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
2020-12-07惠峰涛
惠峰涛
1 栽培时期及品种选择
1.1 夏季栽培 4月中下旬装料制袋,选用品种为高温型菌种,主要有夏灰1号和夏福2号。
1.2 早秋栽培 一般在“处暑”以后装袋生产,选用品种为中低温型平菇菌种,主要有灰美2号、高產8129、德丰5号。
2 培养料培养基配方
2.1 夏季栽培配方 棉籽壳28%,玉米芯28%,麦秸28%,麸皮9%,碎玉米7%,料水比 1 ∶ 1.2。
2.2 早秋栽培配方 棉籽壳30%,玉米芯30%,麦秸30%,麸皮5%,碎玉米5%,料水比 1 ∶ 1.2。
3 拌料及装袋
玉米芯在水池中浸泡透,再与棉籽壳、麦秸、麸皮、碎玉米搅拌均匀。拌匀后(水分以手用力握料指间渗出1~2滴水为宜)测其pH值为8~9。堆料10~15小时后即可装袋。装袋时要装饱满,当料装至距袋口9 cm时,聚拢袋口并用绳扎住。23 cm×43 cm规格的菌袋装好后2.25 kg;25 cm×45 cm规格的菌袋装好后2.9 kg。
4 灭菌
菌袋装好后尽快装锅灭菌。随着灭菌锅容量增大,灭菌时间要加长。一般1 000袋以下,灭菌时间为上大气后18~20小时;1 000~2 000袋为上大气后25~35小时。灭菌结束后,将袋温降至30 ℃以下后接种。
5 接种
接种通常在接种室内进行。接种前接种室先以75%酒精喷雾消毒,然后放入灭好菌的菌袋及栽培种,点燃烟雾消毒剂,关闭门窗熏蒸,待烟雾散尽后接种,一般接种由2~3人配合进行,其中1人接种,另外1~2人张口袋套封口圈,并用双层封口纸封口。一般1袋栽培种可接25~30袋栽培袋。
接种时要求: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参与接种的所有人员在接种前必须将衣服、头发和手清洗干净,手要用75%的酒精消毒;栽培种由中间向两头使用,并弃去两端 1 cm左右的菌种;接种人用于接种的手,除接触菌种外不得触碰其他东西,如有接触,则在再次接触菌种前用75%的酒精消毒,并等酒精挥发后方可接种。
6 发菌
接种后将栽培袋放置于暗光或散光条件下培养,空气湿度保持在35%~70%。高温季节(25~35 ℃)一般18~22天可发满菌袋;低温季节(-5~10 ℃)则需25~45天。发菌期间需翻袋2~3次,但菌丝封口前尽量避免移动。翻袋时顺便检查是否有杂菌,若发现感染杂菌的袋,立刻拣出。轻微者可继续发菌、出菇。一般高温季节菌袋摆放不可超过2层,最好放1层;低温季节则可垒放6~10层;春秋两季垒放5~7层。
7 出菇
7.1 催蕾 菌丝发满袋后,移入出菇地(大棚),垒放6~10层。催蕾前脱掉菌袋两端封口纸。春夏秋三季催蕾措施主要包括重喷水和通风换气,每天可重喷水2~3次,结合喷水进行强通风。菇蕾形成后可适当减小通风量及喷水次数,确保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90%。
7.2 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通风和温度调控。
1)水分管理。以喷水为主,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0%,同时在每次喷水后进行通风换气。低温季节每1~2天喷水1次,中温季节每天喷水1~2次,高温季节每天喷水3~4次。若遇雨天,不喷或少喷。喷水量视子实体生长情况而定,若子实体出现干皮、边缘干裂甚至形成花菇,或枯萎,说明缺水。喷水方式以雾化或小雨状落水为宜,以免溅起泥土至子实体上,影响商品质量。
2)通风。结合每天的喷水进行通风换气。冬季每天通风2~3小时不等,通风在中午气温最高时进行。若天气晴朗,通风时间可适当延长,反之可适当缩短。春季和秋季应尽量加大通风,以保证氧气的充分供给。夏季通风应在外界气温较低时,如夜间。通风时间要适当,时间过长,易造成子实体干裂;时间过短,则造成子实体叶片不展开,只长柄,或子实体呈喇叭状。
3)温度调控。平菇不同温型的品种对出菇温度有不同的要求,高温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棚温控制在35 ℃以下。例如,在大棚上遮盖草帘或遮阳网(遮阳网最好能飘在距棚50~100 cm处),同时适当增加喷水次数,有很好的降温效果。低温季节采取加温措施,使棚温保持在10 ℃以上。如在大棚加盖草帘,则白天拉起草帘采光增温,晚上拉下草帘;还可在棚中搭火炉(或火墙)增温;若能以热蒸汽通入大棚,则既可升温又可增湿。低温季节还应注意升温保温与通风的关系,不能一味捂棚升温,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子实体畸形。
8 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采收前要喷1次水,这样既可以提高菇房内的空气湿度,又可以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孢子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并使菌盖保持新鲜干净,不易开裂。
当子实体生长至七到八成熟,菌盖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品质好。采菇时要连柄采净,不留残体。
每潮菇采收后停水5~7天,恢复喷水管理后经8天左右,下一潮菇菇蕾会形成,管理同前潮。一般可采收4~5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