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组合对石榴花期蚜虫防效试验
2020-12-07张迎军赵倩兮任军玲张曼
张迎军 赵倩兮 任军玲 张曼
对石榴危害较大的蚜虫以绵蚜为主。其营养积累迅速,繁殖力极强,虫口密度在短时间内即可急剧上升,危害石榴树后会造成嫩叶皱缩卷曲、新梢枯死、幼果和花蕾脱落、树势被削弱,从而影响石榴产量和品质。而且,蚜虫危害还会在果实成熟时形成黑点,是造成石榴麻皮的重要原因。该虫对农药抗性强,防治难度大,是石榴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此,我们开展了不同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对石榴园绵蚜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以期为大面积防治石榴园蚜虫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设在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办杨家村。
供试品种为净皮甜石榴,树龄30年,株行距4 m×3 m,树高2.5 m,石榴园为沙质土壤,果园管理良好,树势中庸。
供试药剂有2.5%溴氰菊酯、48%噻虫啉、60%吡蚜·噻虫胺、70%吡虫啉、80%烯啶·吡蚜酮、39%螺虫·噻嗪酮、70%啶虫脒、60%呋虫·氟啶虫酰胺。
1.2 试验设计 将定量药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处理时间为2020年5月4日,晴天,无风。试验期间喷药1次,喷药时石榴处于花期,石榴蚜虫处于发生高峰期。每株用药液3.5 L,试验期间不再喷其他药剂。
共调查 3次,分别在喷药前调查蚜虫基数,喷药后4小时、第7天、第14天调查防治效果。
每小区调查3株树,每株树按东、西、南、北各标记 1个新梢,每小区计录12个新梢上的蚜虫数量。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
1.3 数据获取 統计各小区活蚜数,计算喷药后不同时期虫口减退率,使用Abbott 公式计算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数-处理后虫数)/处理前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减退率-对照区减退 率)/(1-对照区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7种农药组合均对石榴蚜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喷药后4小时,供试组合1~7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喷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也都保持在了75%以上。
其中,供试组合7在喷药后4小时、7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其他供试组合,供试组合1在药后4小时、7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均低于其他供试组合,表明60%呋虫·氟啶虫酰胺4 000倍液+70%啶虫脒4 000倍液组合对石榴蚜虫防治效果最佳,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 48%噻虫啉4 000倍液的药剂组合防治效果最差,而且溴氰菊酯对蚜虫天敌有杀伤性,不建议使用。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田间试验发现,试验中各药剂处理均未见药害症状,说明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是安全的。
综合衡量试验结果, 60% 呋虫·氟啶虫酰胺及相关复配组合制剂防治石榴蚜虫,在速效性和持久性方面均有较好表现。该复配制剂中呋虫胺具有触杀、胃毒和根部内吸性强、速效高、持效期长(3~4周)的特点;氟啶虫酰胺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外,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作用,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迅速停止进食,最后饥饿而死。
有研究表明,呋虫胺与吡虫啉等烟碱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氟啶虫酰胺与烟碱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可解决蚜虫防治过程中长期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烟碱类制剂产生抗药性问题,而且两种制剂均对授粉昆虫蜜蜂安全,所以60%呋虫·氟啶虫酰胺及相关复配组合制剂在生产实际中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略)
张迎军,赵倩兮,任军玲,张曼,西安市临潼区园艺工作站,邮编710600。
收稿日期: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