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律动之门 打开节奏之窗
——基于律动体验的小学低段节奏感培养
2020-12-07彭苗苗
◎彭苗苗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帮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中的节奏,而更多的是将节奏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来教授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节奏感没有发展,音乐素养也没有提升。还有些教师的课堂设计,对于音乐元素缺乏体验和实践。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很难提升,最终导致音乐表现力薄弱。音乐实践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让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只有对音乐中的各种要素有了充分的体验,学生才能形成相应的音乐经验,从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低段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很强,更加需要教师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引导。
二、小学律动中节奏感培养策略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教学是体验的过程。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从感性体验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在“悟”中学。下面笔者提出几点个人认为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耳”律动
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小动物角色时,能初步感受到不同的节奏能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
1.听音游戏
音乐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该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提炼音乐和感受音乐。教师通过生活情境游戏,带领学生感受音乐和节奏存在于生活中。
例如:在《小雨沙沙》一课中,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模仿下雨的节奏,再引导学生小雨和大雨的区别,从而解决声音的力度。上述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出发,聆听生活中的声音和节奏, 感受节奏的存在,拉近节奏与生活的距离,为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同时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2.辨音游戏
音乐情境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感受音乐节奏的美感,激发学生节奏学习的兴趣。
例如,欣赏管弦乐《公鸡,母鸡》一课,课前导入:“同学们,森林里住了三组动物家庭,它们分别是小鸟家庭、小猫家庭和公鸡家庭,我们要听着音乐去其中一户家庭做客。听一听,我们到谁家了?家庭成员有哪些呢?它们在做什么?”学生仔细聆听辨别不同的音乐和节奏所表现的不同动物形象,并随音乐模仿它们的形态和声音。
(二)“形”律动
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探索出新的身体动作时,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使得学生们在创编讨论环节时更加积极,动作表现更加投入。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感受了节奏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1.恒拍行走
行走是唯一完全受意念支配的活动,是学生学习节拍的自然起点。例如,聆听《圆圈舞》,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行走体验,寻找出藏在音乐中的脚步声,也就是音乐的恒拍,跟着音乐中的脚步声进行行走,体验恒拍。
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节拍会从2/4 拍入手,而且小学低段教材中出现大量的2/4 拍或4/4 拍的音乐,它们的节奏分布平衡对称,特别适宜原地踏步走或绕场行进走。
2.声势游戏
通过各种声势律动游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去感受节奏的独特多样性。
例如,《打花巴掌》活动设计中,进行两人一组对坐,跟着音乐进行动作的编创,如自拍、对拍、双手、两手交替、手心手背等等。
(三)“口”律动
这项教学内容直观生动、简单有趣。从模仿动物叫声的游戏形式入手进行节奏模仿,符合小学低段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新奇、有趣味性活动的年龄特征。
1.说唱游戏
语言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密不可分,在音乐的表现中,可以根据语言易于背诵的特点加入语言的朗诵,讲一些词语、短语、简单句,并找出藏在童谣里的节奏型及认识节奏名。
在学生能够准确按照节奏念读儿歌后,还可加入适当的活动对儿歌的节拍和节奏进行体验。如:学生边有节奏地念读儿歌,边根据儿歌的恒拍进行拍手和空间行走。也可加大难度,学生边有节奏地念读儿歌,边根据儿歌的恒拍进行空间行走,手拍儿歌的节奏。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节拍和节奏与儿歌的联系,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动觉,慢慢建立起知识链接。
2.节奏合作
节奏合作表现是一种音乐表达方式,通过节奏合作,锻炼了学生对节奏的辨别能力。
例如,在《小鸡的一家》一课时,用《家庭合唱队》游戏开展课堂教学。
公鸡爸爸:喔 — | 喔 — |
母鸡妈妈:咯咯 哒 | 咯咯 哒 |
小鸡宝宝:叽叽 叽叽 | 叽叽 叽叽 |
让孩子切实体验和感受节奏的变化,声音强弱变化及三声部叠加所带来的艺术效果。随着游戏的进行“×—”“×”“”这三个节奏的时值,学生在不断体验中进行了充分的感知和练习,配以相应的律动,加深对这三种节奏时值的印象。
(四)“器”律动
让器乐结合旋律进行敲击训练,促进学生节奏的听觉和动觉感受,从而内化为一种节奏反应能力,让这种反应能力指挥行动,创造音乐。
1.歌曲伴奏
让打击乐器给旋律伴奏,引导学生在集体演奏中,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和欢快的节奏,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对节奏反应能力的同时内化节奏。
例如,在《牧童谣》一课时,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大家分别用打击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
55 55 6 — | 55 55 3 — |这一乐句是由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根据打击乐器的发音特点进行选择,时值长的二分音符用金属类乐器演奏(三角铁、碰铃等)。
学生聆听歌曲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并进行相对应节奏的打击乐器伴奏。待学生配合默契后,可尝试配合演唱和伴奏《牧童谣》。这一活动,根据歌曲节奏配打击乐器伴奏,是内化节奏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能感知音乐的速度与节拍,要针对相应的音乐元素合理地进行器乐节奏配置。这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节奏感知内化过程。
2.节奏问答
节奏的创造过程其实是对节奏内化并理解的过程,教师设计一个游戏载体,利用节奏模仿和创编,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并在想象中开发节奏的潜能,巩固已有的节奏能力,创造并表达。
例如,部分学生分发到打击乐器,在音乐恒拍中,师用铃鼓拍击4/4 拍一小节的节奏型,随后可加大难度,师在预示节拍时按节奏说出指令:“金属乐器回答我”,然后师随机拍击4/4 拍一小节的节奏型,拿金属乐器的学生各自创编一条同为4/4拍一小节的节奏型来回应老师,其他类型乐器同理。在不断开发创造的同时,内化节奏的感知能力,对节奏有更好的感知。
三、结语
将节奏学习融于律动体验和游戏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初步理解了节奏的同时对节奏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节奏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更喜欢音乐了。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提高时,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变得更积极更主动。体验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让音乐真正属于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