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舞蹈教育中提升学生表现力的方法探究

2020-12-07张瀚文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表现力舞台舞蹈

◎张瀚文

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将艺术情感完全释放,本文对学生提高舞台情感表现力作了全面探析,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

一、中小学生舞蹈教育中提升学生表现力的重要意义

(一)表演中舞蹈表现力

舞蹈的表现力是舞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通过每期的动作考核,教师能够从中了解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舞蹈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的舞蹈领悟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教授,让学生提高整体舞蹈能力。

(二)舞蹈对学生的考验

舞蹈表现是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一种体现,学生在舞台表演时,不仅要注重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还要注意舞蹈的情感表达是否达到最佳水平,从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和表现能力多方面进行考核,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中小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整体表现力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舞蹈教育机构不够完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舞蹈特长班对舞蹈教育上大多停留在基本动作要领上,忽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心理接收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线下培训机构走访调查,其中有83%的学生对目前舞蹈教学方式表示不满,17%的学生对当前舞蹈教学内容不满,还有40%学生对舞蹈类型不满意,整体分析来看,目前,中小学生舞蹈教育水平有待加强。

(二)水平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对艺术追求也有所不同,其中我国东南部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对舞蹈艺术需求更高,受国际化文化影响,发达地区更为注重对学生艺术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仅理论知识和肢体技术技巧进行传授,还对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的传授,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受地域限制,我国各地区中小学生的舞蹈水平存在差异。

三、中小学生舞蹈教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安排的时候存在问题

舞蹈教师在传授学生舞蹈知识过程中,缺乏对总体性的认识和创新方法的研究,目前中小学学龄段思想还停留在玩耍的状态,当舞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传统,缺乏新意,不能足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丧失对舞蹈学科的兴趣。虽然家长能让孩子在特长班得到舞蹈艺术学习,但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导,针对每个孩子教师也没有足够精力去个案传授,因此,舞蹈教育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二)缺乏对于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

因为学生的个体素质能力差异,不同学龄段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舞蹈教师要灵活掌握学生的个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实现教学目的。舞蹈教师应注意区域性差异,舞蹈教师在安排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南北方以及民族文化差异,体现舞蹈的民族特色。

(三)重视技巧而忽视了理论文化

随着人们对舞蹈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越来越重视舞蹈技术,在舞台上适当地展示舞蹈技巧可以增加舞台的表现力,但是想要赢得比赛,要具备强大心理素质结合华丽的舞蹈技巧,充分融合才能发挥身体最大潜力。因此舞蹈特长班忽略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

四、中小学生舞蹈教育中提升学生表现力的方法措施

(一)明确舞蹈教育目标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

为了更好地实现舞蹈教学目标,促进舞蹈文化知识的传播,舞蹈班应重新确定舞蹈教育目标,对舞蹈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髓重新认识,调整舞蹈教学中的冲突。舞蹈动作作为舞蹈教育的基础,加强对舞蹈教学的艺术导向,体现舞蹈文化的特性,促进舞蹈理论知识掌握。

(二)设计出与学生相呼应的舞蹈的训练方法

为了展现舞蹈精神和舞蹈文化,教学设计应该与学生相结合,确定有效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主题 展开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舞蹈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基本功的培养,改变学生仪态。

(三)增强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进行动作创新

舞蹈表演需要借助演员的想象力,由于舞蹈作品会根据舞台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舞蹈艺术的展现,但如果客观因素未能达到预期,需要舞蹈演员发挥演员的想象力,将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五、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舞蹈艺术已经不仅停留在机械的基本功练习上,教学目标不断导向艺术教学,让学生把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在舞台上得以传递。因此,舞蹈教师在对中小学舞蹈教学中加强对艺术的渗透和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表现力舞台舞蹈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力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纤变墨画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