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策略

2020-12-07向正桃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摘 要: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所以我們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特别是农村留守幼儿的规则意识。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点亮你我生活、创造美好未来。[1]

关键词:留守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一、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现状

随着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将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农村留守幼儿的比例在逐渐增大。他们年龄小,独立自主能力差,身体抵抗力弱,好模仿,加上农村农活多,老人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不严格,特别是很多老人规则意识淡薄,做事不懂秩序,办事不会排队,过马路不会走人行横道,为点小事斤斤计较……孩子是非判断能力差,在不经意间就模仿老人做事的风格,孩子变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行为霸道、易与他人发生争执,不能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等现状。

农村留守幼儿,他们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在老人的溺爱中成长,严重缺乏规则意识,因此,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刻不容缓。

二、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策略

《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2]这就说明规则意识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讲究策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

农村留守幼儿大部分头脑中没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在家的习惯,想法很天真。比如: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孩子自己站起来就往外走;吃午点时,自己的那一份吃完了又去拿别人的吃;玩玩具时看到别人的做得好,马上要过来拿,有的拿不到就搞破坏。可以看出,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要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己不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显得异常重要。于是,我从早晨入园到下午离园,时时处处都对他们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来园时不带零食和危险物品,做操要学会站队,上课要学会举手,书包学会有序摆放,拿饭要学会排队,吃饭不掉饭、不挑食,上厕所学会区分男女,玩游戏学会分享,户外活动学会守秩序,喝水学会等待,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不推不挤……

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习惯要求已经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和认同,他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已经由最初的老师反复强调提醒过渡到了孩子们自发地遵守和执行。

2.在自由与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

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宽松”。自由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宽松”是就环境为孩子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放松地活动,尊重孩子并不等于放纵孩子,必要的规则对于农村留守幼儿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在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时,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的伙伴,同老师在一起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幼儿关系。如在生活中,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讲话,不强迫、不强制幼儿,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老师的爱。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因此,我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获得教育和发展。我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一幅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此来提示幼儿做出相应的行为反映,如幼儿入厕后需要洗手,我把洗手七步骤在水龙头上方粘贴形象易懂的图片帮助幼儿掌握;在每个区角处标记让幼他们看得懂的符号规则;在饮水机旁贴上排队等候的图片等。这些图标稚趣可爱,容易理解,利用周围环境,让环境开口说话,比强加给他们的规则更易接受,从而促进他们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发展。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活动的质量。农村留守幼儿在家大都是隔代教育,老人很爱孩子,但却非常欠缺教育方法。明知孩子有时的无理取闹,但奈不过他们的哭闹,大人们只好妥协。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把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如我在对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教育时,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要以游戏的形式具体让他们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利用多媒体、教玩具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如何坐车、如何让车、如何过马路等,同时还让他们知道不守交通规则是非常危险的,那活生生的事例让他们觉得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安全。直观的教学激发了他们内在的积极性,老师抓住时机对他们具体行为作指导,教育他们来园时不在马路上打闹嬉戏,要拉着大人的手,走公路的两边……慢慢地,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就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了。

4.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只有携手家长达成共识,要求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好榜样,按规矩办事,才能培养好孩子的规则意识。开开小朋友一直留守在爷爷家,爷爷讲话粗鲁,做事性子急,所以孩子每天做事都是急冲冲的,常常不是碰到这就是那,经常未到入园的时间就早早地来了,遇到一点小事就开口骂人……后来,我通过家园开放日个别交谈、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与他爷爷沟通,告诉他孩子现在模仿能力很强,是形成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错误的引导会误导孩子一生,所以大人要做好榜样,做事讲规矩。从那以后,开开小朋友的规则意识慢慢培养了起来。家园共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5.在长期的坚持与督导中培养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

农村留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对他们进行规则教育与监督。孩子之间差异大,气质、性格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外界刺激的影响,使孩子的意识、行为都不一样。所以要细致观察、了解每一个留守幼儿,采取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比如上课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适宜采取一些小动作来提醒或纠正孩子的行为,如一个注视的眼神,强弱变化的声音,或是自然地走过去拉回某只动不停的手……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所以老师除了提醒,还要让孩子理解违规的后果,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久而久之孩子们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在长期的坚持与督导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就自然形成了。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命运。只要我们注重培养农村留守幼儿的规则意识,他们就能养成好习惯,从小遵守社会规则,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人民日报,2018.11.14.05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第三点社会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第4条

作者简介:

向正桃(1982--)女,侗族,贵州锦屏人,锦屏县大同乡中心幼儿园园长,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