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钢琴改编曲的民族艺术多元化发展研究

2020-12-07何怡文大连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
关键词:曲式钢琴曲音色

何怡文 (大连大学)

一、前言

(一)我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历史简述

对于我国的钢琴改编曲发展历史可以用四个时期来进行简单概括:第一,20世纪初期至二十年代。此时,钢琴音乐刚传入中国不久,其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民地认可,但在这个时期还是有一些思想较为先进的音乐爱好人士开始尝试将一些民歌(民乐)作为新的钢琴音乐素材进行改编,以此来更好得迎合人们的喜好,例如,赵元任的《花八板和湘江浪》、李荣寿的《中国戏剧曲》以及沈仰田《钉缸》等,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对民族艺术多元化起到的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但是为今后我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20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此时,我国由于受到一些欧美国家音乐文化的影响,钢琴音乐在国内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普及与流行,由此也产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改编曲,例如,汪立三的《蓝花花》、陈培勋的《卖杂货》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表达内容上,还是在民族文化的变现形式上都较为完整,标志着我国钢琴改编曲独特艺术风貌的形成;第三,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国外的钢琴音乐文化受到了较为严重地打压,这促使我国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的钢琴曲改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我国短暂的钢琴音乐发展繁荣期,像是王建中的《梅花三弄》、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作品成为我国钢琴改编历史上的经典之作;第四,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进行,人们的文化思想变得更加开放,更喜欢去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这也带动了我国民族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也带领我国钢琴改编曲发展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代,在这一时期,张朝的《我的祖国》、储望华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作品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创造风格,并结合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再加上先进创作理念地指导,使得我国的钢琴改编曲正朝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而不断发展,也不断地促进我国民族艺术多元化的发展。

(二)我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艺术多元化表现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带来的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体系,也使得我国的钢琴改编曲也具有了民族艺术多元化的表现,为人们创造出了璀璨的钢琴音乐文化。下文将从旋律、音色以及曲式这三个方面来分别阐述其具体的民族艺术多元化的表现。

第一,旋律。对于我国的钢琴改编曲来说,其旋律和声部分的处理是最能够代表我国民族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我国早期的钢琴改编曲主要以民歌(民间)旋律为主,具有质朴、悠扬、流畅以及空灵的特征,不仅在钢琴改编曲中尽可能的保留了民歌的旋律音调,使其更符合我国民众的口味,而且利用钢琴的柔和、舒缓音色将音乐句式进行调整,使其在变得更加规整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灵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钢琴改编曲的民族艺术性,这和当时主流的欧美钢琴曲形成了反照,更加突出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和声的优美性。

第二,音色。我国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代表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这些乐器不仅具有非同凡响的音乐特色,而且也具有极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这也是钢琴改编曲难以进行改编处理的关键点。但是,我国的一些音乐大师还是将这些音色复杂的民乐用钢琴演奏了出来,他们通过改变篇曲的弹奏技巧,分割不同的和声效果,并设置各种不同强弱音,来模仿许多古典乐器的音色特点,从而让人们能够在钢琴的音色中体会了各种民族乐器的韵味,体会出各地区的民族气息,并且钢琴的音色也给予原曲独特的音乐体验,让人耳目一新,这也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民族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第三,曲式。一般来说,曲式一般指的是篇曲中各种音乐元素的组合关系,其决定了曲子的风格特点,好的曲式能够给人一种整体性的体验,达到“曲终意难散”的音乐效果。西方钢琴音乐篇曲较为注重曲式的全局性,会对此进行严格的设计,而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自由性、情绪性以及爽朗性。在针对我国民族音乐进行钢琴曲改编时,改编者就会结合两者之间的联系,设立三段式的曲式结构,让每一段都有着自己独立完整的曲式特征,而且不同段之间的乐段特点也给观众们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感受,这样既保证了我国钢琴改编曲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又将改编曲曲式结构设计地更加符合西方钢琴音乐的演奏习惯,从而逐渐成为了表现我国民族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形式。

二、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艺术多元化特征

一般来说,我国的钢琴改编曲一般是在尊重原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编创作,使其能够更符合当前时代的背景、当前人们的音乐喜好,也更能够将我国的民族艺术多元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下文针对不同类别曲目改编进行相关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钢琴改编曲中民族艺术多元化的特征。

(一)民族器乐类改编

目前来说,对民族器乐进行改编的钢琴曲不仅数量多,而且产生的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也十分广,可以说是我国钢琴改编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类别。像具有代表性的《二泉映月》(二胡)、《夕阳箫鼓》(琵琶)以及《百鸟朝凤》(唢呐)等民族器乐类钢琴改编曲,它们的旋律、和声、音色以及演奏等方面的具有明显的民族艺术特征。首先,对于原曲本身已经我国民族器乐中的经典之作,对其进行钢琴曲改编一定要在保留其本身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再对其结构、变奏点等进行改编。例如,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在保留了原曲中变奏曲式结构(A,A1,A2式加花变奏)的基础上,再利用五个骨干音形成微波音将一种孤独的意境表达了出来,然后辅以三度音程的环绕式,将钢琴音色的穿透力与爆发力迸发了出来,整体音乐柔中带刚,节奏循序渐进,让观众们体会出了民族艺术的韵味;其次,为了使得针对民歌所改编的钢琴曲具有更浓厚的民族艺术性,一些曲作者会对一些篇曲的和声(二度、四度或五度等)、写作手法(复调式手法)进行民族式改编,使得作品的整体风格更加协调、民族艺术更加多元;最后,在进行实际演奏的过程中,一些细节性的演奏技巧也能够为篇曲的民族性特征加分,通过利用钢琴音色对不同民间乐器的模仿,使得这些钢琴改编曲更加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

(二)歌曲类改编

对于歌曲类的钢琴曲改编,其主要包括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电影(电视剧)主题曲、儿歌以及部分流行歌曲等,不仅涵盖面很广,而且这些歌曲也在一代代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歌曲类钢琴曲改编也常常汇聚了各民族人民内心的感受,具有极强的民族艺术代表性。这类钢琴改编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像是陕北的《蓝花花》,广东的《卖杂货》以及福建的《采茶扑蝶》等各地区钢琴改编曲,它们通过利用钢琴音色来模仿不同歌曲的歌曲特点,将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文化展现了出来,并且通过钢琴与中国音乐的紧密结合,不仅让原曲具有了不同的内容体验,而且让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音乐得以更好地交流;第二,以往这些歌曲的受众是非常有限的,常常是在当地具有不小的名气,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通过利用钢琴曲改编,使得这些歌曲有了统一化音乐形式,更容易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曲用一种更具表现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加了艺术欣赏性。第三,这类钢琴改编曲还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对于一些影视歌曲的钢琴曲改编,借用钢琴丰富的音色特征来描绘出动人的场景氛围,使得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动人情节的设置。

三、钢琴改编曲中民族艺术多元化的实例研究

(一)对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实例分析

《夕阳箫鼓》是由黎英海先生所进行改编的钢琴曲,最早是创作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琵琶独奏曲目,因其特有的民族艺术特性,使得这首曲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流传。在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版本中,黎英海先生将民间琵琶优美的乐色进行了大规模地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民族艺术特点进行一些合理的改编。例如,在曲谱中添加了许多倚音、颤音等装饰音来模仿琵琶的润腔手法。由于钢琴的音乐横跨七个多八度,所以钢琴模仿其他乐器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在本曲中,改编者利用“松-紧-松”的同音反复(降B音)成功模仿出了节奏感较强的鼓声,又利用倚音、颤音的连续将萧的悠长音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通过改编曲式中缓急节奏,将琵琶的弹、扫、拂等弹奏手法产生的音乐表达了出来。正因为这首钢琴曲巧妙的改编,将中国的民族艺术用一种“西洋乐器”完美的呈现了出来,更加衬托出了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特色。

(二)对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实例分析

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出自于王建中先生之手,他对原曲在调式、和声以及旋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编,成功地将这首中国化歌曲与钢琴完美地结合,并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也激发了人们民族艺术情感。首先,在调式方面放弃了原有的五声调式,而是针对曲子的不同部分采用了不同的调式风格(引子部分采用E徵调式,主题部分是A宫与F羽的交替式,对比部分则是采用宫调的不断转换);其次,在和声方面,改编者主张中西合璧,采用右手进行八度与五度,左手进行和旋分解,形成一种伴奏织体,提升了整首曲子的生动性;最后,在旋律方面,原曲的旋律得到了极大程度上地保留,同时利用钢琴丰富的音域增加了修饰音来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浏阳河景象,并且改编者在原有的旋律音符上增添了新的音,使得钢琴曲听起来更加饱满。经过这一系列的改编,使得钢琴曲《浏阳河》具有明显的民族标识,让人们听到了音乐就仿佛看到了景色,这也在程度上展示出了我国的民族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曲式钢琴曲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夜的钢琴曲(六)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