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理念下艺术复合型人才创新性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2-07孙洪斌

音乐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文科文科人才

孙洪斌

引 言

艺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提升了社会对艺术人才创新创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复合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将势必推动专业艺术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与改革。 我国自2019 年起所推进的“新文科”建设,也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文科涵盖的学科包括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与“文化”最贴近、又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文科所涉及的传统文科在既往岁月中是整个国家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和思想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在思想水准、道德层次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皆高的英才①周星、董阳:《艺术学科与新文科建设关系的观念思考》,《艺术设计研究》2020 年第3 期。。专业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专业性、 体系化的独特优势,但面对此新形势,艺术类各专业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等需要发生或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复合型、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在实际的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因势而新,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与步伐。改善和更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与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并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目标与理念落实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社会发展需求、群众艺术文化需求、教学改革需求、人才培养需求的结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以创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也促进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改善。

一、艺术(类)复合型人才创新性培养模式建设的再认识

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一课题提出至今已有20 余年。第一批提出该问题的学者专家们正是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过死、教学口径过窄”②高继勇:《演奏同创作结合 艺术与科技并重——关于培养双排键电子琴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构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 年第3 期。的背景下尝试革新与试点。 这当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的发展性和艺术类专业的审美性使得人才培养的模式要继续朝着“创新”的方向努力。就目前而言,我国艺术类院校及专业的数量众多, 艺术专业学生数目庞大, 现阶段艺术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保障学生艺术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要保证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 一专多能等复合型能力的提升, 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综合性提升,确保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在传统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目标多数停留在了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中, 对于终极目标的实现——教育成才目标,还不明确。 没有明确的终极目标,师生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形式化问题势必较为突出,教学双边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对教学任务的履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 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没有认识到新时期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先进、科学、合理的教育发展规模必须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基础。 教育模式必须与本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相对应。③张栋:《适应艺术市场需要 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系列问题反思(上)》,《艺术教育》2005 年第2 期。

“艺术来源于生活。 ”④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第2 页。同样,艺术类人才也需服务于生活,作用于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 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内化、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院校结合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 并将艺术文化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 可实现器乐专业的学生不再只局限于演奏, 声乐专业的学生不止拘泥于演唱, 舞蹈专业的学生也可涉猎音乐剧和课本剧的编排,诸如此类。不论是对于学生的专才培养,还是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相较于其他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依赖也更需要创新意识与能力。但这样的“创新” 并不是对传统艺术学科知识体系的全盘否定,不是为“新”而“新”,更不是标“新”立异。 若结合“新文科”的本质来看,这样的“创新”也未尝不可看成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社科对自身传统的发展模式所进行的全面反思, 并力图寻求自身在新时代环境中新的发展路径。①张文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年第11 期。

二、“新文科”理念下艺术(类)复合型人才创新性培养的重要性

艺术, 是新文科中人文学科版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人文学科乃至整个文科中对“人的要素”最为坚守的学科。②周星、任晟姝:《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科综合性发展的思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5 期。在对艺术追求更高、对艺术人才要求更高的社会背景下,专业院校进行艺术人才培养的关注点除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需要给予思想、素养、情怀、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与素养更高的关注和重视,学“艺”与修“身”同等重要。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素养的培养,还要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做到对学生创新思维、应用思维的启发,真正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真正发挥出高校教育在育人中的价值。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 必须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探索新时期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新的一批高素质艺术人才,这是艺术院校及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之一。艺术院校在结合社会发展特征及需求的背景下对人才进行创新性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艺术专业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有利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结合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收获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能力与素养, 在为学生艺术专业学习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这是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体现。 此外,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毕业生从业主要方向在于文化艺术类方面, 形式多样且受众群体越发广泛,担负着传播正确思想、 正确观念的重要任务,同时其自身思想和行为也会非常直接地透过多种艺术类型及活动影响着受众。 因此,为了保证艺术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及其影响的积极性,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除了关注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还应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全面保障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文科”理念下艺术(类)复合型人才创新性培养的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以四川音乐学院为例,其始终坚持对应用性、创新性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尚美 创新”作为校训,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始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对复合型、创新创业型艺术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拓展,明确对艺术专业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艺术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成功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结合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一专多能的拓展培养,同时还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采用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一专多能综合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共同培养, 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由重教轻学转变为重学轻教,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同时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四川区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结合区域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特征及趋势,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措施实行的有效性。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艺术专业学生的最终走向就是融入生活、 面向社会进行实践。 在艺术各专业中,音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学生需要舞台实践;美术、设计、动画等专业的学生需要创作实践……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直以来专业艺术院校所约定俗成的默契。 但在“新文科”背景下所强调的融合性、创新性、发展性中,以及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毕业生能否在社会的选择中胜任愉快、应付自如? 传统的“单打独斗” 式的实践教学是否经得起社会需求的考验?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不仅有利于艺术学生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艺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 同时有利于提高艺术文化产业与社会与群众的契合度。

四川音乐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和创新上,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 学院已从之前只有单一性音乐学科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以音乐与舞蹈学科为主体,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与设计学等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模式,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持续优化。

校内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项目、 实习实训等实践内容更是打破封闭的单一学科体系, 增强艺术类各专业、 艺术与社会学科、艺术与理工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三)重视课程优化设计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是保障艺术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加强对课程优化设计的重视至关重要。 在课程设计的优化上,四川音乐学院以音乐为龙头的多学科门类使得课程的设计既要确保层次性、板块性,还要考虑到拓展性。层次性能够保证课程设计的循序渐进,提高课程内容的关联性,有利于保障学生知识与综合技能培养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板块性则是涵盖专业教育、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等多种类型的综合课程体系, 促进学习一专多能能力的提升;拓展性通过该类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层次性方面,需要保障课程设置的层次,将本科、 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阶段进行课程设计, 包括基础知识教学部分及拓展知识教学部分。基础知识教学部分主要在于前两年,包括专业知识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及相关选修课程。 在此教学部分完成对学生基本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与艺术思维的培养, 为后续拓展知识教学部分奠定扎实的基础; 拓展知识教学部分本科从第三学年开始, 而研究生教学则贯穿始终,主要包括专业实践课程、实训课程、实习活动等侧重实践运用的内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板块性方面,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建立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 通识课程等课程板块。打破传统教学设计中各专业、各课程独立教学的桎梏,提高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在此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爱好,甚至是就业所需等情况自主选择板块进行学习,通过破除传统教学设计中专业课程壁垒的方式达到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扩展通识知识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一专多能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课程设计板块化的优化过程中, 保障了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与通识课程之间的衔接性,确保专业知识教学的系统与连贯。 在通识课程的设计上,不因四川音乐学院是专业类艺术院校而忽视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 从而保障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合理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知识教学,促进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 为学生发展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通过“综合艺术课程教学” “美育浸润合唱教学” “校园课本剧”等课程,以专业体验为主要目标,同时确保学生通过交叉学科的实习实践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为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拓展性方面, 是以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其“新”可鉴。 课程相应调整应该是学科随社会进步而发展演进的集中体现。 但实际上,除了课程名称和授课方式之外,课程内容与互联网时代的召唤,和智能时代的飞速间离明显。①周星、康宁:《新文科建设语境中“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的得失与改进》,《戏剧》2020 年第3 期。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四川音乐学院不回避发展中所遇到难题,通过建立以艺术专业内容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发挥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一专多能能力的提升。建立校内艺术专业工作室,通过实际项目招标与外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衔接,同时还通过工作室进行校内外实践教学,形成多种专业艺术、各种学科领域的跨专业、跨学科整合,同时在校内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运用能力、一专多能等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这门课程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自2012 年响应教育部要求开设该门课程至今,该课程授课已覆盖3556 人次,面向校内全日制本科生,涵盖音乐表演、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传媒艺术、艺术学理论等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和积极创业意识,掌握创业资源整合和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奠定必备的基础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优化师资队伍

2018 年6 月,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指出: 高校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标准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②文学舟、梅强、关云素:《高校本科专业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高校教育管理》2019 年第1 期,第104~112 页。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提高人才培养效果,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师资队伍,需要各个院系、处室和部门,一起协同发展,实实在在地推进工作, 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能力方面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应加强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一专多能教学等复合型教学的理论、实践措施及教学经验的培训, 在转变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同时, 促进教师教学新时期人才培养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结 语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国际形势中,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发激烈, 文化创意产业等文化艺术类活动成为推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部分,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可见,加强对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不仅对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同样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四川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中结合“新文科”理念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模式非常有必要。 在实际的创新优化过程中, 应在结合社会发展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并以此为前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完成教学课程设计的优化,优化师资队伍,结合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的目的,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新文科文科人才
人才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