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痔灵辅助吡柔比星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影响
2020-12-06刘佳
刘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肿瘤科 河南洛阳47100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泌尿系统肿瘤首位,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7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临床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有效切除病灶,但其局限性在于术后易复发,1 年复发率可达50%以上,且存在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远处转移风险[2]。术后通过给予化疗药物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其中吡柔比星灌注临床应用广泛。从中医角度分析,膀胱是津液汇集之所,得肾气后津液上润脏腑、下出水道,若癃闭热结以致代谢不良、毒邪积聚,则久而成癌,临床治疗给予收敛止血、祛邪扶正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组对比,旨在分析消痔灵辅助吡柔比星灌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9 年4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9 例,其中38例给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为对照组,另41 例采用消痔灵辅助吡柔比星治疗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45~66 岁,平均(55.57±4.76)岁;体质量52~73 kg,平均(62.58±4.81)kg;单发肿瘤28例,多发肿瘤10 例。研究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4~68 岁,平均(55.96±4.82)岁;体质量51~75 kg,平均(63.08±4.94)kg;单发肿瘤29 例,多发肿瘤12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腹尿肿瘤标记物、盆腔B 超、尿脱落细胞学、盆腔镜检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符合术后化疗指征;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远处转移;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器质性疾病;近期服用免疫调节剂、抗肿瘤药物。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术后给予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10930106)治疗,30 mg/次,以5%葡萄糖溶解后经导管注入膀胱,选择左侧卧、右侧卧、俯卧、仰卧等不同体位,间隔15 min 更换一次体位,共1 h,1次/周。(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痔灵(国药准字Z22026175)治疗,10 ml/次,以0.9%氯化钠溶液20 ml 溶解后灌注膀胱,1 次/周;吡柔比星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剂量为15 mg。两组均每周治疗1 次,治疗2 个月后改为每月治疗1 次,共治疗1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证候包括腰膝酸软、小腹坠涨、神疲乏力,采用3 级评分法进行计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2)以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 个月、12 个月身体功能状况,最高分值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身体功能状况越好。(3)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血尿、尿频、低热、消化道反应。(4)统计治疗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复发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腰膝酸软、小腹坠涨、神疲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腰膝酸软 小腹坠涨 神疲乏力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41 38 t P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41 38 t P 2.15±0.39 2.04±0.44 1.178 0.243 0.72±0.25*1.08±0.29*5.922<0.001 2.43±0.42 2.38±0.46 0.505 0.615 0.45±0.12*0.83±0.25*8.713<0.001 2.52±0.34 2.47±0.31 0.681 0.498 0.68±0.17*0.94±0.22*5.902<0.001
2.2 两组KPS 评分比较 治疗6 个月、12 个月两组KPS 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KP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KP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6 个月 治疗12 个月研究组对照组41 38 t P 72.39±4.58 73.44±5.04 0.970 0.335 87.42±5.16*78.37±4.88*7.994<0.001 90.34±4.31*79.22±4.76*10.897<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尿频、消化道反应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12 个月,研究组复发率7.32%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膀胱癌是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综合作用诱发所致,临床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有效切除肿瘤。相关研究指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较高价值,可保留肌层,提高病理分期准确性,手术效果满意[3]。但其局限性在于术后易复发,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远期效果有限。如何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是目前研究热点。
给予化疗药物灌注是膀胱癌术后常用治疗方案,其中吡柔比星可快速作用于癌细胞,抑制DNA聚合酶转录复制,促使癌细胞生长周期停止,阻滞其分离复制,起到加快癌细胞凋亡作用[4]。膀胱灌注疗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药物有效浓度高,有效杀死术后残留肿瘤细胞,对预防肿瘤复发、进展、远处转移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吡柔比星灌注疗程较长,长期大剂量使用易出现不良反应、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随着近年来中医药抗肿瘤效果的不断研究,在吡柔比星灌注基础上采用中药辅助治疗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方向。
中医论述中并无“膀胱癌”病名,根据其相关症状可归为“血尿”范畴,病位在膀胱,涉及肾、脾、肝脏,病机本虚标实,肝肾阴亏、脾肾气虚为本虚,瘀血内阻、湿热内蕴为实证,临床治疗可通过给予祛邪扶正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消痔灵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抑菌、收敛作用,主要成分为明矾、鞣酸,其中明矾性寒、味酸涩,可祛风解毒;鞣酸由五倍子制取,五倍子性寒、味酸涩,可收敛降火。现代药理学证实,消痔灵治疗肿瘤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肿瘤细胞坏死[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6 个月、12 个月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消痔灵辅助吡柔比星灌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身体功能状态。同时消痔灵中所含十二水硫酸铝钾沉淀蛋白作用较强,促使蛋白凝固变性,压迫血管形成血栓,使残余肿瘤萎缩坏死,从而降低膀胱癌复发率[6~7]。另外,通过消痔灵辅助治疗可减少吡柔比星剂量,对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中研究组尿频、消化道反应等发生率更低,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消痔灵辅助吡柔比星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身体功能状态,减少复发,且安全性高。