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护理对盆底重建患者术后并发症、康复进程及预后的影响

2020-12-08陈玉静沈连迎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7期
关键词:哑铃盆底康复训练

梁 娜,陈玉静,沈连迎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471003)

盆底功能障碍又称盆底缺陷,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功能减退、损伤或组织缺陷所导致的一组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30%~40%[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逐年上升。盆底重建是目前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盆底整体修复重建手术,使盆底解剖结构得到恢复,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效果良好[2]。盆底重建术包含女性盆底重建外科、泌尿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对术后护理提出较高要求。加速康复护理是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达到降低患者心理、生理创伤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加速康复进程,提高预后的一种护理模式[3]。有研究显示[4],加速康复护理在多学科交叉复杂患者康复中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本研究将观察加速康复护理对妇科盆底重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进程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1月在我院接受盆底重建的103 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53~75岁,平均(63.82±3.49)岁;病程2个月~17年,平均(1.92±0.67)年;孕次1~5次,平均(2.11±0.83)次;已绝经29例,未绝经35例;伴子宫脱垂27例,阴道前壁膨出11例,阴道后壁膨出13例,压力性尿失禁21例。

1.2 方 法

以加速康复护理理念为指导,对所有患者实施促进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①根据患者学历、认知能力、对盆底重建相关知识的需求侧重点,向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对于认知能力较强,但对盆底重建相关基础知识认知不足者,可向患者发放图文结合健康宣教手册,通过健康宣教手册内容的宽度和深度方面满足患者对盆底重建相关知识的需求。对于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者,可利用病区多媒体设备播放事先制作的盆底重建及盆底重建功能康复相关视频,通过对患者的视觉刺激加深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帮助患者对盆底重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减轻患者因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所引发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对术后盆底康复训练措施的正确性和训练动作规范性创造良好知识基础,保证术后康复训练效果,加速术后盆底功能恢复。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根据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和支持,充分利用家庭支持和亲情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术后通过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指导,阴道患者的注意力从关注疾病疗效或疾病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方面转移到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面,以及通过康复训练所获得的盆底功能恢复程度方面,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③术前3d进行会阴准备和胃肠道准备,每天用0.1%聚维酮碘消毒会阴并冲洗阴道,每天用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行温水坐浴,保持会阴部清洁,术前1d剔除阴毛。术前3d口服果糖类药物,必要者给予开塞露通便,促进宿便排出,术前6h禁食,3h口服葡萄糖稀释液200ml,或巧克力600g以补充体能。④指导患者训练腹式呼吸、床上排便等自护技巧,要求患者熟练掌握,为术后护理提供保障。评估患者整体营养状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为机体提供充足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为术后加速康复提供营养支持。⑤术后加强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无菌干燥,敷料无脱落,妥善固定尿管及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确保收集袋低于体位,以防尿液或引流液逆流。术后6h可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鼓励进行肢体运动,每天按摩下肢2次,预防下肢血栓形成,逐渐进行下床活动,可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恢复。⑥指导患者根据呼吸频率进行会阴肌、尿道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与放松训练,每次收缩保持5s后再放松,逐渐根据呼吸频率实现与呼吸同步,即吸气时收缩肌肉,呼气时逐渐放松,每天训练3次,每次20~30min。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合适重量的阴道哑铃训练,指导患者蹲位或仰卧位,将阴道哑铃圆头端放入阴道2~3cm深度,然后站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收缩阴道和肛门括约肌保持2~3s,再放松阴道及肛门括约肌2~3s,如此反复收缩30s,每天训练3次,以盆底收缩时阴道哑铃不脱落为合格,可逐步增加阴道哑铃重量,同时可在阴道哑铃训练时增加行走或上下楼梯,均以阴道哑铃不脱落为合格。每天运用由广州杉山公司生产的PHENIX 盆底康复训练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生物反馈刺激,设置生物反馈治疗仪电刺激频率为8~32Hz,脉宽350~750μs,刺激强度以患者可感觉到盆底肌肉随刺激频率有规律的跳动,而不感觉到疼痛为宜,若患者存在盆底肌肉疼痛,可适当调整电刺激频率和脉宽,以保证促进盆底肌纤维收缩力,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痛苦为宜,每3d一次,每次20min[5],共刺激康复2个月。

2 结果

本组103例患者术后出现网片侵蚀2例,切口感染3例,尿潴留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62%;康复指标方面: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25.93±8.2)h、平均首次排气时间为(9.15±2.43)h、平均首次排便时间为(42.93±6.72)h、平均住院时间为(7.81±1.24)d;预后方面:于术后3个月复诊时,向患者发放盆底功能障碍简表-7(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对患者盆底功能预后情况进行评价,PFIQ-7 和PFDI20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盆底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均对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表示满意。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多发生于老年女性,主要与分娩时第二产道延长、产道损伤、盆底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力下降,阴道收缩力降低,造成盆底肌松弛导致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尿失禁、粪失禁等,不仅影响盆底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伤害。盆底重建术是通过手术整形修补手段恢复盆底组织正常解剖结构,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的治疗手段。有研究显示[6],盆底重建可有效实现盆底组织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和位置,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盆底肌肉及韧带收缩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盆底重建是泌尿外科、妇科、盆底重建外科、整形科等多学科交叉学科,对围手术期护理提出较高要求。加速康复外科是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目的为通过护理干预达到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和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资源,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在多学科交叉和复杂患者的护理中收到良好效果,为盆底重建患者护理改进提供新思路。

常规护理的目的同样为促进患者康复,但对于盆底重建患者,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只是机械的实施护理措施,忽视患者需求和病情进展及预防[7]。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紧盯加速患者康复这一最终目的,在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生理现状的基础上采取有目的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和个体化针对性健康宣教,使不同认知能力和护理需求的患者对盆底重建治疗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并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术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并能够借助健康宣教指导的康复技巧,有效提升患者康复训练规范性,进而提升康复效果,加速术后康复。重视家庭支持等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病耻感,充分利用亲情和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进而提升治疗依从性。高青青等[8]研究证实,术前充分的胃肠道准备和会阴准备可有效降低盆底重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运用加速康复护理理念,术前充分准备患者胃肠道和会阴术区,为手术提供良好机体环境,避免术中代谢废物或阴道分泌物污染切口,对预防术后网片侵蚀和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术后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护理避免切口感染,加速切口愈合,并提升切口愈合质量;局部按摩、肢体功能锻炼等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胃肠道恢复,缩短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也证实这一理论,并将其定为加速康复外科的基本措施之一[9]。李琼[10]研究显示,运用盆底康复治疗仪配合阴道哑铃训练和提肛肌收缩运动可有效促进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恢复。本研究在盆底重建术后运用盆底康复训练生物反馈治疗仪对盆底肌纤维收缩力进行训练,同时配合阴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锻炼以及循序渐进的阴道哑铃训练,有效促进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保证盆底重建治疗效果;而术后盆底功能训练护理指导,使患者盆底康复训练更加规范,提升康复效果,进而加速盆底功能康复,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盆底重建患者实施加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进程,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哑铃盆底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饮料瓶改成哑铃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