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Ⅲ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的护理措施
2020-12-08毛璠
毛 璠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
放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易造成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可有效抑制患者恶性肿瘤的生长与发育、杀死肿瘤细胞,但该药物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时,对患者的正常细胞,尤其是类似上皮细胞的增殖旺盛细胞,如骨髓细胞、生殖细胞及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极大[1]。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即药物剂量增加,其治疗效果也增加,但对患者的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故为使患者尽快度过骨髓抑制,我科以5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有效护理干预护理,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0月入住的52例同期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2例,女20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3.48±4.31)岁,其中14例鼻咽癌,12例乳腺癌,11例宫颈癌,8例肺癌,4例食管癌,3例胃癌。均签署放、化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经放化疗治疗,易并发骨髓抑制,造成血象急剧下降,导致患者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乏力等,但若此时暂停治疗,治疗效果受影响,患者出现恐惧及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解释此为常见毒副作用,缓解患者心理情绪,鼓励并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使其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2)保护性隔离:当患者白细胞少于2.0×109/L时,自身防御功能极其低下,易发生感染,为患者安排单人病房,入住层流床进行保护性隔离,入住层流床前病房每日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h,所有用物均采用消毒液拭擦,患者沐浴更衣、戴口罩及帽子。禁止一切室外活动,卧床休息,谢绝探视,护理人员入室需更换隔离衣、带口罩、换拖鞋。若护理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禁止入内,减少患者感染机会。(3)并发症护理:①肛周感染:因肛门括约肌多褶皱的特殊结构,易使细菌在其生长、繁殖,具有较高的隐藏性,若骨髓抑制患者出现微小伤口或护理不当,都极易诱发感染,故护理人员嘱咐或协助患者在早晚便后,以温水清洗肛门,每晚使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坐浴半小时。②血小板减少: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防磕碰、擦伤或碰伤等,密切观测皮肤黏膜是否出现出血点及瘀斑等;注意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头晕及呕吐等颅内出血症状表现;保持鼻腔清洁,严禁牙签剔牙、手抠鼻腔,防止口、鼻出血。③发热:当患者并发重度骨髓抑制时,需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有感染迹象,对高热的患者进行体温变化监测,保持卧床休息,做好物理、药物降温,使用温水拭擦时,注意保暖;退烧常伴有大量出汗,嘱咐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④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是易造成患者感染主要因素,尤其是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应高度重视患者输液情况,避免任何会破坏输液系统严密性的做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穿刺位置是否有渗血、红肿等感染迹象,若患者突发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时,排除其他感染途径后,考虑是否因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而引起,及时拔管,采外周血、导管前端2cm送检,做细菌培养。(4)饮食护理:患者同期放化疗杀伤肿瘤细胞时,对其身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故加强营养护理,促进患者组织修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毒副反应有积极作用。进行营养知识宣教,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为其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热量的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减少肛周感染。在放化疗过程中易引起腹泻,故可食用低纤维饮食,少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类食物;若患者腹泻严重,暂停治疗,给予胃肠外营养。嘱多饮水,增加尿量,促使放化疗毒物质排出体外;针对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可食用桂圆红枣粥,有益于补心脾,养血安神。(5)健康宣教:放化疗之前,告知患者治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修剪指甲、洗澡、漱口及刷牙等,若患者出现身体虚弱易出汗,及时擦干或更衣,皮肤褶皱处保持干燥卫生;若出现骨髓抑制,需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卫生、保护隔离,限制探视,明确保护性隔离的意义。
2 结 果
在52例患者中有感染发热8例、感染肛门脓肿4例、自动出院3例,经积极治疗、护理49例患者康复出院。
3 讨 论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对患者病情及机体状态进行全面性评估,给予针对性心理辅导,加强饮食营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毒副反应时间、过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2]。骨髓抑制是患者放化疗后最严重的毒副反应,其主要指患者骨髓中红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一般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象下降,由于血流中的血细胞寿命较短,因此需要不断补充,一旦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则会降低干细胞分裂速度。患者骨髓抑制常见于化疗后1至3周,持续2至4周后逐渐恢复,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白细胞下降、可伴随红细胞、血小板下降,临床上主要以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等对患者是否出现骨髓抑制进行判断。骨髓抑制与患者自身造血功能及药物剂量密切相关,易造成患者合并多种感染,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经本文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如有效的心理、保护性隔离、并发症及饮食、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安全、快速的度过骨髓抑制期,从而缓解患者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