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洛川苹果品种发展思考与建议

2020-12-07李前进

西北园艺·果树 2020年5期
关键词:洛川红富士晚熟

陕西洛川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是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7项气象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自1947年引进种植苹果以来,经历引进推广、规模栽植、规模扩张、专业县建设、产业强县建设、转型发展6个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3.3万亩,总产量约93万t,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249元,成为全国唯一整县获批的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县,“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到687.27亿元。

随着苹果产业化深度发展,在好吃、绿色、安全基础上,消费者开始追求营养、保健等更加多元化的消费服务。以洛川为核心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在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注重了规模扩张和产量效益,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品种落后、基地老化现象日渐凸显。借力基地更新改造,更换苹果优良品种、提高果品档次,争取“洛川苹果”在高端水果市场占有更大份额,是洛川解决后续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

笔者结合洛川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工作,参考与洛川相同区域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品种结构特点,对该地区实现苹果良种化发展形成了一些思考。

1   栽培现状

1.1   面积产量   洛川耕地面积64万亩,截止到2019年苹果种植总面积53.3万亩,其中乔化46.1万亩、矮化7.2万亩,年总产量约93万t。

1.2   品种结构   红富士42.9万亩、占比80.5%,嘎拉7.2万亩、占比13.5%,秦冠0.85万亩、占比1.59%,元帅系1.1万亩、占比2.06%,其他品种1.25万亩、占比2.35%。

1.3   树龄结构   全县30年生以上果园12.1万亩,20~29年生果园25.4万亩,10~19年生果园7.6万亩,4~9年生果园3.9万亩,1~3年生幼园4.3万亩。

2   存在问题

2.1   晚熟苹果比例过大,结构不合理   红富士、秦冠两个晚熟品种面积达到43.75万亩,占总面积的82.1%;2019年晚熟苹果产量86.5  万t,占总产量的92.4%,早、中熟苹果产量仅为7.1万t,占总产量的7.6%。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采收期集中用工造成劳动力极度短缺,采收难、入库慢,鲜果上市销售压力大。

2.2   红富士面积过大,品种单一   从品种布局看,红富士一品独大。作为渭北黄土高原核心生产区域,洛川也是以富士系品种为主,虽然还保留有华冠、千秋、金冠等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品种,但都属于零星生产,一个品种集中种植面积超过10亩的很少,栽植规模小使得果商收购成本加大,果农销售不便,且没有定价话语权。收购价格较低,果农生产积极性受挫,使得新优品种的市场和价格优势不能充分体现。

2.3   苹果品种选育滞后,品系不优   以洛川为核心的渭北黄土高原产区在过去30多年发展过程中,注重了苹果规模效益,在品种更新换代上研究不够,导致新品种研发和试种推广严重滞后。

3   今后发展建议

3.1   调整品种布局结构   苹果品种在一个地区的布局合理性关乎产业链的持续性,目前洛川以晚熟品种为主,中、早熟品种较少,7—9月鲜果市场空当较大。应当按照不同成熟期、面积比例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推进苹果品种多元化,延长市场供应链周期,填补市场鲜货供应空白,实现品种结构合理化。

具体思路:洛川南北跨度150多km,沟壑地带明显,黄连河、谷咀沟两条深“沟”将洛川塬面分隔成南塬、中塬和北塬三大自然板块,且海拔南低北高,南部最低海拔650 m,北部最高海拔1 400多 m,可以在相对海拔较低的南部塬区集中连片规划栽植中、早熟品种,填补市场早熟苹果极缺的空白;在中部塬区集中连片规划中、晚熟苹果;在北部塬区大面积发展以红富士优系、秦脆为核心的晚熟品种。调整之后,洛川早、中、晚熟苹果面积比例达到1︰2︰7,即早熟品种5万亩,中熟品种10万亩,晚熟品种35万亩以上。

3.2   筛选推广优势新优品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好的苹果种质资源能够带动一方产业。洛川是世界苹果优生区,具备生产优质苹果的自然优势,在长达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苹果产业起到了带动洛川群众奔小康的作用。如今,筛选具有地方优势的新优品种,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就必须依托县级研发机构,在建立县级品种筛选科研示范基地基础上,一是利用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洛川苹果院士工作站、洛川县苹果研究院专家团队优势,引种国内外优系新品种试种,筛选适合渭北黄土高原栽培的新优品种。二是利用53万亩生产基地作为品种筛选“种质资源库”,积极发现优质芽变,筛选出洛川本地苹果优系品种及芽变优系品种。通过优化提纯,尽快解决洛川县苹果基地“早熟极缺、中熟偏少、晚熟太多”和品种混杂、品系不纯、商品果一致性较差等问题。

3.3   建立脱毒苗木繁育基地   苗木是产业发展基础,其优劣直接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洛川具有苹果产业高校试验基地、院士工作站、技术研发基地以及苗木企业苗木生产基地等优势资源,繁殖优质苗木要素齐全。据此,可以县级科研单位为纽带,依托高校科研技术力量,联合洛川苗木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将筛选的适宜洛川气候环境的新、优品种和芽变优系脱毒繁殖,实现优系品种、优质苗木自给自足。

3.4   推进品种转型升级   良种、良砧配良法的生产链才更加完善。有了好品种、好砧木,还要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加大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推进苹果品种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發展。

近年来,洛川县在坚持区域化布局前提下,加大推广鲜食为主的新、优品种。

一是借助近几年基地“挖老建新”更新换代有利之机,根据“宜矮则矮、宜短则短、宜乔则乔”的原则,在具备灌溉设施设备配套条件,能够实现矮化栽培的地方大力推广矮化栽培,不宜采用矮化模式,果园肥力条件较好的则发展短枝型;不具备灌溉条件,同时土壤相对瘠薄的区域继续发展乔化栽培,将新建果园全部建成新、优品种示范区。

二是利用“三主一供”、多头高接等更新换代措施实施高接换头,推进筛选出来的新、优品种进园落地,实现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前进,陕西省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邮编727400。

收稿日期:2020-08-24

猜你喜欢

洛川红富士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冬天的太阳是香的
洛川苹果红了产业富了老乡
村里旧事
红富士
陌上谁家年少
美国铝业认领洛川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