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对陕西的启示
2020-12-07田庚李永刚魏亚娟雷娟
田庚 李永刚 魏亚娟 雷娟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起步早且发展较成熟,其发展经验对于陕西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1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主要经验
1.1 重体验,突出特色创意 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场所,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感受,并能因地制宜面向目标群体,设计和建造起一批主题有特色和创意鲜明的休闲农业区(场)。例如,以奶牛与蝴蝶为主题的“飞牛牧场”,所有景观规划和营运规划都围绕“亲子”进行,拥有美式牧场景观和蝴蝶园等生态教育区域,并伴有多种体验项目,如挤牛奶、给牛羊喂食,制作牛奶饼干、冰淇淋、奶酪等DIY项目,门票还可兑换奶制品,配套有餐饮、住宿、会议设施。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则突出“花天花地”特色,游客可赏花卉、吃花餐、喝“花酒”,还可制作押花钥匙圈、押花纸扇等,农场里随处可见花柱、花墙、花屋景观。一些休闲农业经营者还善于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与特色资源,将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生产器具等与休闲农业深度结合,通过游客的亲身体验使乡村民俗和产业文化得到传承。
1.2 重管理,强调协作分工 台湾休闲农业由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济建设委员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农业部门自1990年起,相继出台“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等,并于1995年发布了《农业政策白皮书》,明确提出“依据地区农业特色及景观资源,规划发展休闲农业及娱乐渔业”。在《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及“农委会”2009—2012年以及2010—2013年中程计划中,都有对休闲农业发展的目标、措施的规定。
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休闲农业管理办法》《休闲农场建筑物设计规范》《休闲农场经营计画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业区划定审查作业要点》《非都市土地作休闲农业使用兴办事业计画及变更编定审查作业要点》《非都市土地休闲农业区容许作休闲农业设施使用审查作业要点》及《休闲农业辅导计画研提及辅助要点》等。在2010年修订的《农业发展条例》里,对休闲农业的定义、主管部门、经营许可、辅导管理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2018年又对《休闲农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
但是管理部门不能包办一切,还要有行业协会的参与和休闲农业经营者的良性竞合。1998年,非营利人民团体“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该协会扮演学术界、政府与产业界的桥梁,以协助农业升级、发展休闲农业、建构乐活农村为目标,推动台湾农业成为适合旅游也适合居住的生活空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秘书处下设四大部门:行政事务部门,负责秘书处管理和网络运营;人力发展部门,设立台湾休闲农业学院,推动休闲农场经营管理师认证制度,负责培育经营管理人才;产业发展部门,负责法令研修,推动休闲农场服务质量认证,建构稳定且高质量的休闲农业品牌;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新商品研发,开拓旅游市场。
1.3 重理念,开发“三生”功能
1)注重开发“三生”功能。休闲农业融合了农村的一、二、三产业,不光有第一产业(农业种养业),还有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兼具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功能。台湾休闲农业经营者注重开发“三生”功能,让游客亲身参与和体验,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如嘉义县阿里山高山休闲茶园,集茶叶种植、观光、采摘、制茶、售茶等为一体,既是茶叶生产场所,也是阿里山邹族部落的生活场所,还是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场所,游客到此,可以全方位体验茶叶生产活动、邹族传统生活方式,并欣赏山地茶园优美的自然生态。
2)注重“健康永续的生活方式”(即“乐活”,LOHAS)。台湾休闲农业经营者将“乐活”的理念贯穿于产业链中,力求为游客提供愉悦身心、增益健康的优质服务和产品,以此提升休闲农业品质。
3)注重多元化发展。台湾休闲农业初期是以观光、采摘体验等内容为主,目前已向健康养生、亲子知性探索、DIY体验学习、美食飨宴与舒压疗愈等多元化休闲方向发展。
1.4 重宣传,整合品牌营销 台湾休闲农业企业普遍重视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企业与协会等组织密切配合,形成了高效的营销网络。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如在机场、车站设置有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路线、景点;利用互联网开展宣传和电子商务;企业印发自己的宣传画册;协会编印观光旅游地图等。网络营销通过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农场趴趴走”推出农庄住宿、田园美食、农业体验、采果旅行券,覆盖56家台湾优秀休闲农场,策划超过100条以上的农场旅游行程。游客可以方便地在在网上获得休闲农业场所的详细资讯,并在网上预订门票和房屋。
2 陕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陕西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休闲农家、休闲农园、休闲乡村等形式多样的模式和类型。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次、年经营总收入、从业人员年均薪资稳步增加。据抽样统计,截至2018年底,陕西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万个,从业人数26.4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21.6万人,带动农户9.1万户。全年接待游客1.1亿人次,营业收入77.7亿元,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2.4万元。全省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3個、示范点2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5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处,中国美丽田园11处。但对比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陕西还存在明显差距,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规划设计,创意不足 实地调研发现,各地在发展中缺乏多规合一的系统性规划,创新意识也不强,高端服务少。
1)乡土风味不足。大多数休闲农业点仍停留在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烧烤等初级业态上,主题特色不鲜明,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等挖掘不充分,产业链延伸不长,产品不丰富,甚至有些开发破坏了农村风貌,丢掉了乡韵,更找不到“乡愁”。
2)创意创新不足。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活动简单,缺乏新意,参与体验性项目较少,经营形式简单雷同、同质同构现象较为普遍,经营淡旺季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
3)高端服务不足。行业整体缺少亲子教育、健康疗养、休闲度假等高端服务,消费者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2.2 缺乏专业人才队伍,运营水平和影响力不足
1)缺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缺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缺行业协会组织。从事休闲农业规划和设计、创意策划、产品研发的机构比较少。
2)缺乏品牌营销。目前,大多数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缺乏长远计划,缺乏营销理念,导致打造品牌有想法、维护品牌没做法,产品缺特色,宣传缺创意。
2.3 缺乏用地支撑,经营主体信心不足 部分地区在“大棚房”整治活动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简单粗暴,挫伤了经营主体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对休闲农业用地缺少明确的扶持政策和细化管理办法。土地增减挂钩指标难以用于休闲农业产业开发。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发展非生产性项目的费用过高。有的缺乏基础设施,严重影响服务的质量。
3 推动陕西休闲农业的建议
3.1 加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背景下,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各地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相关上位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积极推动“多规合一”,因地制宜编制(修订)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近城、靠景、依产(特色农业产业)、沿路”有序布局,合理发展。重点开发建设以西安为核心的都市休闲农业圈,构筑沿渭河、汉江、黄河、丹江四条“黄金水道”,南北交通干线、关中环线两条“黄金干线”的六大休闲农业带,凸显陕北黄土风情、关中农耕民俗、陕南山水风光,推动全省形成“一圈引领、六带升级、三区联动、多星扩散”的发展格局。
3.2 完善支持政策,增强发展后劲
1)优化发展政策。建议各地对现行休闲农业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重点制定休闲农业的融资、贷款、用地、规划政策,破解发展瓶颈,落实好《陕西农业厅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实施意见》,推进理念升级、业态升级、硬件升级、内涵升级、服务升级、体系升级、规模升级,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2)拓展资金渠道。鼓励各地将乡村建设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集聚区倾斜。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利用众筹、“互联网+”等模式投资休闲农业。
3.3 探索用地指导,盘活生产要素
1)建立用地标准。加强土地用途监管的同时,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厘清土地红线、生态红线、建设用地红线是重中之重。借鉴台湾对休闲农业设施用地的引导,在研究休闲农业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基础上,争取出台休闲农业建设用地标准,推动经营主体合理合法取得建设用地指标。
2)用足用地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土地资源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3)创新用地方式。在休闲农业发展适宜区,以农村土地确权为支撑,创新休闲农业用地流转程序,鼓励村民将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投资方进行经营。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年底以保底和股权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
3.4 丰富产品业态,提质扩容促发展
1)丰富业态类型。鼓励各地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山地度假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促进休闲农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2)强化设计创新。对農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进行设计。引导经营主体利用农业自然环境、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开发具有创意的特色农产品和服务,以差异化发展提升休闲农业附加值。
3)提升文化内涵。各地要加强陕西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发展主客共享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
3.5 强化支撑体系,提升公共保障力度
1)加强体系建设。建议全省各地在组织结构上设立从上到下的休闲农业机构,专职负责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并尽快建立全省各级休闲农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政府在制度建设、市场规范、行业监管、资金筹措、宣传策划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导或引导作用。
2)规范行业服务。完善行业标准,规范经营服务场地、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以规范化、标准化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升级。
3)加强人才培育。依托陕西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各类高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增设休闲农业相关专业及课程,加快休闲农业管理人才培养。逐步推进休闲农业讲解员、导览员持证上岗制度,推进标准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4)加强宣传营销。建议尽快建设陕西休闲农业旅游网络平台,吸纳全省休闲精品精点线路和美丽乡村入驻,并鼓励各地充分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宣传休闲农业重大活动、发展经验、先进典型,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类农事节庆、节会等热点信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