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0-12-06赖春生
赖春生
【摘要】在学习任务繁重的初中阶段,体育运动成为学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体育活动的程度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性格等。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步加重了初中体育活动的改革,提升体育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运而生、应需而推。但我国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在初中阶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初中教学对于学生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本文结合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学生需求,探索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针对性发展对策,旨在提升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关键词】初中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
在城镇化不断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愈发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一些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肥胖率增加、近视率增加的情况下,对于初中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探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方式、方法,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或是大部分学生锻炼的主要时间。在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主要重要,但身体锻炼也不能落下。初中学校推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的提高重要途径。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丰富性、自主性的特点,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更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需求,利于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全面性的提高,利于实现快乐学习、阳光体育的效果。
二、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存的问题
第一,教育观念陈旧,对于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认识不到位。大课间体育活动是2007年提出的新形式体育教学活动方式。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教师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形式去开展教学引导,但对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认识不到位,大课间体育活动缺乏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引导方式。且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推行時间较短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开展过程中初中场地建设不完善、设施器材不充足等情况,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质量。
第二,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类型不丰富。目前,大多数中学的大课堂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仍主要是传统体育教学内容,长期教学开展下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出现内容枯燥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中学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兴趣需求等,活动形式与内容较为固定,缺乏广泛性、实践性、灵活性,导致初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兴致、积极性缺乏。
第三,活动场地与活动设施利用不充分,质量不高。在部分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延续着以往体育活动开展的场地利用方案与设备设施利用方案,但没有考虑到天气的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中的活动场地与活动设备利用不充分,并影响到学生的活动质量,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部分活动场地出现多人使用情况,但部分场地较为空缺,存在多人抢一球的情况,部分活动设施没有人使用情况,因此,活动设施与活动场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开展活动受限,学生体质素质教育达不到效果。
第四,管理体系不完善,活动缺乏专业培训指导。常见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计划不具针对性以及多样性,仅适用于常见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进一步制约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此外,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期间,主要以自主活动为主,在活动前期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不规范、不到位、效果不显著,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或没有利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而到较为偏僻的角落去闲聊、闲坐等情况,对学生管理不到位。
三、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可实施策略
第一,重视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明确改革决心。针对当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需要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地位,重视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明确改革决心,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目标、管理体系、场地建设、师资力量提升、实施策略等方向深入改造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初中学生量身打造全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贯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方案措施,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提到日程上、细化到学生需求上,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锻炼目标、提升素质目标的实现。
第二,增加初中大课间体育形式类型,创造花样运动。初中学校可通过互联网、交流分享等渠道了解相关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加强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在学生需求情况与资金情况下引入合适的器材,为多样活动类型提供支持。此外,增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锻炼与趣味结合程度,创造花样运动,让学生认识到相对应活动项目的优势以及乐趣,提高自身素质。例如,开展篮球项目活动中,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性别以及兴趣点将篮球划分为兴趣项目、提升项目、花样项目,满足追求花样篮球、未接触过篮球以及有基础篮球技术的学生需求。
第三,合理规划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引导性。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环节,规范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的规范性,减少因动作不到位、操作不当等出现的伤害,并通过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让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得到相对应的体育锻炼效果。例如,在开展游泳活动教学时,首先第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引导充分活动自身筋骨,再根据学生的游泳技术进行划分教学内容,并明确学生游泳技术学习,严格要求学生游泳技术动作的规范性,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第四,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因地制宜。初中学校需要根据学校情况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定不同变化情况下的应变管理措施,及时有效地调整大课间体育活动,最大化地保障初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开展室外足球活动时碰到下雨天,可以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室内场所开展室内足球,主要以花样足球趣味运动为主;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再开展体育活动项目,以抗击严寒。
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运动锻炼、合理竞争、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在传统体育教学下可在其基础上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创新,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地位。同时,对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目标、管理制度、形式类型、开展方式、应变方案、规范性与专业性进行创新,促进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良好发展,促进初中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文燕.平遥县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特征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20.
[2]郝小凤.凉山州少数民族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