收集整理大批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早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留下的历史名言,例如林则徐、魏源、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宋教仁、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仁人志士的真知灼见。教师指导学生做成课前两分钟分享的五张PPT,学生认真分享后,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意见,学生修改完善后,期末上交六张PPT,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张(名言选定,讲述者,展示时的照片),第二张(名言出处),第三张(作者简介),第四张(选择理由),第五张(启发分享),第六张(其他同学分享的名言)。这一维度主要是引领学生以自身主体性的选择视角,个性化地靠近某个历史人物的语言遗存,并透过对历史名言和历史人物收集、整理、PPT制作、课前分享、聆听记录等来触摸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并锻炼自身表达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和时代的学习史。

第二维:教师要求并引导学生们阅读教材,熟读目录、各篇综述和各章节内容,对三篇综述和十一章文末的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努力表达,撰写读书报告。这一维度主要是引领学生以教材为本,在阅读教材和文献过程中,培养阅读力、理解力、记忆力、表达力和转化力,系统、完整、规范地掌握历史资料、历史事实,懂得历史研究、历史教育与宣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第三维:教师要求并引导学生们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政论片《复兴之路》,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为视角,运用具体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救亡图存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中西力量对比,特别是文明较量中体味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体味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懂得在全球视野下中国道路之抉择的艰难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这一维度主要是引领学生通过优秀视频资料直观而生动的形式与维度,近距离触摸历史的温度、厚度和力度。

第四维:教师要求学生参观在沈阳本地尚存的一些中国近现代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如辽宁省博物馆、张氏帅府博物馆、九一八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陈列馆旧址、中国工业博物馆等。这一维度主要是引导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史迹、史物、史料的直接观察、感悟和思考的方式,零距离接触和理解历史的回响,从而生成历史的理性智慧。

第五维:教师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整合与转化,以专题的形式,将中国近现代主要的历史脉络、历史主流本质、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问题和重点的历史内容做系统地梳理,例如近代中国国情与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演进等,使学生通过老师系统的专题讲授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这一维度主要是以专题化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性,点燃、唤醒和激活学生“学”的主体性,让广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综上,五维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的主导性为教学基本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五个维度来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感悟历史魅力、理解历史主流本质,推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在教学效果上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锻炼;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并将过程评价寓于过程资料收集与管理中。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言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名言
人生三维度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