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07兰传春洪功翔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11期

兰传春 洪功翔

摘要: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不仅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还受到所有制不同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国有及民营企业经营损耗、盈利能力以及举债能力对其规模有着显著影响,且经营损耗与规模成反向关系,即会抑制规模效应,而盈利能力及举债能力与规模成正向关系,会促进规模效应的发挥;从长期来看,经营损耗、盈利能力状况没有变化,但是举债能力对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影响不再显著,反映出规模效应不再受其影响。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降低经营损耗,加强盈利能力;强化短期举债能力,避免长期举债。

关键词:企业经营绩效;企业规模效应;企业举债能力;企业经营损耗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跨界协同治理”(GXXT-2019-039)

中图分类号:F2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11-0035-08

一、引言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也毫不例外。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企业发展受阻,有些企业甚至濒临破产边缘,为此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六保”,其中保市场主体,实际就是保护我国的企业发展。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企业稳定发展,才能使得生产消费畅通起来,经济才能更好地运转下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被特别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因此,本文研究如何促进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发展壮大。

二、文献综述

(一)企业发展范式演变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不仅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还受到所有制不同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企业发展方式也经历了竞争、合作、竞合以及打造商业生态圈的转变,不断地进化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企业传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差异化,这是利用非价格竞争手段,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①。后来的服务竞争,升级了企业竞争方式,成为企业获取资源的又一手段②。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为企业之间竞争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参考③。为了识别竞争对手,监测竞争领域,企业会制定竞争与创新战略,从而实现防范竞争对手、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④。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资源之争,每个企业总是尽可能地利用资源,实现自身最大化的利益,但往往是零和博弈或者两败俱伤,即使获胜的企业可以独享丰富的资源,可是对社会而言,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选择合作不但能双赢,而且对社会也是有利的。生态位理论也表明,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合作或相依性,有利于促进企业生态位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不同行业中也存在这样的共生关系。因此,企业不应只有竞争,还要学会合作,学会在互惠中发展,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双赢⑤。如今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范式早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竞争范式已经日趋落后,不合时宜。特别是在超竞争環境的新常态下,企业只靠自身内部的协作、流程改进等无法实现在价值环节上的增值,因此需要合作竞争取代价值冲突竞争。进一步而言,这种环境不但促使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产生共生关系,还导致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有越来越密切的共生关系⑥。有学者指出,企业除了竞争、合作甚至合作竞争之外,还可以共同进化,建立在“双赢”和“多赢”的基础上,相互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⑦。其实,这种共同进化方式的目的也是为了企业间能够共生发展。

传统竞争范式向共生模式的转变体现了企业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洪功翔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存在着非对称互惠共生现象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新时代下共同发展成为趋势。

(二)企业规模效应

企业产生与发展,必然会经历规模由小到大的过程。在规模扩大后,受到规模效应的影响,其单位产品成本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降低,进入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企业规模效应推动企业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于产出率存在着一致性的正向影响⑨。企业规模效应的产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对此深有研究。企业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强度和R&D活动人力投入强度等有关技术创新对企业规模效应的发挥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不同行业有所区别⑩。行业属性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企业规模效应的强弱。有关研究大多是从创新以及行业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企业规模效应,同时揭示规模效应对企业产出的影响,本研究着重从企业自身能力来研究企业规模效应,揭示影响因素,这是有别于其他研究的一个创新。

综上所述,企业规模效应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本研究主要分析影响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效应的因素。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

企业要保证自己生存与发展,就要具备“能力”,其中企业自身素质就是这个“能力”的具体体现。能力学派认为,企业之所以拥有竞争优势,是因为它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具有的技术和知识,包括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或者组织成员特有的集体技能和知识。企业能力具有多样性,探讨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方面的能力,即经营损耗、盈利能力以及举债能力等,对企业规模效应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上市企业为了扩大投资规模,利用股权融资资金投资到各种效益并不理想的新项目中,甚至将资金投入到原本不熟悉、与自身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过度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产浪费。从损耗资产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经营的好与坏。善于经营的企业,总会充分利用其资产,创造更多的收入,或者在每单位收入中,所使用的资产较少,这样企业的财富才会不断积累,规模也会不断壮大。但是经营不佳的企业,往往在创造收入的过程中,资产会被过度地使用和浪费,因而每单位收入的取得,往往会付出很大的成本,使得企业资产难以变大,规模效应很难形成。以上的分析指明企业在经营中损耗资产的情况,会影响到企业规模,基于此,我们提出第一个假设:

H1:企业经营损耗与其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资产可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在运营过程中资产也能够保值,但是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资产的增值效率,而不仅仅是为了保值。其中,资产增值可以用企业收益评价,收益增加才能确保资产增值。企业增加收益,提高资产增值效率,主要依赖于自身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利用已拥有的资源创造出利润和价值的本领,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能。盈利能力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固的根基,所以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现代企业本身资金积累有限,如果想要扩大规模,仅凭一己之力几乎无法办到,但是社会财富量很大,所以要具备从资金市场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举债和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这两种方式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作用一样。所以,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而言,不仅需要股东提供的资金,还需要其他来源的资金确保其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举债措施保证发展资金充足。当企业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举债的利息率时,举债对其而言是有利的,因为不仅股东利益得到维护,企业发展也有了资金来源。一般而言,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其經营一般都是不错的,因为企业只有全部资本利润率高,股东们才会提高举债水平,然后利用资金壮大规模。因此,举债能力越强,一个企业规模就有扩大的可能性,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对此,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

H3:企业的举债能力与其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因子分析的一种,其基本思想是将多数指标评价转化为少数指标评价,并且能够简单有效地反映原指标体系绝大部分信息,判断依据是方差越大,所包含的信息越多。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2. 静态面板回归模型

本研究对模型做如下的设定:

其中,i表示第几个企业,i=1,2,3,…,242;t表示年份,t=2008年,2009年,…,2018年;被解释变量lzzcit是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表示企业规模;解释变量f1it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经营损耗,解释变量f2it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盈利能力,解释变量f3it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举债能力;xit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股权性质(本研究取1代表国企,2代表民营)、员工人数以及资产负债率,δ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η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α1、α2、α3与β表示系数。

3. 动态面板回归模型

静态面板模型的缺点在于不能体现滞后效应。面板数据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对个体的动态行为进行建模,即动态面板模型。很多经济因素变化本身存在惯性,前一期的结果往往对后一期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的规模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壮大,因而后一期的规模必然会受到前一期规模的影响。

lzzci,t-1表示滞后项,Arellano&Bond(1991)假设残差项的一阶差分εit与解释变量的水平项(滞后2期及以上)都不相关,即可以得到一阶差分的矩条件,并且该假设条件的满足需要差分方程(4)式的残差项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

动态差分模型可以消除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和个体非观测效应,进而解决遗漏变量问题,同时还可以消除反向因果关系。系统GMM模型不仅可以利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作为工具变量,而且有学者认为,即使存在测量误差,工具变量的使用也会得到可满足理论需求一致性的估计。因此,通过借鉴,本文将使用动态面板中的差分GMM和系统GMM进行估计,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测量误差、非时变的遗漏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二)指标选取

本研究考虑到指标的可获得性,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因此选取了企业营业收入、员工人数等12个指标并对其进行了解释,指标具体情况如下:

营业收入(lyysr)是从事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营业收入与企业规模紧密联系,因此常常被作为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本研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

员工人数(lygrs)是一家企业在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对企业规模有着一定影响,一般而言规模大的企业,员工人数相应较多,本研究将其视作控制变量。

营运资金也称营运资本,是企业在经营中可供运用、周转的流动资金。计算公式: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用lyyzj表示。

资产负债率是将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相比得出,本研究将其视作控制变量。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总计,用zcfzl表示。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流动资产比营业收入是指企业每单位营业收入中所使用的流动资产数量。计算公式: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用ldzcysrb表示。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企业在经营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因此将固定资产与营业收入相比是指企业创造的每单位营业收入所需要的固定资产。计算公式:固定资产与收入比=固定资产/营业收入,用gdzcysrb表示。

资本密集度(zbmjd)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本,一个经营能力强的企业,所需的资产在其创收的过程中占到的比重相对较低,如果资本密集度高,说明企业资本耗损严重,经营能力有待提高。计算公式:资本密集度=总资产/营业收入。

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就是不扣除利息和所得税的利润,企业创造的利润越多,可以表明其盈利能力较强。计算公式: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用lxsqlr表示。

投资回报率指企业从一项投资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它可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盈利的综合效果,即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投资回报率=本期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期末值+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期末值+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期期末值+衍生金融资产本期期末值),用tzhbl表示。

成本费用利润率表明付出的一单位成本费用所换来的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的企业经济效益越好,进而反映出经营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本研究将其作为工具变量来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用cbfylrl表示。

经营杠杆又称营运杠杆,反映销售和息税前盈利的杠杆关系,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产销量的扩大,使得每单位的固定成本降低,从而相对提高单位产品利润,进而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经营杠杆越低,盈利能力越强。计算公式:经营杠杆=(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用jygg表示。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发行新股、不改变经营效率,其销售所能达到的增长率,该指标通过预期销售的增长,进而反映出预期盈利水平。计算公式:可持续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留存率)/(1-净资产收益率×收益留存率),用kcxzzl表示。

总资产指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全部财富,这里将被作为衡量企业规模的被解释变量,以便反映出企业规模效应,用lzzc表示。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并从数据库中选取了2008—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及民营上市公司,剔除掉股权性质不相关、年份短缺(上市时间不满11年)、指标数据不全的公司,还剩下242家公司,这些公司数据相对较为完整,股权性质划分较为明确,没有混杂成分。上述指标的计算公式也是来自此数据库中。

五、實证研究

(一)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本研究结合数据通过SPSS软件做主成分分析,将之前衡量企业发展的的9个指标,提取成影响企业发展的三个主要成分。其中,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4.069%(见表1),可以认为反映了原有信息的一半以上,主成分提取相对较好。因此,我们可以先暂定这三个主成分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碎石图特征值的大小代表了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的大小和重要性程度。从碎石图(图1)可以看出,第三个主成分之后曲线相对平缓,而且特征值越来越小,所以可以选取前三个主成分。同时,主成分与因子分析评价时需要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检验,这是其适用性的前置条件。本研究中KMO检验为0.606,说明评价指标之间关联性属于中等偏上的程度,再结合Bartlet的检验值为10188.475,p值显著为0,可以拒绝原假设(见表2),因此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评价。

图1  碎石图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通过分析,我们基本确定前三个主成分。由于主成分是对原指标的概括,因此需要对每个主成分进行重命名。在主成分分析中,可以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得出原指标接近哪个主成分,这样便于依据原指标特性对主成分命名(见表3)。

主成分因子f1与流动资产与收入比、固定资产与收入比、资本密集度相关性较大,方向为正,说明这些指标值越大,主成分因子f1就越大,方差贡献率达到29.746%。根据指标的相关性方向,我们可以得出这四个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在经营时资产损耗的情况,因此可以定义为经营损耗因子。

表3  旋转成分矩阵

主成分因子f2与息税前利润、投资回报率、经营杠杆和可持续增长率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同时息税前利润、投资回报率以及可持续增长率与其是正相关的,而经营杠杆与其是负相关,它们方差贡献率达到19.442%,根据相关性方向,我们得出这四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盈利情况,所以可以定义为盈利能力因子。

主成分因子f3与营运资金、资产负债率有较大相关性,营运资金与其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其正相关,它们方差贡献率为14.882%,根据相关性的方向,我们得出这两个指标同企业举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因此可以定义为举债能力因子。

在主成分得分分析结果上,我们可以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中每个指标的得分可以得出最终的主因子得分方程,通过得分方程计算的得分可以对主因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释,主因子方程为:

本研究将上述三个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企业总资产一起,构建面板模型。因为如果将上述指标直接进行回归,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所以经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三个公因子,不仅能够涵盖所选取指标的信息,还能避免共线性问题。关于面板数据平稳性问题,由于本文采用的短面板,即样本个体远大于时间长度,按照学界的通常做法可以不考虑面板单位根问题。观察主要变量的统计值,总资产对数的均值为22.1892,最小值为18.37,最大值为26.3;经营耗损均值为-1.18e-08,最小值为-0.8205,最大值37.944,盈利能力均值为1.84e-08,最小值为-13.8500,最大值为12.9937;举债能力均值为-3.00e-08,最小值为-1.81828,最大值为4.3285;员工人数对数均值为7.7698,最小为2.48,最大值为11.4;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4619,最小值为0.01,最大值为1.84;股权性质均值为1.8719,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同时各变量的标准差都较小(见表5)。

(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

1. 模型的選择

关于静态面板回归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回归发现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变量影响都很显著,因此我们采用常用的豪斯曼检验方法来确定使用哪个模型估计。经过豪斯曼检验,我们发现p值为0,拒绝“选择随机效应”的原假设,所以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估计。

个体固定效应只能解决不随时间而变但随个体而异的遗漏变量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引入时间固定效应,则可以解决不随个体而变但随时间而变的遗漏变量问题,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将dumt1删除。经过检验,我们发现模型存在异方差、自相关问题,因此我们采用稳健性回归,以降低标准误。回归后,发现主要解释变量都很显著(见表6)。

2. 模型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变量遗漏,我们加入股权性质、员工人数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控制变量,得到了模型1,发现主要解释变量仍然非常显著,而且加入的控制变量也显著。其中,经营损耗与总资产之间负相关,这与我们在理论分析时一样,并且证明了假设H1,说明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效应受到经营损耗的抑制,经营损耗越少,该企业经营效果就越好,进而

使得规模可以变大,发挥规模效应;反之,则削弱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与总资产之间正相关,说明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效应受到盈利能力的促进,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就越多,企业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显著,证明了假设H2。举债能力与总资产之间正相关,说明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效应受到举债能力的促进,举债能力越强,反映短期内规模变大,规模效应显著,证明了假设H3。

考虑到模型稳定性,本研究将选取了与企业规模相关的营业收入这一指标进行被解释变量替换,并取对数,代入原固定效应模型中进行估计,发现在5%水平上依然很显著,同时主要解释变量相当显著,但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和股权性质此时已经不再显著(见表7模型2)。

我们对解释变量逐一进行豪斯曼检验,发现f2为内生变量,并且用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工具变量,对其取对数,进行回归,发现主要解释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见表7模型3)。

(三)动态面板回归分析

动态面板主要回归主要是差分GMM和系统GMM。本研究将差分GMM和系统GMM放在一起对比,经过检验二者都符合条件,同时工具变量也非常有效,扰动项无自相关,但是我们发现系统GMM相对更有效(参见上表8)。从长期来看,主要解释变量经营损耗和盈利能力对企业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经营损耗对规模依然是负相关,盈利能力则是正相关。可是,举债能力对企业规模的影响已经不再显著,这也刚好证明举债只能短期扩大企业规模,从长期来看则行不通,因为举债过多时间过长,对企业而言,资不抵债就会濒临破产的风险。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经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三个主成分作为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分析其对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的影响。在短期内,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与经营损耗负相关,与盈利能力、举债能力正相关,三者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从长期来看,经营耗损和盈利能力的方向和显著性没有变化,但是举债能力对企业规模影响不再显著。因此,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效应受到经营耗损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长久的,而举债能力只能产生短期影响。针对这一发现,我们对企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降低经营耗损,提高经营能力。经营耗损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损耗资产过大,导致经营效果不佳,会使得企业规模无法扩张甚至萎缩,发挥不出规模效应的优势。国有及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应当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资源使用的耗损率。

第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企业要想更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必须吸收更多的投资,而这些投资者更多会选择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只有盈利水平上升,企业发展空间才会变大。国有及民营企业需要采取合理方式降低成本,进而使得利润增多。

第三,强化短期举债能力,避免长期举债。从短期来看,企业的举债能力越强,其规模一般会很大,因此国有及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较高的举债能力。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举债对企业规模影响不再显著,甚至可能会因债务过多,导致发展受阻,规模效应受到抑制。因此,举债只能作为短期规模扩张的方式,不适合长期使用,最好的方式是提升实力,不断进行资本的积累。

注释:

① 陈杰:《企业竞争中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制定》,《经济师》2004年第1期。

② 宋桂宁、成谢军:《服务营销的4CS策略初探》,《商业研究》2005年第23期。

③ 刘世彦、吴林江:《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第1期。

④ 王德恒、吴潇:《竞争对手识别研究》,《商业研究》2003年第17期。

⑤ 葛振忠、梁嘉骅:《企业生态位与现代企业竞争》,《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2期。

⑥ 肖红军:《共享价值、商业生态圈与企业竞争范式转变》,《改革》2015年第7期。

⑦ 钱言、任浩:《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关系研究》,《财贸研究》2006年第2期。

⑧ 洪功翔、顾青青、董梅生:《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年第5期。

⑨ 郭斌:《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06年第1期。

⑩ 朱平芳、朱先智:《企业创新人力投入强度规模效应的分位点回归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张会清、王剑:《企业规模、市场能力与FDI地区聚集——来自企业层面的证据》,《管理世界》2011年第1期。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0期。

杨梅英、黄页:《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学派发展综述》,《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第1期。

潘敏、金岩:《信息不对称、股权制度安排与上市企业过度投资》,《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

王爱华、綦好东:《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生态经济》2000年第1期。

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市场研究》2005年第12期。

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兰传春,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0;洪功翔,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徽马鞍山,243000。

(责任编辑  辰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