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半定量参数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0-12-06吕方
吕方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磁共振室 河南新乡453000)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群体多发恶性肿瘤,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易与乳腺良性增生混淆[1]。目前病理诊断是临床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金标准”,但其有创,难以实现动态间断监测病变情况且易受取材部位影响敏感性低[2]。临床已证实BC 发生发展均需依赖复杂的微血管网提供营养物质[3]。动态增强MRI 可通过监测肿瘤血管分布情况为临床鉴别诊断病灶良恶性提供参考依据,但在早期BC 中的诊断价值如何尚缺乏大量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完善BC 早期诊断机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我院BC 女性患者53 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乳腺良性增生女性患者60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9.41±4.68)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43±1.06)kg/m2;病灶最大径0.5~1.0 cm,平均病灶最大径(0.75±0.11)cm。对照组年龄22~56 岁,平均年龄(40.03±4.16)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39±1.02)kg/m2;病灶最大径0.5~1.0 cm,平均病灶最大径(0.76±0.10)cm。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灶最大径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观察组TNM 分期Ⅰ~Ⅱ期;符合手术指征;知情研究并签署知情并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其他恶性肿瘤者;有乳腺外科塑形史、假体植入史者;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过敏者;有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乳腺MRI 仪Magnetom Espree-Pink,俯卧位,双侧乳腺自由悬垂相控阵表面线圈,首先实施病变侧乳腺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矢状位、轴状位FSE T2WI、SE T1WI,此后矢状位三维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实施3D T1 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设置TR 8.1 ms,TE 2.1 ms,偏转角60°,FOV 20 cm,层厚3 mm,矩阵256×192,激励次数0.75;覆盖单侧乳腺,有效层厚3 mm,每一序列28 层,3D 序列数据采集完成前10 s,手背静脉以0.1 mmol/kg、3 ml/s 速度以高压注射器团注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注射完成即团注15~20 ml 等渗生理盐水,控制总注射时间<12 s,共用时10 min 5 s,延迟SE T1WI 进行脂肪抑制扫描。获取数据上传至系统自带软件以增强扫描第2 个序列(75.6s)时图像及增强前图像进行减影,获取强化显著区域作为感兴趣区,设定面积10mm2以内,取强化区3~5 个作时间-信号曲线,计算半定量参数[最大排泄率(Ewash)、最大排泄速率(Vwash)、最大相对强化斜率(Eslope)、达峰时间(Tmax)]。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动态增强MRI 半定量参数(Ewash、Vwash、Eslope、Tmax)值;(2)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诊断结果;(3)典型病例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Ewash、Vwash、Eslope、Tmax 值比较 观察组Ewash、Vwash、Eslope 值高于对照组,Tmax 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Ewash、Vwash、Eslope 值比较(±s)
表1 两组Ewash、Vwash、Eslope 值比较(±s)
组别 n Ewash(%) Vwash(%) Eslope(%) Tmax(s)观察组对照组53 60 t P 0.28±0.11 0.11±0.06 10.357<0.001 0.11±0.03 0.06±0.02 10.532<0.001 1.78±0.86 0.91±0.36 7.161<0.001 106.38±41.29 261.79±38.65images/BZ_123_1840_3048_1843_3048.png20.658<0.001
2.2 诊断结果 113 例患者,经动态增强MRI 检测检出BC 51 例,良性病变62 例,与病理诊断对比,动态增强MRI 诊断乳腺病变的符合率为0.912,Kappa 指数为0.822,95%CI 为0.638~1.006,P<0.001。见表2。
表2 诊断结果(例)
2.3 典型病例 病例1:女,41 岁,以左乳头溢液,触及乳房肿块为主诉就诊,问诊有BC 家族史,无其他不适症状,动态增强MRI 检查见乳腺外象限斑片状强化,无规则形态,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Ⅱ型,高度怀疑BC,经病理诊断确诊乳腺导管内癌。见图1。病例2:女,33 岁,以左乳乳房疼痛,触及乳房包块为主诉就诊,问诊有BC 家族史,动态增强MRI 检查见乳腺外象限呈多发点、线状改变,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Ⅰ型,初步诊断乳腺良性增生,经病理诊断确诊乳腺导管内增生。见图2。
图1 导管内癌
图2 导管内增生
3 讨论
目前BC 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4]。BC 本身并不致命,但随病情进展恶性细胞脱落形成转移会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加强BC 早期诊断是其有效治疗的关键环节。
动态增强MRI 技术是近年随影像学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诊断技术,其不仅能显示病灶形态学特征且具有无创性,可直观反映微血管灌注、血管新生程度以辅助评价疾病分级、恶性程度[5]。有学者研究显示,与超声、X 射线等检查技术对比,动态增强MRI 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更高[6]。病理诊断是乳腺病变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病理诊断对比,动态增强MRI 诊断乳腺病变的符合率为0.912,提示此诊断技术与“金标准”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早期鉴别乳腺病变提供参考依据。分析主要是因BC 是一种血管高度依赖性恶性肿瘤一,与良性病变对比,其血供更丰富,通过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对比剂可观察病灶内部血流情况,其血供丰富对比剂通过病灶迅速,代谢快[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Ewash、Vwash、Eslope 值高于对照组,Tmax 值低于对照组(P<0.05)。Ewash、Vwash、Eslope 值主要反映对比剂经病灶代谢速率,Tmax 值可直观反映对比剂通过病灶用时[8]。本研究中动态增强MRI 半定量参数值变化趋势与上述分析BC 病理生理特征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临床可通过检测乳腺病灶的动态增强MRI 半定量参数值评价病变性质。但动态增强MRI 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1)检查费用较高,尤其是基层医院难以普及应用;(2)良性病变亦存在一定微血管,在MRI 诊断中良性、恶性病变存在一定重叠,因此对不典型MRI表现病变需进一步病理诊断确诊;(3)有MRI 检查禁忌患者无法行此检查,如:对比剂过敏患者。
综上可知,BC 动态增强MRI 半定量参数值显著异常,其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